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社區團購火爆的背後,同樣孕育著風險,當大量社區團購平臺湧來的時候,勢必會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由爆發到衰落可能用不了多少時間。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最近做了一項小調查,問題是圍繞生鮮類商品在哪裡購買,調查人群以上班族為主。沒想到答案五花八門,除了傳統零售渠道超市、便利店以外,還有許多渠道正在暗流湧動,一個共同特徵是——許多人正在藉助社群購買日常所需,如海鮮類、蔬菜類、水果類等商品。尤其是水果,一些人直接放棄了傳統渠道,把社群當成一個主力的購買點,這似乎表明傳統渠道的水果品類正在接受重大挑戰。

以社群為主要發力點的社區團購時下正火得發燙。久經沙場後倒也見怪不怪,從多年前的團購到共享單車,再到無人店,每一次紅得發紫的背後,都預示著洗牌的來臨和行業的重整。

社區團購有顯而易見的優勢。對消費者來說,首先是收貨方便,在公司或小區附近提貨,取貨路徑短;其次是商品質優價低;還有售後服務便捷,這都對消費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團購平臺採取預售制,以銷量定採量,採購成本低;集中送貨到統一地點,物流成本也低。消費者買賬,平臺有利潤可賺,這讓社區團購一時間成為風口也不足為奇。

社區團購火爆的背後,同樣孕育著風險,當大量社區團購平臺湧過來的時候,勢必會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由爆發到衰落可能用不了多少時間——這不是危言聳聽,這些年流行過的風口,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是幾個,多數都成為風口下的炮灰。

社區團購正搶佔傳統零售商份額是不爭的事實,就像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樣,消費者簇擁到這裡,一定有其理由與原因。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正在蠶食市場份額,尤其是生鮮類商品


社區團購的商品主要以週轉快、購買頻率高的生鮮產品為主,尤其是水果,是各大社區團購的主流品種。之前,有人喊出生鮮是電商入侵線下的最後一個堡壘,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線上零售不但攻下了這個堡壘,還把生鮮打造成了優勢項目。社區團購以其靈活的購買方式和獨特的配送方式,讓一些消費者轉移購買地點,偏離實體門店。

據一份傳統零售渠道報告顯示,水果銷售佔比同比減少。但據日常觀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常備水果是許多家庭的生活習慣。一方面顯示消費在增加,另一方面顯示傳統渠道的銷售在減少,渠道分流應是主因。

社區團購主營水果類商品,尤其是在二三線以下的城市更受歡迎。在上面的小調查中,在問及為什麼會選擇社區團購時,大多數人都把方便作為了第一選項,排在後面的是品質優良、價格合適,方便無疑成為消費者選擇社區團購的主要原因。現在誰離消費者更近,誰能讓消費者觸手可及,誰就能與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消費者在追捧社區團購的同時,資本也正在瞄準社區團購,僅2018年,許多社區團購平臺都融到了千萬級以上的資金,有的甚至達到億元。資本的追捧,讓平臺競爭更加白熱化,這勢必會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這對實體零售商來說,並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社區團購能提供新鮮合適的商品,還能把商品送到消費者近旁,讓實體門店望“團”興嘆。社區團購從小區開始就留住了消費者的腳步,消費者的購買距離又近一了步。

現行的團購規則是,按“份”售賣,為了達到更多的銷量,每份的起訂量都不會太小,團購頻率一般每週兩次。購買充足,意味著消費者只要在團購平臺上購買商品,就會很少再購買同類商品。尤其是水果,不止一位被調查者提到,團購平臺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購買平臺。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社區團購的未來,從百花齊放到獨角獸


前些年的團購網站、前兩年的共享單車、一年前的無人店,這些火得一塌糊塗的“風口”,今天要麼銷聲匿跡,要麼只存下少數幾個或一個。市場沒有這麼大的容量、也沒有這麼多的耐心,讓這些平臺自由生長。可以預見的未來是,社區團購將迎接更多的挑戰與整合,這種暗流湧動將一直奔騰不已。

團購平臺的增多,讓比價變得更加容易,有的消費者同時加入幾個平臺,每次都比來比去,選最優的那個購買。消費者的挑剔,讓價格競爭更加白熱化。長此以往,必然會壓縮利潤空間,利潤薄得如刀片時,競爭也如在刀刃上行走。

團購平臺是依託“團長”組織銷售與售後的,“團長”同樣是稀缺資源,搶“團長”大戰也會一觸即發。團長又是團購平臺與消費者的重要鏈接,消費者對團購平臺知之甚少,有的消費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購買商品的平臺叫什麼名字,他們只認團長,團長是他們識別團購平臺的重要依據。平臺與消費者若即若離,無法與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鏈接,這些都讓平臺無法獲取黏度更高的消費者,沒有“忠實”顧客,預示著購買的隨意和任性。爭奪團長、穩定團長、爭取顧客,這將是團購平臺目前至未來一個階段內的重要“功課”。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團購平臺的競爭,除了人的因素,還有物的因素——供應鏈的比拼。現在大多團購平臺都標榜是產地直採,一些匆匆上馬的平臺根本沒有開發供應鏈的能力,為了快速佔領市場,一些平臺只能到批發市場採購,或幾經轉手採購,週轉的增加,不光增加了成本,還讓新鮮度下降,這些都是生鮮經營的大忌。

當眾多平臺湧入時,優勝劣汰將無法避免。資本力量用盡之時,就是考驗經營能力、資金儲備的時候,誰能在這個過程裡獲得贏利空間,誰就能掌握最終的話語權。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實體零售商如何借社區團購的東風


前幾日,一個社區團購平臺向一家著名的熟食公司訂購了幾千斤紅腸,因為量大又現款結算,團購平臺拿到了非常優惠的價格,售出價格竟低於實體零售商的進價,實體零售商頗為震驚。社區團購打開了一扇窗口,讓實體零售商看到了更加精彩的世界。

社區團購雖然是一個新興的渠道,但對實體零售商來說,其獨特的採購方式和售賣方式有許多可借鑑之處。

1.採用預售制,以銷量定採量

實體零售商採購商品時,只能憑歷史數據和經驗估算銷量,制定採購計劃。訂多,容易積壓,訂少,出現空貨,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準確。社區團購特殊的銷售機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平臺提前兩三天發起預售,通過團長組織銷售,群內成員訂貨。消費者預付貨款,平臺預先收款,不光可減輕資金壓力,還能提前鎖定銷量。

實體零售商是否能從預售制中借鑑到可行之處?實體零售商也可利用店鋪優勢和品牌優勢,發起來類似預售的商品銷售。前提條件是要組織社群,或開發相應的小程序,由顧客自助下單購買。

雖然預售制有諸多好處,但如果沒有準備好,照樣不能蜂擁而上。預售的前提是,必須有貨真價實的商品,如果商品無吸引力、價格無魅力,只穿上“預售”的外衣不會有效果。預售制要有好商品,而好商品則來源於高效的供應鏈。供應鏈是預售制的重要環節。如果沒有供應鏈做支撐,盲目上馬預售制,就算開始可能會取得一些成效,但很快會露出馬腳。因此預售制雖然看上去很美,但也必須有相應的實力支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只是“海市蜃樓”。

2.提貨方便

社區團購售出的商品由平臺負責送貨到指定地點,團長分發,顧客可近距離取貨。為方便消費者取貨,實體零售商可採取兩種方式:一是在實體零售商覆蓋的商圈內,以小區為單位集中時間和地點送貨,比如在下班的高峰時間送貨;二是可以讓員工下班時順帶送到附近小區,分給員工配送費用。把商品送到離顧客最近的地方,是社區團購明顯的優勢。如果讓顧客到實體門店自行取貨,就失去了社區團購“社區”的意義。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3.供應鏈的建設

社區團購的核心競爭力是供應鏈,高效的供應鏈不僅能保證產品品質和價格,還是建立差異化經營的關鍵。


社區團購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現在許多線上企業都到源頭採購,尋找有競爭力的供應鏈。搶佔優勢供應鏈將是今後一段時間內競爭的焦點。實體零售商如果此時再用旁觀者的姿態“觀望”這場在暗中進行的供應鏈大戰,失去的是未來競爭力。

因此尋找有競爭力的、高效的供應鏈,將是實體零售商當下一段時間內最重要的工作,供應鏈有保障,才能採購到優勢的商品,有了商品,才會有市場。

這些年,見過了許多“風口”,每次風口,都無一例外地經歷了從高峰到回落的過程,雖然是一地雞毛,但也開闢了新的生活方式,留下了諸多可以借鑑的例子。火爆的社區團購終有回落的一天,啟發卻值得永久借鑑:把方便留給消費者,提供質優價適的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