怛羅斯之戰的衍生品,一個唐朝文人,是如何去非洲旅行的?

相較於已經家喻戶曉的法顯、鑑真,以及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鄭和等人,多數人對於杜環與他的著作《經行記》卻知之甚少,而杜環卻因為其特殊的歷史事件,創造出了他超越前人的旅歷。

一、誰是杜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遠行西域更西,並留下著作的人,不是“鑿空”西域的張騫,也不是東漢的班超,更不是我們所家喻戶曉的玄奘法師,而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杜環。

杜環出生於長安,早年間隨著征戰大小勃律的高仙芝,一起參加了唐對阿拉伯大食的怛邏斯戰役,之後由於唐的戰敗,杜環被大食人俘虜。但正是這次被俘,使得杜環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遠行西亞,以及非洲的人物。關於杜環的事蹟,還要倒退到一千二百年前的唐天寶年間。

怛羅斯之戰的衍生品,一個唐朝文人,是如何去非洲旅行的?

杜環的行進路線

唐天寶九年,剛剛遠征大小勃律(今巴控克什米爾與印度拉達克之間)的唐朝兵鋒正勝,而唐對西域的統治範圍也到達了空前的規模。而位於中亞昭武九姓的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附近),則因“無番臣禮”被唐大將高仙芝征討,作為安西節度使的高仙芝帶領唐軍遠征石國。後來石國投降,可是沒過多久高仙芝就違背承諾,繼續攻打石國,不久石國國王被斬首,城池也被唐軍所破。

隨後石國王子從石國都城逃走,並向當時一路向東進的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請求援助。而這場唐與阿拉伯世界的遭遇戰便由此開始。後來由於唐軍過分深入中亞腹地怛邏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市),加之周邊突厥民族聯合抵抗,以及唐軍的附庸葛邏祿部的反叛,致使唐在這次與阿拔斯軍隊的戰役中慘敗,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怛邏斯之戰”。這場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唐的西域軍隊向西推進時兵鋒受挫。

怛羅斯之戰的衍生品,一個唐朝文人,是如何去非洲旅行的?

怛邏斯之戰圖

怛邏斯戰役後唐的西域軍隊損失慘重,近三萬人的安西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千餘人存活下來。而部分人還被阿拔斯軍隊所俘虜,杜環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戰使得唐在西域的影響力從登峰滑到了谷底,不久唐就爆發了安史之亂,而西域也因為唐朝的內亂被吐蕃軍隊佔領,而被俘虜的杜環也因此失去了快速回到祖國的可能。

怛羅斯之戰的衍生品,一個唐朝文人,是如何去非洲旅行的?

杜環像

作為戰俘的杜環在大食一待就是整整十二年。而在被俘虜的這段期間,杜環不但給阿拉伯人帶來了唐的先進技術,並讓這些技術借阿拉伯人之手不斷西傳。同時杜環借在大食的這段時間,行走了黑衣大食大部分區域。

之後杜環跟隨著阿拉伯使團一起遊走了今天埃及、北蘇丹、南蘇丹與埃塞俄比亞的紅海沿岸。最後杜環從埃塞俄比亞的馬薩瓦港經過紅海、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回到廣州。

期間杜環用文字記錄了他這一路的所見所聞,並著成其著作《經行記》。但由於後來戰亂等多種原因導致《經行記》大部內容早己亡佚,但我們依然可以從杜佑《通典》、樂史的《太平寰宇記》中看到部分《經行記》的節選與片段。

二、《經行記》的價值與意義

杜環的《經行記》裡記載了很多關於當時阿拉伯世界,以及北非和紅海沿岸等國的民俗、文化、地理與歷史情況。這樣的記錄可以說在當時唐代所存的遊記中是難得一見的。書中首先就介紹了這些地區的宗教狀況。

怛羅斯之戰的衍生品,一個唐朝文人,是如何去非洲旅行的?

杜環《經行記》書影

杜環親眼所見當時阿拉伯人所信仰的伊斯蘭教,以及流行在大秦的景教與摩尼教(即拜火教),《經行記》記載:“一日五時禮天,食肉作齋,以殺生為功德。”這描寫的正是當時伊斯蘭教的做禮拜,過齋月的習俗。以及伊斯蘭教所倡導的平等觀在《經行記》中也有所記述,如“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無問貴賤。

”這也更是真實地描寫出當時阿拉伯世界的樣貌與狀況。《經行記》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記載伊斯蘭教生活習俗的漢文史籍

怛羅斯之戰的衍生品,一個唐朝文人,是如何去非洲旅行的?

波斯帝陵和薩珊浮雕

同時杜環還記錄了當時整個阿拉伯世界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因為阿拉伯地區沙漠居多,所以城市多建在綠洲之中,加之阿拉伯世界當時已經成為了東西文化與貿易的中轉站,大食的城市商業也極為發達,《經行記》載:“

土地所生,無物不有。四方輻輳,萬貨豐賤。”而在當時阿拉伯沿線的城市中杜環還看到了中國工匠的身影,例如《經行記》所記的河東(今山西)工匠呂禮、京兆人(指今天的長安)畫匠樊淑等。

怛羅斯之戰的衍生品,一個唐朝文人,是如何去非洲旅行的?

今天的阿拉伯城市

在遊走時杜環還發現了阿拉伯等地醫術的高明,他在《經行記》中曾記載關於大秦醫生治療眼病與痢疾的情況,如:“

其大秦善醫眼與痢,或未病先見,或開腦出蟲。

而在唐時有記載的阿拉伯使臣朝貢於唐的記錄多達近四十次之多,而史書上卻沒有關於唐的使臣前往阿拉伯世界的記載。但杜環卻真真實實成為唐代第一個到達阿拉伯世界,並將這些見聞記錄下來的人。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杜環這樣豐富的經歷與記錄並未引起後來人們太多的關注與注意。而《經行記》原文的丟失可能正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對西亞以及北非的認識又回到了神話傳說中去。例如北宋初期的《太平御覽》對阿拉伯地區的曾記載:拂菻海中有島,島西北有坑,以肉投之,有鳥銜寶出,大者五斤。直到了元代以後,人們對於阿拉伯的地區的認識才又重新迴歸於真實。

怛羅斯之戰的衍生品,一個唐朝文人,是如何去非洲旅行的?

今天紅海沿岸(筆者實拍)

文史君說

杜環是中國最早出發前往西亞、北非以及紅海沿岸的旅行者。不過對杜環本人來說,他雖然領略到了當時國人未曾領略的風景,但我想回歸祖國才是他本人最大心願吧。而他的這段故事也在歷史的變幻當中不斷被後人所熟知。當時的杜環也許不會知道,遙遠的西域是何等的兇險。而他從海上歸國的路線,卻會在600年之後因七下西洋的鄭和而名揚海外。

參考文獻

1.王成祖:《中國古代地理學(先秦至明)》,商務印書館,2015年。

2.張營:《唐代旅行家杜環遊歷考證》,《蘭臺世界》,2014年第7期。

3. 艾周昌:《杜環非洲之行考辨》,《西亞非洲》,1995年第5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