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的“香菇小鎮”

春天裡的“香菇小鎮”

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的香菇種植基地。(4月6日無人機拍攝)

春天裡的“香菇小鎮”

4月6日,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菇農在分揀香菇。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揚燦 劉漢澤 通訊員 姬廷順

“以前總擔心技術跟不上,現在,在社區會議室通過視頻就可以學技術!”4月14日,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劉灣村香菇產業基地,30歲的羅甲超忙著採摘香菇。通過學習和實踐,他已從新手變成行家。

劉灣村,如今已是一個頗具規模的“香菇小鎮”。經過3年多建設,吸納鄖陽區18個鄉鎮易地扶貧搬遷戶4200餘戶、1.5萬人的青龍泉社區在這裡建成,配套建成的1100餘畝香菇產業基地成為易遷戶脫貧兜底產業。

現產香菇已銷售八成

4月14日,一輛大卡車裝載著2萬斤香菇,從青龍泉社區發往浙江。

“這是最後一車,以前收購的都運走了,貨款全部付清。”浙江華御食品有限公司收購員吳水平介紹,近1個月來,該公司在鄖陽收購香菇18萬斤。

香菇上市高峰是春節前後。新冠疫情發生初期,由於交通物流不暢,鄖陽香菇銷售面臨嚴峻考驗。

“我們提前謀劃,請客上門。”鄖陽香菇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人介紹,3月初疫情形勢好轉後,該區給全國30多家大型香菇收購企業發出邀請。

上海大山合集團收購員吳啟平是最早來鄖陽收購香菇的客商之一。“區政府安排我們免費進行CT檢查和核酸檢測,確認身體無異常後允許我們在全區自由通行,開展收購工作。”

在邀請函發出10天后,鄖陽區共請來十堰市以外的收購客商11家,加上區內企業及大型電商平臺,共有近20家客商在鄖陽收購香菇。

“我的幹香菇已全部賣完,收入3.87萬元。”菇農楊康全介紹,去年9月,他和妻子種植香菇8000棒,從1月份開始採收,目前已採收3茬。“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楊康全說。

“除了請外地客商,我們還注重搭建線上交易平臺。”張運鴻介紹,該區組織壽康、千禧商貿等8家商貿公司,在線上和商超網點同步銷售新鮮香菇。

該區還出臺兜底收購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的香菇,由鄖陽區昌欣香菇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按市場價兜底收購,並享受每斤2元錢的補貼,確保所有香菇應銷盡銷。

張運鴻介紹,該區年產香菇700多萬斤,目前已銷售500多萬斤,80%已全部售出。

小鎮藍圖漸漸清晰

來到香菇小鎮制高點,往南看,漢江在幾公里外蜿蜒流過,碧波映照兩岸,生機勃勃;往北看,一個個香菇大棚隨坡就勢,層層疊疊。

為什麼要建設香菇小鎮?鄖陽區委書記孫道軍說,是出於對實現扶貧和產業發展、城鎮化建設的多重考慮。

鄖陽區有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2萬戶、6.4萬人,規模居全省第三。2017年,該區注意到,有些地方“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有些易遷戶“搬不出、穩不住、致不了富”。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決策者腦中產生:選擇一個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設一個可集納18個鄉鎮扶貧搬遷對象的大規模集中安置點。

安置點易建,產業如何配套?經過研究,鄖陽區將目光投向香菇。

該區是傳統香菇產區,土壤、氣候適宜,很多老百姓有種植經驗。在鄖陽區力邀之下,湖北裕佳菇業公司前來投資,提供技術指導、銷售渠道。

一個香菇小鎮的藍圖漸漸清晰:選址於環鄖陽湖核心地段,總面積約2000畝,包括產業基地、易遷安置區以及生態建設區。其中,安置區建設居民樓164棟,僅一道山樑之外,就是佔地1100餘畝的產業基地。

鄖陽以區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為主體,整合資金10億元,建設易遷安置區,實施“交鑰匙”工程。

產業基地由專業公司承建,按照統一標準搭建香菇大棚,配齊生產設備、生產資料,減輕農戶前期投資壓力。

同時,鄖陽區創新推出小微貸(人均2000元啟動資金)、小額信貸(5萬元以內貸款)等金融扶貧產品,為貧困戶提供資金支持。

“小區已按城鎮化建設,有幼兒園、小學、農貿市場和社區醫院等,居民生產、生活可以不出社區。”青龍泉社區黨支部書記衛衍武說。

香菇成為扶貧兜底產業

羅甲超原是楊溪鋪鎮羅溝村貧困戶,緊鄰香菇小鎮。“2017年政府鼓勵我們來基地種香菇,試種了3000多棒。”3年前的情景,羅甲超歷歷在目。

羅甲超父母身體不好,加之小孩剛出生不久,家裡十分貧困,2016年離婚後,全家4口人僅靠他一人的微薄收入。

“沒種過香菇,當時心裡真的沒底。”羅甲超將信將疑開始了香菇種植之旅。

讓羅甲超沒想到的是,大棚是建好的,菌棒也是上了架的,他主要負責看護和採摘,這一試竟然“試”出3萬多元收入。

種香菇難不難?羅甲超講了個小故事:開始種香菇時,他以為個頭越大越好,後來趕在收第一茬香菇之前,技術員給每家發了一個小鐵圈,再三叮囑,香菇不能太小,也千萬別太大,直徑30釐米到50釐米最好,就按鐵圈的尺寸來。

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技術作保障,羅甲超種香菇的熱情和收入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2018年種值香菇4千棒,收入4萬多元;去年種了8千棒,收入6萬多元。

“今年爭取再發展8千棒,搞個十幾萬元。”去年搬進小區的羅甲超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

楊溪鋪鎮黨委書記雷濤介紹,香菇小鎮基地裡目前有467戶在種植香菇,共300萬棒,戶均種植香菇約4900棒,可產出鮮菇約900餘萬斤,可實現銷售額3300餘萬元。

“此外,小鎮裡還有5萬平方米的襪業扶貧車間,裝備1200臺襪機,現有500餘人上班就業,月收入3000餘元。”雷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