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都是清明節掃墓嗎,不同地方有什麼不一樣的風俗?

廣西靈山子聲伍


1:我國在先秦時就有秋後的重陽節祭祖習慣。

2:秦後清明、重陽兩個時間頓都分別成了祭祖掃墓的節日,也有在其它時節掃墓的。

3:唐開始,清明節成了最多人掃墓的節日,人們逐漸把掃墓的時節定在了清明或重陽。並開始有了春秋兩節的祭掃。

4:唐後,清明成了絕大部分人祭掃先人的首選時間。但還是有一些地方在清明和重陽兩天都分別祭拜祖先。

5:古代在重陽節不但掃墓還登高、何菊花酒。清明則祭掃完先人就在墓旁,吃肉喝酒還有放風箏和一些娛樂比賽。




南公懿


清明節的習俗是十分豐富的,種類也是特別的繁多。據我所瞭解的風俗,遠遠不止於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也是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體,所以會叫大家一起來參加一些體育的活動,以此來鍛鍊我們的身體。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比較常見的習俗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鞦韆,意味著揪著皮繩而遷移。他有很古老的歷史了,最早叫做千秋。後來為了避忌諱,改名叫鞦韆。在古時候鞦韆多用樹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面慢慢的發展成為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也就是我們現在十分常見的那一種。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還可以培養勇敢的精神,現在也是人們的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是用毛來塞緊的。蹴鞠,就是用腳去踢球。這個例子也是比較悠久了,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這也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候叫做探春、尋春等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這時候也呈現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也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所以我國民間現在還是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節前後,種植樹苗的成活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成長也很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甚至現在我們還有人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的風俗也是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也規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所以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性,開展綠化祖國的活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這是清明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節人們在白天也放,晚上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十分閃爍,所以也被稱為“燈神”。在過去,有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線,這樣就能隨著清風把他們送到天涯海角,傳說,這樣能夠消除病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這些就是我所瞭解的清明節的習俗,其實我覺得清明節的習俗種類也是繁多的。以上是我舉的一些比較常見的例子,希望能給到大家幫助。

打字打了好久,希望能點贊,評論,收藏,轉發,謝謝大家了!

  • 希望能幫助到你😃😃😃

Rg情懷陳少


答題主問題,我們這邊清明節掃墓可以清明節前三天或者節後三天,前三天和後三天大部份人在外地工作,因車票問題不能及時回鄉祭祖。

還有在三天前主要宗族祭祖掃墓,我們風俗習慣以戶數派錢,宗親集體購買豬頭,五牲,發粿,煙,茶,酒,錢財等祭拜祖先。

清明日祭拜自已爸媽,爺爺奶奶,我們風俗把整座墳修整復原,然後加上一屋雜土綠草(找沒有綠草可以買臺灣草)壓些白,黃紙條,墳墓石碑用紅鐵油塗上親人姓名,表示子孫後代興旺發達。謝謝友友們點評!


實惠2019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26c4549100145aaaad18d2d4ba679d2\

劉老師2019


我們全村一萬多人都沒有清明節,知道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一個村都是信天主教,所以沒有清明節


港式脆皮燒鵝


中國56個民族中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另外,不同地區的人們過清明節的習俗也各不相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清明節“撐會船”

撐船會

江蘇省清明節習俗泰州農民於清明節舉行划船比賽,稱為“撐會船”。鎮江人以柳葉七片泡茶,據說喝了可以明目。丹徒縣圌山附近的鄉民,還保留了寒“望綿”﹝綿山﹞的舊俗。上海舊俗在清明節吃桃花粥、紫筍茶,並有祭厲臺、迎城隍出巡的習俗。武進縣方茂山以清明為龍母化身之日,鄉民競相拜禱。

安徽省清明節習俗

清明插柳

徽州府於清明淘新泉釀酒。貴池縣清明節,婦女制米繭以祭蠶姑,祈禱蠶桑有好收成。涇縣稱清明為“插柳節”。壽春清明,家家插柳,並懸紙錢於墓樹,稱為“贐野鬼”。

浙江省清明節習俗

海寧縣清明夜,養蠶人家睡覺時會把蠶子裹在棉衣之下,據說蠶子得了人氣才會容易繁殖。嘉興縣清明夜吃青螺,稱為“挑青”。海鹽縣清明有龍舟之戲。台州府清明簪柳,稱為驅香九娘。紹興人上墳時,要準備一些糖果、餅乾,稱為“上墳果”,發給住在祖墳附近的兒童。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人謂之三日節,祀祖祭墓。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謂之嘗墓;嘗,春祭也。祭以餑餅,治牲醴,掛紙錢,歸乃食之。餑餅以面為衣,內裹蔬菜,炸油者謂之春餅。嘗墓之禮,富貴家歲一行之,常人則兩、三年一行。婦孺歸時,各插榕枝於髻,以祓不祥。河北省清明節習俗東安縣清明插柳、看花。節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掃墳墓,清明節當天則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為蛆日,造酰醬。官府祭厲壇。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諺語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元氏縣清明節又稱花節,人家買花置酒宴請賓客。

山東省清明節習俗

鬥雞

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在清明掃墓時,要在墳上加新土。據說這是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棲霞、黃縣等地全族公祭祖墳後,一起吃祭後的饅頭及菜餚,稱為“房食”或“祊社”。魯北地區還保留了南北朝時“鬥雞子”的習俗。濱縣的兒童,在這天以煮熱的雞蛋互頂,誰的雞蛋先破,誰就是輸。齊山、博山等地在清明節煮一鍋小米乾飯讓牛飽餐一頓,稱為“飯牛”。有諺語道:“打千罵萬,清明一飯”。

湖南省清明節習俗

長沙府清明插柳,稱為“記年華”。永州府清明節凌晨汲水,經數月味色不變,用以造酒尤佳。新田縣農諺:“清明晴,萬物成”。

山西省清明節習俗

攤黃兒

河曲縣清明節以黍米磿面作餅,稱為“攤黃兒”。壽陽縣清明節,男女兒童皆剪綵紙成串戴在頭上,據說這是古代“綵勝”的遺風。翼城縣民預煮黑麵涼粉,於清明節切薄片,淋上湯汁來吃。解州清明停止一切女紅,據說此日動針線者,會成為瞎子。平陸縣兒童清明節頭上以麥系發,祈求長壽。河南省清明節習俗鞏縣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墳。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諸神。孟津縣清明插青苗於麥地。

陝西省清明節習俗

興平縣清明,姻親間以紙錢相贈,且互相拜墓。富平縣每戶人家於清明請名山之泉源水,共禮一神。準備牲禮來祭祀,以祈求豐收,稱為“游水”。同州縣清明祭掃後,折柳枝插門;並以紙錢貼於樹幹,據說如此可以防蟲蟻。洛川縣清明蒸饃為食,饃四周作鳥蛇之形的裝飾。據說介子推上綿山時有鳥、蛇保護他,所以以此作為紀念。

四川省清明節習俗

川東重慶、萬縣等地,舊時有“上野墳”的習俗。清明節前後,三兩女子結伴攜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識的男子均可入席同樂。什邡等地,婦女以薺菜花沾油後投入水中,視水面花紋以卜吉兇,稱為“油卜”。成都一帶則賣炒米團,上面點染彩色,以線相串,稱為“歡喜團”。廣西省清明節習俗橫州鄉民清明節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說可使眼睛明亮。興仁縣掃完墓後,以白紙作長幡掛在墓頭,稱為“標墳”,又叫“掛青”。開陽縣掃墓時,由值年主祭備酒食以祭。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為“野餐”。

江西省清明節習俗

新建縣清明拜掃,例用春餅。永豐縣清明掃墓以前三後七為期。除例行的牲禮外,還以米粉作果,稱為繭果,或壓糯米為糕,澆上糖汁,稱為飯果,猶有寒食之遺風。安義縣清明祭掃惟男丁行祭,婦女皆不參加。

廣東省清明節習俗

乳源縣稱清明前十日為“禁風”,縣民都在頭上戴桃葉。埔陽縣清明掃墓後“頒胙”,即由主祭人主持,將掃墓的祭品烹調後,請上墳者食用。廣寧縣清明掃墓,稱為“拜山”。

福建省清明節習俗

潤餅菜潤餅

福州清明,東郊踏青之遊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稱為煮菜臛。惠安人掃墓時放紙鳶,吹麥簫。泉州清明吃“潤餅”、制“腳目粿”,這是一種球狀的點心。據說清明節吃了腳目粿,可以增加腳力。十歲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節糊彩色的小旗為戲。臺灣清明節習俗漳州人多在三月三日(俗稱三日節)上墳,泉州人則在清明節掃墓。關於這個日子的歧異,有一種說法是:漳、泉人常因清明節買菜引發糾紛,彼此械鬥。所以由官府出面調停後,規定漳州人在三日節、泉州人在清明節掃墓。


沁冷墨


清明節是國家法定節日大家只是按早清明提前掃墓,也有部分地方是在清明節這天掃墓。


新引擎新理念


雖然全國清明節是一個日子,但每個地方掃墓都不一樣,大多數都會提前吧!掃墓時做些餈粑,糯米,社飯,總之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


玥來越好


清明掃墓全國都一樣的,除非他們日曆不一樣,過了清那就不是掃墓了,是拜墳,很多地方還搞很隆重的,那天姓氏全部要回來,搞家譜,排輩份,過了清明就沒有了,又要等到下一年。


全叔vlog


老家人一般以工作為重,隨便取個日子了事。本人幾十年在外,記憶裡沒幾次參加過過節,過節這方式不大懂啥規矩。孩子也只關心兒童節,其它的節日也弄不懂是啥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