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原来是“瘟神”!

大家好我是“龙之慕”

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中国古代社会,“财神爷”几乎是家家供奉的镇宅之神,而今许多人,特别是行走江湖的商人,也沿袭了这一传统,家中敬供“财神爷”。

只是,这尊人见人爱的“财神爷”以前管的不是“钱”,而是可怕的“瘟疫”,是“人之生死”,他最初的角色是“瘟神”,而不是“财神”。他今天的转型成功,或为中国人饱尝苦难后的心灵戏谑,深藏着对变动人生的深刻反讽,破译着对功名利禄的批判认知。

汉末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长达300余年,它以无比惨痛的代价留予后世太多的经验教训,留下太多警世的人生哲理。这个时代,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例如它对瘟疫的看法,例如因为瘟疫产生的民间哲学及其代言人一一形形色色的鬼神,特别是“瘟神”。

“财神爷”原来是“瘟神”!

哪个时代都有瘟疫,但汉末魏晋时代的瘟疫之多、疫情之烈,却是前无古人,可能也是后无来者的。

瘟疫,引燃了东汉覆亡的导火索;瘟疫,致使政权兴亡如走马灯般令人目不暇接;瘟疫,令包括建安七子在内的无数名流一命呜呼;瘟疫及其引爆的各种灾难,动摇了人们对生命本源的概念框架,人们开始信“虚无的时空”、信因果报应、信来世、信鬼神……《搜神记》、《博物志》等一大批志怪作品纷纷出笼,我们今天熟知的不少神话人物的原型,如牛郎织女,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财神爷”原来是“瘟神”!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代天灾人祸不断,天灾引发人祸,人祸又加剧天灾,其元凶就是瘟疫,即名医张仲景所说的“伤寒”。

这种怪病与今天肆虐全球的“新冠”有些相似,一旦被感染,患者便高烧不退,呼吸困难,时常休克,并感到寒冷,体出斑瘀……而且传染速度非常快,死亡率相当高,一般可达到40%至50%。

当时,人们对此病来源搞不清楚,风传是入塞的匈奴人从苦寒的北方带入的,故称“伤寒”。

伤寒有多么可怕呢?看看以下的文字记载:曹植在《说疫气》中描绘了当时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曹丕感叹道:“昔年疾疫,亲故多受其灾。疫疠多起,士人雕落。”

医学家张仲景对此有更为直接的感受,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一大家子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间因瘟疫损失了三分之二!

“财神爷”原来是“瘟神”!

东汉末年,瘟疫发作频率之快令人震惊!仅在灵帝时代,就曾于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五次流行,基本是两三年就爆发一次!尤其是在建安九年至二十四年(公元204年至219年),这次被人们称为“伤寒”的大瘟疫达到了高峰。

因为瘟疫横行,故暴乱迭起,蝗灾、旱灾、水患不计其数,中原大地瞬间冒出了一片饿殍遍地的“空城”,可谓“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不少北方人流入江东、荆州、益州和交州等地,将瘟疫扩散至南方地区,以致,伤寒无死角,全国大疠疫!

即便在晋朝统一中国后,大疫仍然没有终止。史载,晋武帝泰始十年,大疫;晋武帝咸宁元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十万人等。

“财神爷”原来是“瘟神”!

鲁迅先生曾辛辣讥讽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这不只是比喻影射,也是实指实录,这一认知多半产生于魏晋南北朝。

太疫之后必大饥。由于极度缺粮,那个时代兴“吃人”,胡族吃人,汉族也吃人,连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谋士程昱也将人肉制成“肉干”作为口粮。

人饿急了,为活命,什么都吃,包括同类,甚至有人还列出各种人肉的“口感”,管小孩肉叫“想肉”(吃完还想吃)……

史载,关中地区的饥荒尤为严重。李傕、郭汜在长安击败吕布、王允后发生火并,当地“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曹魏将领王忠是当时的亲历者,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吃人,“三辅乱,忠饥乏噉(dàn,吃)人。”后来曹丕把路边的骷髅挂在王忠的马鞍上,以此讥笑王忠在关中吃人求生的经历。

更甚者,关中地区还出现了专门吃人的贼寇,挨家挨户抓人充饥。《魏略·勇侠传》中记载了鲍出救母的故事,当时“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鲍出愤言:“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然后独自追击,砍杀十多名贼寇,将母亲解救。

为解决军粮问题,当时的军阀是想尽了办法:河北袁绍“仰食桑椹”;淮南袁术则“取给蒲蠃(吃蒲草根茎、吃虫子)”……当时只要是能吃的,都拿来吃了。“人肉”,一度是“主要的军粮”。

鉴于严峻的饥荒,曹操于公元196年兴办屯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也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重要原因。

“财神爷”原来是“瘟神”!

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苦难的中国人开始信“鬼神”,特别信,从上至下,都信。如大军阀李傕,一遇事,就求“鬼神”,军机大事,人说了不算,鬼神点头才行。

极度的恐惧竟衍生出极端的敬畏,于是,民间便出现了“瘟神”。瘟神最初有五位,没名,到了隋代,特别是元明时期,才开始有头有脸,规范化了,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还有个总管一一中瘟史文业。他们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每年一些寺庙都会拜五鬼,以求家畜平安,指的就是这个五鬼。寄托了苦难中国人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实际也不是什么“祈福”,而是“告饶”:瘟神呢,求您饶了我吧,给我留条命吧!

“财神爷”原来是“瘟神”!

再后来,五大瘟神中的“秋瘟”赵公明,竟摇身一变,成了道敬里的大仙赵玄坛(护法)、赵公元帅(道教四大元帅之一),随即,又升格为中国民间的“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

这等于在警示后人:你们所供拜的“财神”,实为“瘟神”;你们所追求的“财富”,实为“灾殃”;你们所惧怕的“天灾”,实为“人祸”……所以有句老话: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道理很明白,似乎谁都懂,但有几人遵守?难怪有人这样说:“世人对历史的最大借鉴,就是对历史的忘记与背弃!”(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