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至今100年間渭南華縣發生的大事件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逃往西安。閏八月二十九日駐華州,次日經赤水西行。

1902年,龍潭堡(在今少華鄉)人楊耀海、楊松軒父子在本村創蒙養學堂,此為華州最早之新式學校。

1903年,十一月三十日 華州某商號代辦郵政,後於西關正式設三等郵局。

1904年,知州褚成昌創州立中學堂。

1905年,華州設立巡警。

1900年至今100年間渭南華縣發生的大事件

1906年,十一月十六日 華州農民不堪西潼鐵路路捐負擔,手執農具,擁入州城,以“交農”(即交農具罷農耕的鬥爭方式)逼知州褚成昌宣佈停徵。十幾天後,官府將首倡者2人殺害。

1907年,正月 邑人楊松軒、顧熠山、鄭雲章等發起組織的華州教育研究會成立。二月初四,教育研究會附設兩等小學堂借耐村太王廟(在今杏林鎮)開學,此為鹹林中學前身。

1910年,天足振學會成立,提倡婦女放足(我國封建禮教要求女子幼時用布纏腳,使腳萎縮變小,美名“三寸金蓮”,實則為束縛、壓迫婦女的一種手段),興辦女學,解放婦女。

1911年,九月初六 華州會黨響應西安反清起義,攻入州城,結束了清政府在華州的統治。十月中旬,西安起義後建立的陝西軍政府派部隊與清軍戰於潼關,失敗後退至華州,經陝西軍政府大統領張鳳翽與東路都督張鈁整頓後,再次攻佔潼關。

1912年,1月 潼關再次被清軍佔領,張鈁等退至華州,陝西軍政府援軍亦至。華州民眾沿南山與渭河岸插旗擂鼓,以為疑兵,使清軍未敢冒進。

1913年,2月 改華州為華縣。

1900年至今100年間渭南華縣發生的大事件

1914年,牛疫流行,死亡甚多。

1916年,5月 在反對袁世凱稱帝,驅逐袁世凱爪牙、陝西督軍陸建章的鬥爭中,陝西護國軍派嚴紀鵬部由渭南孝義直取華縣,斷陸建章的東逃之路。

1917年,蝗蟲為害禾苗六七日。

1919年,4月8日 華縣私立鹹林中學成立。

1920年,12月16日晚 寧夏海原大地震波及華縣,震約20分鐘,老屋敗垣倒塌,林木播搖,餘震7次。

1921年,9月 縣政府頒令禁止女纏腳、男留辮(清制,男子留長髮辮),學校師生於各鎮要道設哨檢查,剪繳的纏腳布和髮辮堆滿縣府後院。一時,放足、剪辮成為社會潮流,群眾拍手稱快,婦女贊日:“放了腳,好處多,省下布做衣物;男掮犁,我掮耙,誰能嫌我腳太大”。

1922年,西安—潼關公路華縣段始建。

1924年,1月 城關內外商界不堪軍閥部隊強借兵款,掀起罷市風潮。11月 屬反北洋軍閥國民二軍系統的馮子明與康子定部隊從渭北渡河佔領侯坊渡口,與陝西督軍劉鎮華所部作戰。馮子明部進攻華陰、潼關,被劉鎮華的鎮嵩軍包圍。康子定部進攻華縣,不克退走。劉鎮華令鎮嵩軍在華縣殺死馮子明部派來的和談代表彭仲翔。馮子明部失敗後,經華縣退回渭北。鎮嵩軍血洗小漲村,殺死無辜百姓70多人,搶掠財物無數。

1925年,2月 共產主義青年團華縣支部成立。4月 陝東各團體在華縣舉行孫中山、胡景翼(國民二軍軍長)追悼大會。春,中國國民黨華縣臨時縣黨部成立。11月28日 高塘地區農民、教師、學生召開國民會議,聲討高塘民團團總、惡紳孫景福催逼煙款時,打死11歲小學生雷易經的暴行。11月30日,高塘民眾及農民武裝千餘人齊集高塘,準備攻擊孫景福,孫率爪牙逃進南山。未幾,孫派獨立連進行報復,被農民武裝伏擊繳械,並處決了獨立連連長和兩個最壞的團丁。

1926年,2月20日 高塘民眾處死惡霸孫景福。由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主持,成立高塘九里公民會,實際掌握了高塘行政管理權。5月初 高塘九里公民會組織當地群眾,在王崖和鎮嵩軍一個營開戰,大敗敵軍。5月中旬,高塘民眾抗擊鎮嵩軍,繳槍700餘支。

1927年,5月28日 華縣民眾召開驅逐反動縣長葉振本大會,迫使破壞農協、勾結劣紳、貪贓枉法的葉振本去職。同月 鹹林中學、高塘小學、谷墩小學召開追悼我國共產主義先驅者李大釗大會。7月 中共華縣縣委成立。9月 共青團華縣縣委成立。

1928年,3月 國民黨華縣駐軍進行大逮捕,殺害了共產黨員李維俊、溫濟厚等人。 5月 中共陝西省委直接領導的渭華起義在華縣高塘塬、渭南崇凝塬一帶爆發,指揮部設在高塘小學。本年 西北銀行兌換所在縣城設立,後改為陝西省銀行兌換所,民國二十一年(1932)停辦。

1929年,旱災、蝗災、凍災接踵而來,造成罕見的大災荒,餓死數百人。省建設廳發新式水車數具。

1930年,在西關設民眾圖書館,後併入民眾教育館。

1931年,模範女校改為少華女子小學,民國二十六年(1937)又改為少華女子中學(即今少華中學)。

1932年,6至8月 霍亂大流行,華縣死亡6422人。

1933年,春 旱災嚴重,領護照的逃荒者達五六千人。而苛捐雜稅,仍復嚴逼。夏 紅二十六軍主力二團在劉志丹、王世泰、汪鋒率領下,活動於澗峪、橋峪、石堤峪一帶。11月 整修西潼公路的工人要求及時發放工資,於羅紋、赤水段發生罷工,城關段工人也為之而起,搗毀公司。當局逮捕數名為首者,罷工失敗。本年 縣府設電話,可直接與鄰縣及西安通話。

1900年至今100年間渭南華縣發生的大事件

1934年,2月 秦昌火柴公司在縣城創建,自備發電,使用機械生產,抗日戰爭爆發後遷至寶雞。6月 隴海鐵路通車過境。7月 天氣酷熱,最高氣溫達43℃,縣城內熱死四五人。 9月 華縣衛生院成立。本年 鹹林中學附設幼稚園。

1935年,8月 以縣府為中心,可達12個鄉的電話網形成,華縣環境電話所旋即成立。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發生後,駐華縣東北軍105師孟廣辰營嚴加戒備。本年 省立農業職業學校在華縣創辦,民國二十八年(1939)遷至眉縣。

1937年,9月 我國戰鬥機與日軍飛機在縣境上空遭遇,我機被擊落於趙村(今華州鄉境內)附近。

1938年,5月 《新華縣報》創刊,傾向進步。

1939年,1月 華縣反動勢力逼走積極抗日的縣長呂向晨(中共地下黨員)。10月13日 日機轟炸縣城,炸死50人,炸傷40餘人。

1940年,12月27日 三青團骨幹分子宋光祖等帶警察進入鹹林中學,逮捕民先隊員及進步學生6人。

1941年,1月1日 國民黨二六兵站醫院傷兵毆打綁架鹹林中學師生,副官王志超等竟開槍打死學生4人,重傷3人,引起公憤。縣人稱“卅元慘案”。各界群眾堅持鬥爭,迫使國民黨當局處決了王志超。

1944年,3月 華縣臨時參議會成立。

1945年,7月2日 蔣介石、胡宗南在赤水郭村檢閱駐華縣國民黨部隊。9月5日 華縣各界舉行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大會。本年 省立華州師範學校成立。

1947年,12月底 物價飛漲,小麥由抗戰前一老斗(約40斤)1.5元,上升到每市鬥(約30斤)12萬元,棉花由抗戰前每斤3角,上升到每斤3.5萬元。

1948年,8月 國民黨保安司令部在華縣成立。11月,建立行政警察勤務區和盤查哨,專門對付共產黨的地下活動。

1949年,2月 縣長李佐唐組織以反共為宗旨的“愛鄉同志救國會”。4月 貨幣貶值驚人,金圓券30元換硬幣(銀元)1元。5月17日 西關警察派出所巡官王志敏,趁華縣國民黨政局不穩之機在西關搶劫商品,敲詐黃金,當局惱火,將王志敏就地槍決。5月23日 華縣和平解放。次日,中共華縣縣委和華縣人民政府成立。6月5日 中國人民銀行華縣支行建立。8至9月 陰雨40多天,山洪爆發,淹地10餘萬畝,死亡10人。縣負責幹部冒雨帶領幹部、群眾,修好5條河道的16處決口。

1949年,10月2日 華縣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各界群眾,歡呼遊行。

1950年,1月17日 在郭村召開萬人群眾大會,處決了血債累累、作惡多端、殺害共產黨員的國民黨華縣自衛團第一大隊長王秉衡。5月11日 全縣調整為7個區,51個鄉。10月20日 暴雨。石堤、羅紋、溝峪各河決口16處,淹地3萬多畝,縣發糧款救濟。

1951年,2月20日 鎮壓反革命運動在全縣展開,至5月底,發動群眾,檢舉揭發並追捕慣匪、特務、惡霸、一貫道首惡分子共218人,先後召開公審會8次,處決47人,判刑68人。3月27日晚11時40分 國民黨華縣自衛團第四中隊長反革命犯譚志軍,在公安局院內待審時,利用看管人員懈怠,奪取槍彈,打死公安局幹部、家屬3人,打傷1人,當晚被公安戰士合圍擊斃。 10月5日 開展天主教三自(自傳、自養、自治)革新運動。開始揭發意大利籍神父巴道懋慘害兒童,企圖組織“聖母軍”伺機暴動的罪行,後政府和群眾驅逐其出境。

1952年,1月8日 “三反”(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在縣級單位展開,至5月底結束。1月16日 華縣郵電局成立。5月 東趙鄉閻家崖63個農民,集資入股,建成華縣第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6月飛蝗成群,群眾日捕數萬只。

1953年,1月1日 華縣第一個“城關竹器生產第一合作社”建立,至1956年10月,個體手工業共組成16個合作社和14個合作組。7月1日 第一次進行人口普查,以當日零時為界,全縣共有39101戶,170985人。同月 將全縣7個行政區調整為8個區53個鄉。

1954年,8月19日 渭河暴漲,淹地9.9萬畝。縣境內夾槽地區被國家劃為三門峽庫區。本年 全縣農業互助組發展到4497個,參加農戶25819戶。對生豬、鮮蛋等二、三類物資實行派購和定購政策;棉布實行憑票供應;煤炭、食糖、大肉、木材等實行控制供應。

1955年,3月1日 國家發行新人民幣,華縣按1萬比1的比值收回縣內舊人民幣256億多元。9月 華縣電影放映第一隊成立。本年 西北地質局金堆城地質隊於金堆地區發現並勘探鉬礦。

1956年,1月 以聯合劇團為基礎,創建“華縣劇團”。4月 華縣行政區劃調整為8個直屬鄉和3個區(宜棉區、高塘區、嶺南區)。6月1日 華縣廣播站建成播音。6月7至14日 陰雨連綿,19萬畝成熟小麥未及收割而出芽。10月1日 《華縣報》創刊。至1958年12月合併於《渭南報》。12月 中國農業銀行華縣支行成立。本年赤(赤水)高(高塘)公路建成。

1957年,4月 全縣撤銷行政區,劃鄉20個。柳枝鄉華峰七社(張家山),獲1956年全國農林牧模範社稱號。

1958年,3月21日 華縣第一座水庫——冀家河水庫動工修建,7月15日竣工,水庫總庫容150萬立方米。3月25日 小華山水庫動工修建,1960年元月4日完成,總庫容176.8萬立方米。8月26日 華縣首屆運動會召開,有球類、田徑、體操等34個競賽項目,駐軍、農民、幹部共1千餘人參加。8至10月 全縣7萬名勞力(佔勞力總數的92%)投入“大鍊鋼鐵運動”,秋收秋播誤時,而所產數百噸鋼鐵多報廢。10月下旬 華金公路(華陰—金堆)動工,次年竣工通車。同月 金堆城鉬礦基建工程開始籌建。華縣第一個抽水站——麥王抽水站建成。本年 國民經濟實行“大躍進”。全縣實現鄉鄉通電話。

1959年,1月 華縣與渭南、華陰、潼關合併為渭南縣,原縣區內成立華州、高塘、金堆3個公社。本年 繼續在縣境內三門峽庫區進行移民,至1978年共移民安置28039人,其中除原羅紋管區時村1357人遷往西安草灘農場外,餘均就地安置。華州公社建成第一敬老院,入院五保戶老人35位,1962年改稱“華縣敬老院”,後停辦。

1960年,4月 渭南縣於高塘設氣候服務站,1962年遷至華縣城區露澤院南改名華縣氣象站。7月7日 完成東起柳枝黃河村,西至侯坊北老莊,全長19公里的渭河防護大堤工程。本年 西潼公路在華縣境內的南遷改道工程完工。

1961年,7月1日 小華山水電站建成,年發電量75328度,1987年拆除。8月 第一個機械化生產的麵粉廠在縣城內建成投產,月產麵粉32.5萬公斤。9月 由4個縣合併的渭南縣撤銷,恢復原華縣建制。

1962年,1月 華縣發電廠建成,主供縣城用電,1970年後停運。12月底 北老莊至赤水河鐵路橋全長10.5公里的渭河防護大堤建成。

1964年,4月 在縣內開始收回1953年蘇(蘇聯)印三種人民幣。5月下旬 國家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錢正英來縣視察渭河大堤工程。6月25日 第二次人口普查開始,止6月30日24時,全縣總人口為216985人。

1965年,1月13日零時18分 山西垣曲發生5.5級地震,華縣有感。春 全縣3萬人參加渭河灘防浪林大會戰,突擊7天,建起一條防浪林帶。7月20日 暴雨,山洪突發,淹田7萬多畝,死亡36人,造成鐵、公路運輸臨時中斷。縣訪貧工作團慰問8個公社災民。

1966年,7月28日零時 渭河暴漲,5萬畝地被淹,塌房2千多間,縣撥返銷糧110萬公斤、款4萬元救濟。8月 鹹林中學首先成立“紅衛兵”組織,接著,各學校、機關、工廠、農村也紛紛成立“紅衛兵”、“戰鬥隊”等“造反派”組織,10月 “紅衛兵”及各“造反派”組織開始赴京及全國各地串聯,至1967年5月基本結束。本年 縣境內的隴海鐵路南遷工程竣工。

1968年,8月14日 高塘地區又發生造反派武鬥流血事件。9月8日 渭河發洪,大堤決口,畢家公社全境及下廟、柳枝、蓮花寺公社的部分地區被水淹沒,1.6萬群眾受災,塌房萬間,死亡8人,溺死牲畜400餘頭。12月 掀起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先後接待知識青年4000多人,至1980年使其離開農村,陸續予以安置工作,此項工作告結。本年 城鄉燃料無著,人們成群結隊奔赴各峪以至華陽川、老爺嶺等地砍柴,許多山林被毀。

1969年,11月23日 橋峪水庫動工修建,至1973年4月完成,總庫容645萬立方米,設施灌溉面積6.5萬畝。同月 高塘製藥廠建成,為華縣唯一的醫藥企業。本年 取消了對企業的一切獎勵辦法,實行企業利潤全部上交,虧損全由國家彌補的統收統支制度,形成企業吃“大鍋飯”的弊端。

1970年,本年 完成了為期兩年的西自赤水河鐵橋,東至方山河段,全長29.85公里的渭河防護大堤的加高培厚工程。國家西北電網給華縣輸電,工農業的動力問題得到解決。

1972年,11月 小敷峪水庫施工,設計總庫容100.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2萬畝。

1973年,5月 華縣農業機械研究所成立,至1986年先後研製成飼料打漿機、小麥播種機、棉花豁行器、玉米點播機等農業機具。10月 任家灘水庫動工,1978年10月竣工,總庫容1155萬立方米,主要為金堆城鉬業公司生產、生活供水,另外,設施溉灌農田1000畝。

1975年,10月 光藝、光華皮影社赴京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調演。

1976年,8月 唐山地震後,華縣一日數驚,人們避居防震棚,至11月虛驚始解,造成較大經濟損失。9月初 舉國上下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精神,競相援救唐山地震遇難人員,華縣組成擔架、醫療隊,熱情接待唐山、豐南等地傷員98名,分別護送到駐縣的部隊醫院和鐵路醫院治療,幹部、職工、農民自動捐獻錢、物,報名獻血、獻皮者達2800多人。至10月下旬傷員傷愈出院。9月18日 全縣各地群眾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沉痛悼念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逝世。同月 縣地震辦公室成立,後設辛莊、紅嶺機械廠、縣水產站等5個觀測點,對水井、動物進行觀測。本年 新西潼公路鋪渣油,為境內第一條黑色路面。縣燈光球場建成使用,內設8千人看臺。省屬化學工業企業“陝西省化肥廠”在瓜坡鎮建成。

1978年,3月 在高塘建立渭華起義舊址文物管理所。1984年籌建渭華起義紀念館,1988年4月建成渭華起義烈士紀念塔。春 華縣教師進修學校成立。本年 縣公共汽車公司成立,開闢營運線路4條。

1979年,本年 華縣始設律師,至1989年縣設律師事務所2個。

1980年,8月 赤水公社建立文化站。至1982年全縣各公社(鎮)都設立了這一機構。冬 縣自來水廠建成,從此城區普遍使用了自來水。

1981年,3月 華縣革命委員會改為華縣人民政府。同月 縣衛生局創辦羅紋衛生進修學校。6月 舊西潼公路始改鋪瀝青路面,至1986年完成。本年 在廣播事業局建成電視差轉檯。姚淑嫻遵照丈夫潘自力(高塘鎮棗園村人,曾任中共陝西省委、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我國駐蘇聯大使等職)遺囑,為潘自力母校鹹林中學捐款1萬元。

1982年,3月 全縣開始第三次人口普查,止7月1日零時,華縣人口為297447人。同月 中國保險公司華縣支公司成立。12月 全面實行了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本年 招工試行合同制。

1983年,7月1日 24戶國營企業實行以稅代利的第一步利改稅辦法,稅後利潤歸企業自己安排使用。7月 聖山磚瓦廠40人食物中毒,經搶救脫險。年底 費時24年,經過5次設計,4次加高培厚的華縣三門峽庫區堤防工程基本竣工。本年 杏林公社試種新型飼料串葉松香草成功。華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成立,並設辦公室。對臺(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至1989年底共接待臺灣同胞回鄉觀光、探親者202人。設森林公安派出所,負責森林的防護工作。

1985年,1月 華縣塑料廠引進八米寬幅薄膜設備,一次試產成功,成為我國西北地區八米寬幅薄膜第一生產廠家。同月 中國工商銀行華縣支行成立。2月20日 位於西關的華州劇院失火焚燬。11月20日 鄧小平為渭華起義烈士紀念塔題詞:“渭華起義烈士永垂不朽”。全縣各界人士攜帶慰問品,歡送駐軍某部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1987年5月,又湧向街頭,熱烈歡迎部隊凱旋而歸。1983年以來,國家投資15萬多元架設的22公里防汛照明線路和防汛廣播設備,被偷割殆盡。開始修建文體路綜合商場,1986年11月建成。

1986年,3月7日 裝有數百噸爆炸品的1734次直貨列車,因車軸起火緊急停在華縣車站,縣石油公司職工冒死救火,一次惡性爆炸事故倖免,曾受國家石油化工總公司嘉獎。5月25日 秦東罐頭飲料廠開發的新產品—草莓醬,被陝西省工業廳評為優質旅遊產品。本年 華縣草莓高產栽培及綜合開發利用,獲陝西省科技進步獎。杏林恢復到5462畝,產杏43噸,蘋果發展到2203畝,產果366噸。

1900年至今100年間渭南華縣發生的大事件

1987年,1至6月 縣內10個鄉(鎮)發生棉油酚中毒67人,死亡4人事件。5月 電視地面衛星接收站建成使用。城區新秦路與隴海鐵路相接處的立交橋竣工。縣發行地方工業集資券26.8萬元。

1988年,4月13日23時至翌日20時 金堆城鉬業公司慄西尾礦庫洩洪涵洞塌方,短時間內經文峪河暴洩於南洛河道的廢水量達156萬立方,挾礦砂75.3萬噸,造成嚴重汙染。5月6日 在高塘舉行渭華起義烈士紀念塔落成典禮。同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及其實施細則,開始對年滿16週歲以上的公民辦理身份證。至1989年年底,已發證15萬件,佔應辦證人數的71%。本年 隴海鐵路華縣段實現了行車電氣化。建立治安聯防隊。鄉鎮企業總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1989年,4月14日 對國家幹部、職工、民辦教師、副業工、合同工、臨時工、科技人員、農民超計劃生育問題進一步作出處罰規定。8月7至16日 華縣辦的華州地方民俗風情和華縣農民書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覽。縣塑料廠產值突破500萬元大關,八米寬幅農膜獲省優稱號,被評為省級先進集體企業。棉油酚中毒嚴重,對8個鄉鎮115臺榨油機進行登記封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