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物質獲取慾望與精神世界追求,在何處達到平衡

《月亮與六便士》,物質獲取慾望與精神世界追求,在何處達到平衡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20世紀初期。

很抱歉,自從識字以來,對書籍一直比較挑剔,除了教科書之外的閱讀,全拼內心的呼喚。這本書也是無意之間買下來的,甚至可以說是因為下單失誤而又懶得退單,和其他的一堆兒,擱置在書桌的角落,剛開始也充當了一段時間的墊腳。巧合的是,有一天被書名所吸引了。

這剛好也是讀的毛姆先生第一本小說,上個月將《刀鋒》、《人性的枷鎖》,偷偷的買了回來,想著哪天可以好好的讀、認真的看。

題外說兩句,《刀鋒》正在讀,本來想在讀書會上,當作禮物送出去。已經讀了幾十頁,發現故事不是特別出色,或者說有點略顯沉重,轉而買來兩本別的來當作小禮物。

《月亮與六便士》小說寫的是一個令人非常震撼的故事,據說是以法國印象派三大高手之一的保羅.高更的生平經歷為原型。原來從古至今,我們大多數人都有一種窺探欲,也正因為這一點,讓這本書加上作者絕妙的構思、精彩的描述,成功的搭建起來的戲劇衝突,給讀者內心駐紮的靈魂極大的衝擊,好似在一潭死水中間,投下了一顆核彈。

如果你是一位已經在職場工作方面,屬於上了一定年紀員工的話,更是可以靜下來尋找一下內心所愛,在佈滿蜘蛛網的角落中間,應該有一把鏽跡斑斑的槍。

是否需要重新撿起來,在有限的範圍內保留一片小小的田地,偶爾喝杯茶,擦拭一下槍膛,咣咣的讓他響兩聲,證明還活著。

作品描述了一位原本平凡的住在倫敦的證券經紀人,證券經紀應該屬於當時不錯的工作之一,主人公有一位擅長交際的妻子,兩位天真可愛的孩童。在小說中,描寫的一次聚會,在餐桌前,主人公言語不多,面容普通,稍顯肥肉,吃相也不是特別雅觀,按照最近流行的說法,應該是一位油膩的中年大叔。

突然有一天,好似老天轟了天靈蓋,激醒了一直沉睡的另一重人格,對藝術產生極端的興趣,忍心拋家棄口,放下現實世界中,在旁人看來衣食無憂的生活,一個人跑到巴黎,尋找繪畫的真諦。

衣著邋遢,吃喝都成為外在的約束,繪畫卻能從一點一滴學起,為了藝術,竟然搶了他人的妻子,簡直可以說是視友誼為草芥、目無法度、始亂終棄,很難聽的詞語,這裡都可以寫上來,罵上兩句。

最終,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取得了繪畫藝術的真經,並在當地一位善良的姑娘支持下,不顧病魔折磨,在時間老人的鞭笞下,成功實現將生命的終極價值與絢爛的畫布有機融合,在得到宇宙本源力量之後,得到了絢爛釋放,也在一把火之下,實現了涅槃。

漂亮的故事,還是有幾點思考。

一、 家人怎麼辦?

在小說裡面,主人公是不管不顧了,放任自流,說實話,流的很好,在外人看來,還是非常不錯的家庭,幸福、祥和。可是,想過女主人的內心嗎?雖說是位擅長交際的人,將整件事情都左遮右擋的很好,謊也圓的很周密,內心呢?痛苦、自責、懷疑、狠,還有很多不可名狀吧。兩位孩童呢?在單親家庭中長大,性格中是否有一種安全感的缺失,在有些事情上面,一定會少一分勇氣和偉岸父親應該給予的膽量。

所以說,月亮很美,不過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只能夠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時的停下來看看,甚至可以在每月的十五,駐足欣賞,作為吃飽喝足後的一份談資。

真要成為追求,呵呵,財力支撐不住呀。

二、 物質獲取的慾望與精神世界的追求,在何處達到平衡

便士不多,也要珍惜,古人有云: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所謂積土成山,堅持下去,一定能夠獲取到保障正常吃喝的物質財富。

這時候,精神世界的追求要提上日程,走上正軌。要明白,此階段,物質與精神在時間成本的度量上,權重發生了變化,天平的砝碼開始了定向移動,再一次想起矢量的概念。

不妨在生活中,增加一些興趣成分,適當的玩一把,過的自我一些。在物質享受上,逐步做一些減法,酒局,不參加也罷。

總的來說,在多維的宇宙中,多元的社會下,較勁的難受,擰巴的厲害。更高的位置,不代表更大的格局。在八小時之外,多用力一些,在家庭陪伴上,多增加一些。

嘗試著去修建只屬於自己的天井,孤獨的時候,抬頭看看天,低頭觀觀井。

咦,兩個月亮都在,一個看上去很遠,好像更暖一些;一個看上去很近,感覺冰冷一點。

書中自有天地,珍惜可以自在的讀書吧。讓他帶著神遊八荒,遍覽九州。

《月亮與六便士》,物質獲取慾望與精神世界追求,在何處達到平衡

《月亮與六便士》,物質獲取慾望與精神世界追求,在何處達到平衡

《月亮與六便士》,物質獲取慾望與精神世界追求,在何處達到平衡

《月亮與六便士》,物質獲取慾望與精神世界追求,在何處達到平衡

《月亮與六便士》,物質獲取慾望與精神世界追求,在何處達到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