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美麗動人的法語音樂劇

週末在家整理大學時的私藏影音碟,翻出了當年音樂劇賞析課的幾張DVD,一陣興起,挑了最愛的一張重溫了一遍。

這個摯愛就是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最經典的版本。

《巴黎聖母院》,美麗動人的法語音樂劇

今年1月,《巴黎聖母院》20週年原版主創全員登陸深圳保利劇院,作為超級粉絲的我,提前半年搶了兩天兩場皇帝位。還趁熱打鐵買了百老匯音樂劇《芝加哥》和李宗盛《當愛已成往事》作品音樂劇的票,加上之前看的兩場法語《羅密歐與朱麗葉》和一場法語《搖滾莫扎特》,著實在疫情之前過足了音樂劇迷的癮。

音樂劇在中國市場已經不算小眾,因著北京、上海全年幾百場的演出、綜藝《聲入人心》的普及,一二線城市的音樂劇迷群體已經逐步形成,經典作品的票房爆炸式增長,人們不再忽視音樂劇的魅力。

而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看起來沒有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那麼出名的法語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美麗動人的法語音樂劇

音樂劇,musical,顧名思義,音樂+戲劇的組成詞,但並非歌舞片。劇中歌曲都是流行音樂風格,但也並非單純的歌唱,以豐富的演唱層次感和深度的戲劇表現力著稱。

世界四大經典音樂劇《貓》、《歌劇魅影》、《悲慘世界》、《西貢小姐》,已被百老匯和西區瓜分名額,但經典的法語音樂劇也不遑多讓,包括《巴黎聖母院》、《羅密歐與朱麗葉》、《搖滾莫扎特》、《搖滾紅與黑》、《小王子》、《星幻》、《亂世佳人》等。

如果你是音樂劇小白或入門級愛好者,推薦下面這部法語音樂劇崛起的標誌,作為你“入坑”法語劇的首選。

《巴黎聖母院》,美麗動人的法語音樂劇

2002年,《巴黎聖母院》法語原版第一次到中國巡演,掀起了法語地區之外的熱潮,當時在國內還沒有形成音樂劇欣賞圈層,這部劇直接打破了很多人對法語劇的認知。

01 為什麼《巴黎聖母院》能達到如此高的成就?

一是歌曲太好聽了,全劇50首歌曲無一敗筆,感人至深且令人難忘。在法國的首場演出後,歌曲立即成為熱門金曲,登上全球各大流行音樂排行榜。

劇中有多首二重唱、三重唱,比如菲比斯和未婚妻小百合合唱《鑽石般的眼眸》,玲瓏美妙,有著法國香頌的魅力(chanson,指法語通俗歌曲);迷人的女主艾斯梅拉達和詩人的二重唱,一個樂句分給兩人,一人講述一人調侃,又非常逗趣、輕快。

主咖的演唱有感染力,最經典的丹叔(這次20週年紀念版也是他本人親自獻唱),這麼多年聲音表現力依然充沛,現場與DVD幾乎無異。

二是高空特技的加入成為舞美亮點,概念化舞臺設計令人驚豔。

音樂劇的創作與歌劇、戲劇不同,主要來自作曲家,一流的音樂家能影響諸多音樂創作、包括戲劇的服化道。音樂一起,《巴黎聖母院》裡群像舞和高空雜技,將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的舞臺瞬間點燃了。你不得不感嘆歐美音樂劇人的敬業和專業。

《巴黎聖母院》,美麗動人的法語音樂劇

02 為什麼流行音樂家都以參與音樂劇為榮?

音樂劇只用音樂展示人物對話。《巴黎聖母院》等名作是我們的時代對古老故事的解讀,觀眾能感受到

作曲者強烈的個人風格,直抒胸臆,直指人心。這種直率對比古典歌劇詠歎調,更像搖滾樂的爆發力。

比如劇中,吉普賽人首領帶領部落的人載歌載舞,表達族群的心聲,但音樂並不是吉普賽風格的曲風,更類似於演唱會似的勁歌金曲。穿插群舞、雜技,帶來對比和反差。

可以說,只有音樂劇可以讓流行音樂獲得深度表現力和豐富的層次,只有音樂劇可以成就一位流行音樂家。

《巴黎聖母院》,美麗動人的法語音樂劇

其實在音樂劇圈子,英語才是強勢的存在,人們觀念中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才是正統。只有吸引了這兩個地區的觀眾,才算是真正意義的大獲成功。

但特別的是,法語音樂劇在中國卻能開出花朵。

中法文化背景的相似性,中國戲曲的歌舞思維與音樂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以及高雅音樂藝術教育的普及、《聲入人心》等電視節目將高級音樂形式用最大眾化的電視來傳播,嗶哩嗶哩等網站則帶來另一種形式出圈……

與百老匯和西區相比,法語音樂劇不那麼規整或程式化的精確,它更自由、渲染情緒,還有返場表演rappelle,謝幕後演員們會集體演唱幾段劇中名段,某種程度上還給觀眾以演唱會般的體驗。

這一切,都讓中國觀眾對法語音樂劇有更深的共鳴,對法國音樂劇比對英美劇有更高的接納度。

《巴黎聖母院》,美麗動人的法語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的美好,期待有更多人聆聽、瞭解、欣賞、直到驚豔。

下一期,我們再來聊聊另一部法語音樂劇新浪潮——《羅密歐與朱麗葉》吧。

作者介紹:孟家那小誰,混跡於音樂圈,成長於影視圈,轉型於商業地產圈。夢想遠大,人生海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