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唐朝鼎盛版圖出現在唐高宗李治時期,在征服高句麗和百濟後版圖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里。歷史上有多少王朝的能突破這個數字。即使是清朝也只有在鼎盛時期(乾隆、嘉慶時期)的1316萬平方公里的略微超過了鼎盛時期的唐朝版圖,題目中這個小很多又從何說起呢?況且唐朝時吐蕃不包含在國土範圍內,所以唐朝在西部中亞、北部邊界、南部交趾以及東部的朝鮮半島控制區域都大於清朝控制範圍。什麼叫看著的大?那是真的很大,只不過邊疆地區多實行以都護府形式存在的羈縻政策,控制力度不是那麼強大罷了。詳細情況如下:


為什麼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根據史書記載,唐朝的版圖空前遼闊四個方向的起止是: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也就是西部抵達鹹海、阿富汗;北部在滅亡突厥後已經抵達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北部區域;南部把交趾納入國土;東部佔據朝鮮半島的大部區域。

而清朝版圖的就比較具體了,在乾隆徹底平定西北以後版圖達到鼎盛:東北與沙俄以外興安嶺為界(含庫頁島);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分界,在貝加爾湖以南;西北邊界在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東與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南部邊境不包含早就獨立的越南,只是維繫了宗藩體系的存在。

所以清王朝和大唐王朝相比,版圖優勢在於把東北老家和青藏納入中原王朝直轄;當然還有對蒙古草原各部的直轄統治。而唐朝對應清朝的版圖優勢在於對中亞和朝鮮地區有更強大的輻射和滲透能力。當然在邊疆地區實行以都護府形式的羈縻政策無法和清朝相比。小編不是清黑也不是唐朝死忠粉,所以如果客觀的評價兩個王朝在開疆拓土方面都很厲害,但是如果說唐朝鼎盛時期版圖比清朝小很多純粹是亂說。唐朝的邊境實行羈縻統治的都護府不是唐朝領土?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不是大英帝國分佈在五大洲的統治如何奠定殖民時代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的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雖然舉例不太恰當,但是更直觀形象)


版圖西部大唐和大清比較

我國曆史上的王朝如果說統治西域、橫跨蔥嶺已經成為一種大一統王朝的常態,但是如果說大唐在中亞地區的滲透和影響力來說只有大唐王朝最厲害。即使版圖最大的元朝都不如大唐對於中亞的控制,因為元朝時期西域都是察合臺汗國的領地更別說國力輻射中亞了。即便是版圖廣闊的大清王朝在西部的邊界也只能到達巴爾喀什湖和蔥嶺,而大唐王朝的西部邊境已經到了鹹海、藥殺水的中亞河中地區以及阿富汗。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唐鼎盛版圖怎麼小了?


為什麼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大唐和大清南部、北部、東部版圖比較

大唐在滅亡突厥後北部邊境退到了貝加爾湖北岸,南部抵達安南境內。而清朝的北部邊境在貝加爾湖南部(根本不包括貝加爾湖),越南也僅僅維持了宗藩關係。東部唐朝在唐高宗時期平定高句麗和白濟,而清朝只到圖們江、鴨綠江。


為什麼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歷代王朝領土傳承和漢文化的影響奠定了大清王朝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

從秦始皇完成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歷代王朝都在版圖擴張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西漢初次把西域和交趾納入版圖;唐朝時期更把西部版圖推至阿富汗和河中地區;東部的在西漢設置漢四郡後,到唐朝攻滅高句麗和百濟再次維繫了對於此地的統治;明朝時期奴兒干都司的設置,第一次明確的把東北(涵概外興安嶺)納入版圖;元朝時期首次把西藏納入中原王朝版圖。正是這些王朝的赫赫戰功和孜孜不斷的努力,才讓漢文化遠播到這些區域。所以說清朝的版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隻靠清朝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是在歷代王朝的基礎上通過清王朝自己的努力,才逐步奠定了超過千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套用一句俗話: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大清王朝的版圖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為什麼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舉例來說:唐朝中後期為什麼衰落了,除了安史之亂外就是因為唐朝不斷的對外戰爭造成的。大唐兩百多年的國祚當中幾乎年年在打仗,強悍的吐蕃和南詔就是在唐朝中後期的屢次打擊下才遭到削弱乃至徹底崩潰的。而大唐後期僅僅憑藉不到巔峰一半的版圖的國力生生的把吐蕃耗成了四分五裂的部落;而曾經強大的南詔也在大唐滅亡前五年的902年壽終正寢。大唐為後代王朝納入青藏和西南區域做了如此大的貢獻,居然還有人質疑大唐在西南的戰敗導致大宋西南版圖止步於大渡河(真是可發一笑)。所以無論是在北部草原還是在中亞地區以及西南,大唐都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和無與倫比的努力。


為什麼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小結:

通過具體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出,鼎盛時期的唐朝版圖幾乎和清朝鼎盛時期差不多。甚至還大於清朝晚期,所以不存在唐朝鼎盛時期的版圖遠小於清朝版圖的說法。大清王朝130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也是在歷代王朝的不斷努力和開拓的基礎上形成的。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