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大震盪:43%產能或面臨停產,前6名企業僅興發集團

草甘膦大震盪:43%產能或面臨停產,前6名企業僅興發集團

近日,長江經濟帶7省市地方“三磷”專項排查工作結束。排查結果顯示,共有276家存在生態環境問題,面臨停產整頓,其中草甘膦行業涉及產能達全行業在產產能的43%,前6名企業中僅興發集團、新安股份兩家企業未受到影響。

草甘膦大震盪:43%產能或面臨停產,前6名企業僅興發集團

近年來,環保態勢逐漸趨嚴,各項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行動計劃陸續出臺。今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隨後第二輪環保督察全面啟動。而本次“三磷”專項排查,則始於生態環境部今年4月印發的《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涉及企業多達692家。

草甘膦屬於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產品,產品本身對環境影響不大,但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汙染物需要處理,因此環保政策的收緊必將對草甘膦行業的生產經營造成直接影響。

就此次排查情況來看,被認為存在生態環境問題的276家企業中,有6家涉及草甘膦生產,除去前期停工尚未復產的廣安誠信化工和主營下游製劑的江蘇萊科化學有限公司之外,其他4家企業的草甘膦原藥產能合計達31萬噸,佔截至2018年底全行業有效產能(72.5萬噸)的43%。

按照生態環境部《實施方案》提出的“三個一批”要求,針對以上企業,下階段各地政府將依法律法規關停取締一批,整治規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國內43%的草甘膦原藥產能可能面臨停產整頓,甚至關閉。值得注意的是,這4家面臨停產整頓的企業,按產能排名均居行業前6位。

在環保政策日益趨嚴的環境下,曾有行業人士表示,環保政策將直接導致企業的環保壁壘進一步提升,抬高行業准入門檻,從而促進落後產能出清。長期看來,產業集中度會逐漸向環保水平較高的龍頭聚集,行業的格局也將重新建立。事實上,過去幾年草甘膦行業的發展已經印證了上述趨勢——據市場統計,2013年行業前5名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還僅為44%,而到2018年時,這一數據已達到了73%。

而本次環保排查結果,也驗證了環保水平的提升對草甘膦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公開信息顯示,除前述4家企業之外,另兩家排名前6的企業興發集團、新安股份均在環保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草甘膦行業排名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興發集團,一直在持續加大對草甘膦裝置的環保投入,草甘磷“三廢”處理能力始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2018年,興發集團投資1億元,實施了25項環保治理工程。

而新安股份則在行業中首創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氯元素循環利用技術,利用草甘膦和有機硅兩大主業的良性互動,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和綠色化。公開資料顯示,新安股份僅2018年一年的環保投入即高達2.44億元,佔總營收的2.22%。2017年,新安股份還結合原建德白南山生產基地搬遷之際,投資 1.18 億元,對主要環保治理設施進行了技術改造和提升。憑藉在汙染防治方面的優異表現,新安股份也成為了2014年國內首批通過環保核查的4家草甘膦雙甘膦企業之一。

市場分析認為,從未來發展看,環保督察趨嚴仍是長期態勢,草甘膦行業將持續面臨環保壓力,產業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高。環保能力與產能利用率將成為草甘膦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進行環保投入的龍頭企業也將更加具有競爭優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人聯繫,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