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和小弟南詔的相愛相殺

大唐盛世期間,周邊有很多小弟,這些鄰居個個不是等閒之輩,其中就有南詔國,

鼎盛時期人口雖然只有一百萬左右,但是戰績十分突出,硬懟過當時相鄰的兩大帝國,大唐帝國和吐蕃王朝。

南詔歷史上曾經擊敗過大唐,在天寶年間的兩場對唐作戰中殲滅唐軍合計大約十三萬人,

在對吐蕃的戰役中,吐蕃贊普戰死軍中,五名親王被俘虜。

兩屠交趾,多次進攻廣西,四川等地,一度殺下成都,軍隊十分剽悍。

《新唐書·四夷傳序》曰:“唐興,蠻夷更盛衰,嘗與中國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鶻、雲南是也。”

這裡的雲南就是南詔。


大唐帝國和小弟南詔的相愛相殺

南詔國


南詔國在今天蒼山洱海的雲南地區,有白蠻和烏蠻兩個民族組成,隨著不同部落之間的相互吞併,到了唐初,在雲南地區形成了六個部落,史稱為“六詔”

蒙巂詔,在今雲南巍山縣北部到漾濞縣中南

越析詔,在今雲南賓川縣

浪穹詔,在今雲南洱源縣

邆賧詔,在今雲南洱源縣鄧川

施浪詔,在今雲南洱源縣青索

蒙舍詔,在今巍山縣,位於六詔之南,故稱“南詔”

詔,是對少數民族首領的稱呼,這六詔之間同樣是打來打去,誰也不能吞併誰,

在六詔最南邊的南詔,相對比而言比較弱小,但有一點,他是大唐帝國的頭號小迷弟。

俗話說的好,實力好不好,站隊很重要。

本來維持這種平衡不錯,但此時大唐和吐蕃之間的博弈也日漸激烈。

大唐為了培植一個靠攏自己的集團,能在和吐蕃的戰爭中有所助力。

在此情況下,南詔開始接過歷史的使命棒。

開元年間,南詔王皮邏閣在大唐的軍隊糧草全方位的支持下,

開始吞併其他部落,最終統一了六詔。

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皮邏閣為雲南王。南詔從此走進歷史舞臺的中央。

所謂養虎為患,南詔日漸做大,野心與日俱增。不經意間成為了大唐西南邊境的心腹大患。

南詔王皮邏閣的養子閣羅鳳即位,初期臣服於大唐,幫助大唐攻打吐蕃。

後來,由於唐朝地方官員姚州都督張虔陀的肆意打壓,並強行和南詔王妃發生不正當的關係。

挑起來閣羅鳳的憤怒,暴怒的閣羅鳳領兵攻陷姚州,殺死張虔陀,並大舉掠奪大唐土地。

唐玄宗李隆基震怒,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唐朝派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為主帥遠征西南。

面對唐朝大軍壓境,閣羅鳳也是有點慌,表示要謝罪求和,若不同意,就投靠吐蕃。

當時的唐朝宰相楊國忠為了求取功名,不許閣羅鳳求和。

執意派鮮于仲通征伐南詔,這一戰十分慘烈。八萬唐軍進攻雲南大理,南詔全族上下老幼全力拼死抵抗,唐軍幾乎全部覆滅,屍骨堆積如山。

閣羅鳳叛唐投靠吐蕃,接受“贊普鍾”(意思是吐蕃贊普的弟弟)的封號,結為兄弟國家,南詔從此成了吐蕃的小弟。

公元777年,吐蕃和南詔組成兄弟聯盟兵十餘萬,進犯西川,大唐名將李晟率禁軍馳援,追殺至大渡河,俘虜殺敵軍數萬人。吐蕃和南詔聯盟兵大敗。

大渡河之敗後,吐蕃將南詔王貶為日東王,不再是兄弟關係而是附庸關係。

此後,吐蕃在南詔徵收大量賦稅,南詔在給吐蕃的好幾年,發現吐蕃對自己的壓迫剝削更狠,於是,就又想投靠到大唐一邊。

到了閣羅鳳的孫子異牟尋成為南詔王的時候,南詔的清平官鄭回諫議重新歸附唐朝。

閣羅鳳覺得鄭回說的有道理,便著手向唐朝示好。

同一時間,大唐名將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也在實施勸誘南詔,斷吐蕃右臂的計劃。暗中與異牟尋通好。

公元788年,吐蕃再次出兵攻打成都,南詔軍隊假意從行,實則與唐朝聯合,大敗吐蕃。


大唐帝國和小弟南詔的相愛相殺

影視形象 異牟尋


異牟尋被冊封為南詔王,時隔四十三年,南詔再次成為了大唐的小弟。

南詔和大唐又進入了一個蜜月期。

但當主和派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和南詔王異牟尋先後去世後,大唐和南詔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廝殺。

公元829年,南詔王大舉進攻西川,並且攻克了成都,大肆劫掠,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公元859年,南詔王蒙世隆即位,不再做唐朝的小弟了,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禮。

並多次出兵攻打廣西,四川等地,一直打到交趾,雙方互有勝負。

公元866年,晚唐名將高駢率領唐軍全殲南詔軍隊,蒙世隆向唐朝求和,不幸的是他在求和的過程中就憤恨而死。

公元902年南詔滅亡,鄭回的後人中,出了一個權臣鄭買嗣,見南詔國力衰微,便篡位奪取政權,屠盡南詔王族八百餘人,建立了大長和國。


大唐帝國和小弟南詔的相愛相殺

黃巢起義


在黃巢起義之前,就有攻打南詔,駐守桂林的唐軍士兵起義。

北宋文學家宋祁就曾說“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小弟南詔滅亡後的第五年,大唐也走向了毀滅的深淵,這段歷史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