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黑水體” 還群眾一片碧水藍天

“過去在農村,黑臭水體多,“水葫蘆”隨處漂,近年來對農村汙水的治理,讓農村環境有了質的飛躍。”生態宜居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在這當中,農村生活汙水的治理,無疑是改變汙水無序排放、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升環境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我縣各鎮,因地制宜的農村汙水處理模式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是後續通過全面落實河長制的長效維護。

農村環境長效管理涉及農村千家萬戶,農戶是環境整治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今年,我縣將繼續落實好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結合農村環境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工作計劃,牽頭開展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抓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戶廁改造,垃圾清理,農業面源治理,河道整治等重點工作。“長效機制的建立,會讓我們的水治理有源頭保障,進一步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設美麗田關,農村的美麗不能忽略。當下,我鎮的美麗鄉村建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踐行綠色發展道路,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要求,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高水平打造生態宜居農村環境。在2020年美麗鄉村建設中也要立做“火車頭”。

(通訊員:王少傑、黃素敏、李翔)

告別“黑水體”  還群眾一片碧水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