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妃到太后,這個女人輔佐四位皇帝,死後自己要求葬在皇陵牆外

大清帝國從關外努爾哈赤開始,至最後宣統退位,一共有12位皇帝。在大清開國的時候,有一位女人影響了四位皇帝,從努爾哈赤向下算,皇太極、順治、康熙,並且給這四位皇帝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為大清江山的穩固奠定了基礎。說道這裡肯定很多人都知道我說的這個女人是誰了,她就是孝莊皇后。她有著很多傳奇,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現在爭議最多的一個,那就是太后以身相許攝政王多爾袞的事,歷史上記載的又是如何的?

從貴妃到太后,這個女人輔佐四位皇帝,死後自己要求葬在皇陵牆外

孝莊皇后與多爾袞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孝莊本人,她是來自蒙古科爾沁大草原,是一個官宦子弟,13歲與皇太極成婚。皇太極駕崩以後,按照滿族的規矩,多爾袞就該繼位,最後卻是福臨(順治)登基。這才有了這個事情。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歷史,看看是如何記載的。

從貴妃到太后,這個女人輔佐四位皇帝,死後自己要求葬在皇陵牆外

孝莊皇后與順治

民國四年,也就是1916年的時候,有一本書叫《大清野史大觀》,記載了這件事,孝莊為了兒子順治的皇位,對多爾袞以身相許,說她和多爾袞當初青梅竹馬。民國37年,1948年的時候,一個叫王浩然的人寫了一本《清宮秘史》,把這段寫的更加詳細,說她乳名叫大玉兒,和多爾袞從小就生活在一起,有很深的感情,正好皇太極死了,倆人湊一塊去了,怕丟人,就想個辦法,讓孝莊假裝死了,然後就換個身份,與多爾袞雙宿雙飛了,說到這,可能有的電視劇觀眾就覺得看著這情節怎麼那麼眼熟呢,和前不久熱播的甄嬛傳劇情一樣的嗎。估計甄嬛傳編劇就是從這本書得到的靈感吧。

從貴妃到太后,這個女人輔佐四位皇帝,死後自己要求葬在皇陵牆外

清朝野史

那麼他們倆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科爾沁草原在內蒙古東部,多爾袞則出生在現在遼寧省,看看地圖就知道他倆隔得有多遠,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倆見一次面估計都得幾個月的時間。所以說他們就是想,也沒有這個青梅竹馬的機會。

從貴妃到太后,這個女人輔佐四位皇帝,死後自己要求葬在皇陵牆外

多爾袞與孝莊

還有人說,我還有第二條鐵證來證實這件事。皇太極死後葬在現在的瀋陽昭陵,孝莊卻沒有與他合葬,而是在昭西陵,還在清皇陵的風水牆外。民間說法是,按照規矩皇帝死後,皇后和妃子都要合葬在一塊。孝莊之所以沒有在那,就是因為她一女侍二夫,前面嫁給皇太極,後面嫁給多爾袞,有何面目追隨先帝,讓皇家沒顏面。事實上這是孝莊臨死之前交代給康熙的,說皇太極安葬已久,我不要再去驚動他。這在陵寢安葬問題上,叫做卑不動尊,皇太極是皇帝,我只是他的一個妃子,不能因為我要跟她合葬,在把他的墳打開,她還說,我為什麼要在這呢,在你父親順治陵附近安葬,是因為捨不得你父親和你,我希望是以後能夠和你們在一起。至於在清朝皇陵牆外面,這是她想和瀋陽的昭陵能相互聯繫。

從貴妃到太后,這個女人輔佐四位皇帝,死後自己要求葬在皇陵牆外

清東陵

最後,孝莊皇后歷史上是不是真的和多爾袞成親?正史史料沒有任何記載,只有野史和傳說,這也成為一個謎,從現有的歷史真實材料的,沒法得出一個確切結論,我們就把她當做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就行了,我們要從孝莊皇后一生的事例中,體會一下這位這個中華民族歷史上優秀兒女的雄才大略,作為那個時代的個女強人,我們得佩服她處理人際關係和處理天下大事的韜略,值得我們今天在生活當中吸取她的經驗和教訓。至於她是不是嫁給多爾袞,我們姑且把它視為歷史上的八卦,咱不用去管那麼多,安心吃瓜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