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自律與愛,讓你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人生苦難重重,怎樣才能突出重圍?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與愛,讓你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新年伊始,很多人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留下了對 2020 年的祝福與展望:

珍惜今天把握現在,2020 再創輝煌;

一夜忽暴富,遊歷天下景;

2020 又瘦又好看,有錢還可愛......

每一個歲末年初的關口,我們總是希冀用所謂的儀式感,把過去的遺憾、黴運、不幸等負面的東西,統統隔離在想象的防火牆之外,新年新氣象,昂首闊步邁入新的一年。

但 2020 年的第一天,叫醒你的可能依然是煩人的鬧鐘,身體的陳年舊疾還是會隱隱作痛,精神上的壓抑與苦悶照常無處發洩。

你會發現,過去一年的最後一天,和新年的第一天,似乎和尋常日子沒什麼區別,你並沒有從過往的泥淖中走出來,也並沒有一點變好的跡象。

這是最好的時代,又是一個讓人倍感焦慮的時代。社會、家庭、事業各個方面的標準和壓力,像浪湧一樣席捲而來,一個浪湧消退了,另一個又不請自來,打得你猝不及防,想狼狽逃走,卻早已無路可退。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與愛,讓你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正如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開篇那句話一樣:人生苦難重重。在本書中,作者清楚地告訴我們: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了各種艱辛的旅程,心智成熟之路,漫長而煎熬。只有經歷過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之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認知自我,達到心智的成熟。

M·斯科特·派克,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優等生,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心理醫生,同時,他又是一個智慧與勇氣並存的作家。雖然業界對他的理念和治療手段有所非議,但這絲毫不妨礙《少有人走的路》持續雄霸暢銷書榜單。越戰期間,他曾為美軍駐沖繩基地的士兵擔任心理醫生,這段與眾不同的從業經歷,使他積累了大量真實鮮活的寫作素材。

《少有人走的路》出版之後,在幾乎沒什麼營銷策劃的情況下,迅速被搶購一空,暢銷 20 多年,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

任何成功都絕非偶然,《少有人走的路》之所以能跨越時空,經久不衰,在於作者用通俗流暢的表達、生動詳實的案例,傳遞給現世修行之人一個信念:

雖然人生之路荊棘叢生,苦難重重,但為何有人突出重圍,收穫了寧靜豐富的人生?原因在於,他們敢於手持自律與愛這兩把利器,一路上披荊斬棘,在少有人走過的路上,最終進入了心智成熟的境界。

自律,通往心智成熟的第一把利器。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與愛,讓你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馬特·梅洛在其暢銷書《活下去的理由》中,有這樣一句話:“一旦我們開始復原,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們會長出一雙全新的眼睛。我們會看得更清晰,開始察覺到過去無法察覺的東西。”如何長出一雙全新的眼睛,識別苦難背後真實的饋贈,從苦難中尋找轉機,通往心智成熟,找到生命的意義呢?

斯科特派克給出了答案: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過自律,在面對人生之路的坎坷崎嶇時,才能變得堅定不移,從痛苦中獲得智慧。

那什麼是自律呢?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地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自律有四個原則,分別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1、推遲滿足感。

就是不要貪圖眼前一時之快,先苦後甜,調整一下人生快樂與痛苦的順序。用咱們中國的老話說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

。具體到生活實踐中,要先處理棘手複雜的問題,再處理簡單重複的問題。作者還建議,剛上小學的孩子,是培養“先苦後甜”的最佳時期。

2、承擔責任。

求助於心理諮詢的大多數,要麼患的是神經官能症(給自己強加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要麼患的是人格失調症(不願意承擔原本屬於自己的責任)。前者讓自己痛苦,後者讓他人痛苦,但真正能消除痛苦的方式,恰恰是敢於承擔責任。因為: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3、忠於事實。

唯物主義認為,萬事萬物都處於不停變化發展之中。忠於事實,就是要承認:變化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敢於嘗試新生事物,接納和修訂不斷變化的人生地圖,不斷探索,提升認知維度,才能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

4、保持平衡。

意味著建立一個富有彈性的自我約束機制,最高原則就是學會放棄

。比如說,想擁有健康的老年生活,就不能在年富力強時透支生命。就要克服懶惰,不熬夜酗酒,每天堅持早起,合理飲食,多動腦,多運動。

懂愛,通往心智成熟的第二把利器。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與愛,讓你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前面我們提到,在通往心智成熟的旅程中,自律能使我們忍受問題帶來的痛苦,痛定思痛,從痛苦中得到啟發,最終解決掉一個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願意直面問題,承受責任與苦痛呢?這背後的驅動力量是什麼?

作者的答案是:愛。愛是自律的原動力。

斯科特派克這樣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與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擴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正是如此,墜入情網的愛,就不是真正的愛。它只是在在人類原始衝動與外界刺激產生作用後,產生的一種生理與心理上的反應。這種愛讓“自我界限”暫時性崩潰,使我們的“自我”與他人的“自我”合二為一,激情退去時,自我的界限恢復原狀,並沒有因此擴大。

而將依賴等同於愛,也不是真正的愛。有些人只要缺少了別人的照顧,就寸步難行;有的人一旦不被需要,就著急到發瘋。雖然人人都渴望愛與被愛,但不想付出或付出過多,都會讓自己和對方的心智停滯不前。

真正的愛,是尊重個體差異,愛他人,也愛自己,相互學習,共同成長。那我們究竟要如何去愛呢?

1、自尊自重。

在任何關係中,一味的遷就與付出,都不是真正的愛。學會愛自己,呵護自己,有自己的邊界,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而給別人有尊嚴有價值的愛。

2、正視分離。

有的人害怕伴侶或孩子離開自己,就用“精神灌注”的方式,想方設法去控制對方。但事實是,所愛之人終會以不同方式離開我們,或是遠行,或是求學,或是逝去。這是每個人心智成熟的必經之路。

3、相互滋養。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其實是一種合作共存的制度。為了制度能順利推行,不僅需要雙方的奉獻與努力,還需要雙方在攀登的過程中相互扶持,相互滋養,各自都有進步,才能到達心智成熟的大本營。

自律與愛,讓你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與愛,讓你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從我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走上了一條通往身體和心智成熟的道路。

小時候,我們以為,成熟就是像爸爸那樣穿西裝扎領帶;就是有朝一日擺脫父母的束縛,飛向自由遼闊的天空;就是趕緊畢業,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長大後,我們才發現,身體的成熟和心智的成熟完全是兩回事。我們渴望成熟,卻似乎總離成熟差一段距離。

餘秋雨先生說:“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得很遠卻又並不陡峭的高度。”

在心理學上,心智是一個人各項思維與能力的總和。一個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對發生過的事做出的評價與回應,都是心智的表現。心智成熟的人,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能夠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遇到問題不逃避,對既成事實能坦然接受。

但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正做到心智成熟的人少之又少。

比如說,有人面對困難時,將所有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有人在困難面前舉棋不定,猶豫拖延;有人被困難擊倒,用酒精麻痺自己,換得一時的解脫。正因為如此,心智成熟之路,才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之路,不是短短一段路,而是一條貫穿一生的、荊棘叢生的崎嶇之路。自律和愛,是突出重圍的兩把利器。無論是我們抽象的思維,還是具體的行動,都離不開自律與愛的加持,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在一粒沙中看見世界,從一朵花中看到天堂。將無限握在掌中,於剎那中得見永恆。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與愛,讓你擁有寧靜豐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