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創業 這裡有無限可能

衢州

“數字工匠”新追求

二次创业 这里有无限可能

張文(中)指導團隊員工進行新系統調試

“這個五一假期,我們加班加點做好‘人才卡’平臺調試工作。”在衢州市衢時代創新大廈移動大數據研發中心辦公室,張文打開手機,向記者演示了申領人才卡全流程服務界面。

半年前,張文作為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自主引進的人才來到衢州,此前他拿到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在北京創辦了自己的互聯網公司,發明了多項通訊及安全領域技術專利。

“衢州出臺了人才引進的一系列政策,讓我看到了衢州市委、市政府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的決心,這裡一定蘊藏著很多機會,我很想參與進來。”張文說。2019年9月,張文將工作團隊帶到衢州,在這裡開始了二次創業。現在,張文在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負責移動大數據應用研發團隊,領導智能移動社交營銷平臺的整體研發工作。

今年3月初,為了幫助衢州企業快速恢復生產,張文領導團隊開發了雲端系統——“親清”碼。目前,衢州市已有150多家企業通過“親清”碼解決了各種復工難題。

在張文看來,只有把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澱,轉化為互聯網應用,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公眾,才能發揮技術應有的價值。最近,張文和團隊每天加班開發衢江區“人才卡”平臺,系統上線後,可以為衢江區人才引進工作提供登記、認證、審批等綜合服務,實現全程在線辦理。

“‘人才卡’平臺已經進入最後的測試階段,出現問題要立即整改,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張文的工匠精神感染著團隊裡的每個人,也正是這樣的精神讓他們有了打造衢州數字經濟產業高地的底氣和自信。

雲和

這個“豬倌”不一般

二次创业 这里有无限可能

劉孟寧在新養豬場查看設備

五一期間,位於雲和縣緊水灘鎮金水坑村的鎧源牧業有限公司養豬場一期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企業主劉孟寧正忙著指揮工人們安裝設備。

手戴黑色腕錶,腳踩運動鞋,年輕時尚的劉孟寧和傳統的“養豬倌”形象大相徑庭,透著一股商業人士的範兒。他的養豬場也格外“出挑”,兩層高的現代化樓房掩映在青山間,旁人一看,這分明是間工廠。

養豬場一期投資832.5萬元,是雲和縣首家集約化規模養殖場,採用物聯網智能養殖技術。

劉孟寧是雲和縣鳳凰山街道巧雲村人,2011年大學畢業後,他回鄉承包10餘畝土地,建造了養豬場,隨著養殖經驗的積累,他探索出新的生態養殖方法,養殖規模逐步擴大,年產值達600多萬元,帶動村民年均創收10多萬元。

後來,劉孟寧的養豬場因場地原因搬遷,他應邀投身民宿經營,但他始終放不下深耕多年的養豬事業。“養豬才是我的主業!”從2017年10月開始,他花費一年半時間,為豬場前期建設四處奔忙。幾經周折,2019年4月,豬場終於通過審批迎來了動工建設。

今年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施工進度嚴重受阻。劉孟寧一邊關注疫情,一邊諮詢養殖專家並學習養殖技術。3月下旬,疫情逐漸穩定之際,他馬上組織恢復生產。

疫情期間,不確定風險接踵而至,成本也增加不少,劉孟寧的壓力加大。劉孟寧表示,他看好生豬市場,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把科技化生態豬做大做強。他告訴記者:“等到一期建成後,年出欄生豬可達6500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