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多年,終於知道二甲雙胍的奧祕啦!


醫生簡介

現任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學科帶頭人,濟南市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內分泌臨床和教學工作,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骨質疏鬆症等內分泌代謝病的診治,尤其對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壞疽、甲亢治療有獨到之處,先後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擔任國家級糖尿病教育刊物的編審及顧問。


臨床上經常有患者詢問:“二甲雙胍有普通的、腸溶的、緩釋的,我該選那種?每天該服幾次?究竟是飯前服?還是飯後服?”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不同劑型的二甲雙胍有什麼區別?同時,還要結合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尤其是胃腸道的耐受性。

說起二甲雙胍,想必廣大糖尿病友都非常熟悉,它是一種安全有效、老少咸宜、歷久彌新、久經考驗的經典口服降糖藥物。目前發現:二甲雙胍除了降糖之外,還具有心血管保護、減重、抗癌等其他方面的多重獲益,而且物美價廉、性價比高,因此,被國內外各大糖尿病組織一致推薦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首選及全程用藥。

患病多年,終於知道二甲雙胍的奧秘啦!

白壁尚有微瑕,二甲雙胍也並非十全十美,它的“微瑕”就是胃腸道反應。部分患者服藥後會出現上腹不適、腹脹、反酸、噁心,嚴重者還會引起嘔吐、腹痛及腹瀉,發生率大概有3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

目前臨床應用的二甲雙胍主要有普通片(膠囊),腸溶片(膠囊),緩釋片(膠囊)三種劑型,它們在藥效、起效速度和毒副作用等方面有所差異。


1. 患者服用之後會出現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不適。為減輕胃腸道反應,普通片要求餐中或餐後服用,另外,為增強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建議從小劑量起始,逐漸增加用量。普通片屬於短效製劑,需每天服用2~3次。價格便宜是其優勢。

患病多年,終於知道二甲雙胍的奧秘啦!

2.腸溶片。為了減輕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於是人們把二甲雙胍做成腸溶片,藥物表面被腸溶材料包裹,口服後在胃內不崩解,到達腸道後才開始崩解釋放,因此,可以避免藥物對胃的刺激,服用後不會出現明顯的胃腸道反應,非常適合於腸胃功能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其缺點是藥物的吸收利用度不如普通片,降糖效果稍差一些。建議腸溶片在餐前半小時服下,這樣可使血藥濃度高峰與餐後血糖高峰趨於一致,從而達到最佳降糖效果。腸溶片也屬於短效製劑,需要每天服用2~3次。


3.緩釋片。緩釋片採用凝膠緩釋工藝,使得藥物均勻緩慢地溶出釋放,同時,緩釋片包膜吸水後體積膨脹,藥物通過幽門的速度比較平緩,更有利於藥物在胃腸道(尤其是小腸上段)的充分吸收,從而確保藥效平穩而持久,患者每天只需服用一次,而且,由於藥物在胃中的溶解量相對較少(與普通片相比),對胃刺激小,患者更容易耐受。二甲雙胍緩釋片在服藥時間上沒有特殊要求,臨床上,為了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大多采取晚餐後或睡前服用。緩釋片的優點是療效穩定、副作用小、服用簡便、每天一次,缺點是價格稍貴一些。


注意,無論是“腸溶片”還是“緩釋片”均應整片吞服,不得掰開或嚼碎服用,這樣,不僅會使藥物失去了腸溶或緩釋的特點,還會增加消化道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的劑型不同,其藥代動力學特點、副作用、服用方法及適用人群也有所不同。臨床上,需要結合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合理選用。例如,對於胃腸耐受性較好、經濟條件稍差的患者,可以選擇二甲雙胍普通片;對於合併慢性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儘量選擇二甲雙胍腸溶片或緩釋片;對於生活不規律、記憶力較差(如老年人)、治療依從性較低的糖尿病患者,建議選擇每天一次的二甲雙胍緩釋片。

大糖醫是一個知名的糖尿病管理平臺,目前已聚集了25000+公立醫院專業內分泌醫生,幫助廣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遠離併發症。關注大糖醫微信公眾號,或在蘋果商店/安卓商店搜索下載“大糖醫”,瞭解更多糖尿病資訊,獲得醫生專業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