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中,擁有多少存款才是小康生活,內行人讓你早知道

小康一詞,首次出現於1979年左右,當時的口號便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進入小康社會,然後再採用先富再後富的方法,讓全民都富起來。不可否認,在當年甚至是現在來講,全民奔小康一直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夢想。

一個家庭中,擁有多少存款才是小康生活,內行人讓你早知道

所以,大家提出的存款可以作為一種標準,但只是相對次要的標準。它體現的是一個家庭有多少閒錢,能夠存在銀行裡,作為日常開支、家庭急用和流動資金。每個人的量化標準不同,但如果家庭能夠有30萬左右的閒錢,生活相對來說是比較有質量的了。但真正能夠衡量一個家庭生活標準的,個人覺得還是資產,也就是房產、店鋪、薪資,以及教育。教育這個標準在很多人看來,也許跟家庭生活水平好像沒什麼掛鉤,誰說貧困家庭不能出幾個清華北大。

一個家庭中,擁有多少存款才是小康生活,內行人讓你早知道

官方數據的小康,年收入10-50萬人群。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進步,小康一詞也逐漸的演變成了所謂的中產。而按照官方的統計數據來看,2017年中等收入人群已超過4億人,這裡所謂的中等收入,即年收入在10-50萬之間的人群。其實,這個收入的跨度有點大,中間有了大概40萬的差距,小胖覺得,應該取中間值即年收入30萬即可定義為小康水平。平均下來,也就是每月3萬左右的收入

一個家庭中,擁有多少存款才是小康生活,內行人讓你早知道

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變了,所以可能關於是否能夠達到小康標準這個問題還有待商榷,畢竟很多朋友都習慣了手上有錢就立刻消費,平時存款是不多的,所以拿存款來衡量是否是小康水平也存在著困難,但是就目前的狀況來說,如果沒有太多的存款,也起碼要有一定的固定資產才可以,因此對於現在一線城市的朋友來說,可能也必須達到上面所說的那種水平,才能夠稱得上小康。

一個家庭中,擁有多少存款才是小康生活,內行人讓你早知道

之所以人們總是會有疑問自己到底是不是小康家庭,最主要的還是來自內心的壓力和不安,是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心理負擔。其實調節好心態最重要,只要不斷地奮發進取,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有謀略有膽識,抓住每一次的財富機遇,學會投資理財和風險的把控,大家都可以實現從小康家庭到富裕家庭的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