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親述:我是如何從打字員成長為縣委書記的?

工作沒有分內分外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是中部某省的縣委書記。


剛上班時,他在市委辦公室當打字員。


上班的前一天晚上,他父親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不要把工作分成分內分外,在單位要吃苦耐勞,只有平時多努力,機會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此後,他便把“上班提前半小時到,下班晚半小時走”作為自己的工作常態。


縣委書記親述:我是如何從打字員成長為縣委書記的?


有一天中午,將近12點半了,當時打字室包括他在內共有三個打字員,其他兩個都去吃飯了。


就在這時,市委辦公室秘書處處長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有一個急件半個小時內必須報送省委。


按照分工,這個材料應該歸另外一個打字員負責,而他正在處理一個市委領導講話,特別急,下午3點要用。


如果此時派人去找吃飯的打字員,等找回來再處理就可能要誤事。


他看到處長急得只是跺腳,嘴裡還不停地說:“這可怎麼辦?這可怎麼辦?”


他趕緊接過材料說:“處長,我幫您打吧。”


處長握著他的手連連說:“那就太謝謝你啦!”


當他把這個急件輸入、校對並打印好交給處長時,處長非常高興,連說了三聲“謝謝!”


結果,急件提前五分鐘呈報給省委,可他卻沒有時間再去吃午飯了。


分外之意外


故事並沒有在急件上報後結束。


半年後,他突然被調到了秘書處,身份也由工人變成了“以工代幹”(按當時的政策,這叫準國家幹部)。


在那個年代,從工人到幹部那是一個非常大的飛躍。


消息傳開後,大家投來的是羨慕的眼光,特別是同室的那兩位打字員。


可好消息的背後,總有一些說三道四的人,說他肯定是有什麼背景,採取了什麼“非常措施”之類。


對此,他沒有作任何辯解,只是始終堅持著自己“分內的勤勉和分外的付出”。


直到後來,他才得知是那位秘書處處長推薦了他,並強烈要求把他調過去。


那位處長在向市委秘書長推薦幹部時,不僅說了他的早到與晚走,說了他的勤勉與敬業,還說了半年前發生的那一件“他的分外之事”。


處長反覆強調的是那並不屬於他分內的工作,可他不僅主動承擔了這一責任,而且任務完成得非常好,秘書處就需要這樣有責任心且能幹的人。


其實,他自己早已忘了那件在他眼裡就是舉手之勞的分外小事。


敢於擔責,路方長遠


這位縣委書記給我講完這個故事後對我說:“這件小事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但是,我一直記憶猶新。”


“關鍵是通過這件小事使我懂得了:世界上很少有報酬豐厚卻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便宜事。”


“當責任從前門進來時,如果你選擇從後門溜走,你失去的可能是伴隨責任而來的機會;如果你選擇迎面而上,你可能將會迎來不一樣的人生”。


工作就是工作,沒有分內分外之分。所謂分內分外,只是我們自己人為加上去的。


如果你能站在領導的角度去考慮的話,就不會有分內分外的想法了。


如果你總是將工作分成內與外,那麼,領導也就可能會把你分成內與外了。


所以,不要輕易推掉那些本不屬於你的“分外”之事。因為你推掉的,可能是自己又一次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微信公眾號搜索“幹部關注”關注,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前進的路上有你,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