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小時候看《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講“豆乾配花生能吃出燒雞的味道”。後來試了一次,還真是有點像。

對吃素的人來說,豆製品是魚羊肉的替代品,口感近似,同樣是優質蛋白。

但豆製品的營養價值不止於此。特別是愛吃肉、怕長肉的人,每天來一點,會有意想不到的健康好處哦。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各種豆製品,營養有啥區別?吃多少,怎麼吃?今天青菜給大家詳細說說。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磨好的豆漿,過濾煮開,再加上凝固劑,擠壓水分後就做成了豆腐。

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的區別,主要是凝固劑不同。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滷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所以北豆腐鈣、鎂含量高。

滷水凝固蛋白能力強,做出來的豆腐質地比較硬,外觀看起來比較粗糙。所以才會被叫「老豆腐」的原因吧。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www.freeqration.com

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溶解度比較低,做豆腐時凝固速度比滷水慢。慢工出細活,南豆腐的質地更細膩。

內酯豆腐的鈣只來自大豆本身,再加上它的含水量更大,所以鈣含量是三種豆腐中最低的;南豆腐的鈣含量跟相同重量的牛奶相當,北豆腐更高一些。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夏天吃皮蛋豆腐,一般就用嫩嫩的內酯豆腐ByArchon6812

中國的豆腐種類很多,除了滷水、石膏,還有很多地方特色的凝固劑。

比如陝西榆林的榆林豆腐,雲南的石屏豆腐,是用酸漿點豆腐,利用微生物讓大豆蛋白凝固,是不是有點像做奶酪。

火鍋必備的凍豆腐,是豆腐煮後冷凍製成,因為昇華失水,多孔洞。豆腐油炸後的油豆腐(有些地方叫豆泡),結構也變得更加蓬鬆。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油豆嵌肉,小時候特愛吃。By Ahmad hanif 15630003

所以它倆放火鍋裡都容易吸飽湯汁,油、鹽有可能超標,儘量擠幹湯汁或者做清淡些。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千張(百頁、豆腐皮)和豆腐乾,製作工藝不同,但都是「濃縮的豆腐片」。

因為加工過程中要擠壓水分,所以會損失少量水溶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大豆異黃酮、植物磷脂、鈣等營養成分

並沒有很大損失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 豆腐乾的製作。圖 | pingrensp.tmall.com

千張分薄千張厚千張,淮揚菜裡的燙乾絲,就是把厚千張切成絲;薄千張可以做成千張結、千張包。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 厚千張(左)和薄千張做的千張結

豆腐片一張張疊起來,再卷緊,就是素雞了。很多人習慣把素雞切片油炸;雖然好吃,但就沒那麼健康了。

分享我外婆做素雞的方法:油裡煎鍋之後,涼白開裡泡一會兒,再另起鍋煮。泡涼水一來可以去油,二來素雞會更鬆軟,外公說有嫩炒雞蛋的口感。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腐竹和油豆皮(也有叫豆腐皮的)、其實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形態不同。

未煮開的豆漿,靜置成膜,挑起來之後曬乾成型,就得到豆皮。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主要成分是豆漿中的油脂和大豆蛋白,所以脂肪含量比較高;補鈣不在行,其他健康好處還是不少的。

吃火鍋時候的豆皮、讓人慾罷不能的辣皮、麻辣豆皮、辣棍都是豆皮做的;杭州名菜乾炸響鈴,也是用油豆皮做的。#辣條不是,辣條多是麵筋#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發酵豆製品包括腐乳、臭豆腐、豆豉、納豆、味噌等。

不論是民間的養生愛好者,還是營養學家,都對各類發酵食品情有獨鍾。

日本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吃納豆、味噌等發酵豆製品多的人,死亡率更低;但總豆製品攝入量與總死亡率無統計學相關性[1]。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 天貝,印尼的一種發酵豆製品,某寶上也能買到/By FotoosVanRobin from Netherlands

相比豆腐等豆製品,納豆、天貝的纖維素更豐富;經過發酵後,蛋白質變得更好消化吸收,還會增加一些營養素,比如維生素B12、維生素K、鉀以及一些生物活性成分。

當然啦,現在還不能確定是什麼原因讓愛吃發酵豆製品的人活得更好更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發酵確實帶來了獨特的美味,有人愛,有人惡。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納豆生雞蛋拌米飯,超好吃!By yoppy - Flickr

腐乳、豆豉等發酵豆製品,含鹽量比較高,不宜多吃;推薦你試試納豆天貝,本身是不含鹽的,吃的時候根據自己喜好調味就可以。

如果你能接受發酵豆製品獨特的口感,作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吃點挺好;如果不喜歡,吃其他食物,同樣可以獲得這些健康益處。

放輕鬆~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有些看起來跟豆腐很像,或者叫豆腐,但完全不含大豆成分的。

1.魚豆腐、魔芋豆腐、杏仁豆腐

都不含大豆成分,只是外形上像豆腐塊而命名。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魔芋豆腐有減肥的效果嗎?戳圖片瞭解詳情。http://image.excite.co.jp


2.麵筋

看起來和凍豆腐很像,實際上是一種小麥製品。雖然麵筋也是一種蛋白質,但不是優質蛋白。辣條多是麵筋的。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四喜烤麩By Memm

3.千葉豆腐、日本豆腐(也叫玉子豆腐、雞蛋豆腐)

僅含有(或沒有)大豆蛋白,而不是完整大豆。鈣含量遠不及傳統豆腐,千葉豆腐可能還加了不少油、鹽。


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

▲ 你喜歡吃加了豆瓣醬的麻婆豆腐,還是加了番茄醬的日本豆腐?圖/soogif


[1]Katagiri R, Sawada N, Goto A, et al. Association of soy and fermented soy product intake with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j, 2020, 368.



撰文 | 青菜

設計 | 柚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