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這招讓士兵不餓肚子,不懂中國文化的日軍採用,餓死5萬人

俗話說得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是怎麼運輸糧草的,動不動幾萬數十萬大軍,那需要多少糧食才能夠吃?

日本人最不注重後勤。根據日軍軍官的回憶:部隊轉移駐地時,通常只有5天的口糧,5天內不能到達駐地,每天的口糧都會減半。每天下午派人進入叢林打獵或採集野果。基本上整個就是飢餓行軍,悽慘無比,士兵就被這樣折騰的瘦弱不堪。

古代用這招讓士兵不餓肚子,不懂中國文化的日軍採用,餓死5萬人

太平洋島嶼上美國海軍太過強大。士兵面臨著飢餓的困境。為了不被餓死,日軍士兵只能在島上自己開荒種地。而後方送來的只有米飯,中間放一顆鹹梅。

1931年“七七事變”時,牟田口廉也駐紮在宛平城一帶。事變當天,牟田口廉親口下達了向中國守軍開火的命令。裕仁天皇親自表彰,晉升少將。

古代用這招讓士兵不餓肚子,不懂中國文化的日軍採用,餓死5萬人

1943年5月,牟田口廉也榮升駐緬第15軍司令官,下轄三個師團10萬人,他一上任就準備傾盡全力攻佔緬甸英帕爾,切斷盟軍的防線。要實施這個戰役,日軍必須渡過北欽敦江,翻過那加山脈,這些地方道路卡車,坦克均不能通過,彈藥和補給跟不上。

古代用這招讓士兵不餓肚子,不懂中國文化的日軍採用,餓死5萬人

會戰開始前,參謀長反對這份作戰計劃,牟田口廉也傲慢地稱“沒有補給就不能打仗?帝國的軍隊能忍受任何艱困,糧食可以從敵人那裡奪取!”牟田口廉也效仿成吉思汗“就糧於敵”的作戰思路,以戰養戰。

在英帕爾戰役裡,日本大將牟田口廉也命令第十五軍向印度英帕爾發起進攻。為了這次進攻,牟田口廉也準備了大量水牛和羊跟隨進攻,他想的很好,這些牲口可以作為肉食,而且水牛還能馱著彈藥輜重。據說他還異想天開地,用大象和猴子一起來運輸。

古代用這招讓士兵不餓肚子,不懂中國文化的日軍採用,餓死5萬人

在之前,第31師團佐藤師團長髮表戰前動員:“只要不發生奇蹟諸位將命喪於此。會餓死在阿拉幹山裡,但不是倒在槍彈之下,請做好心理準備!”隨著戰爭進入僵持階段,牟田口廉卻說道到“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日軍靠吃食野草維生,然後戰鬥到底。

第31師團佐藤師得不到補給,勃然大怒,命令部隊後撤。團長公然抗旨逃命,日軍素來以絕對服從為第一使命,足見牟田口廉也多荒謬。後來,佐藤找了個“精神不健全”的折中藉口提前退役。牟田口廉直言不諱不晉升為上將,絕不撤出緬甸戰場。因為缺乏補給,加上痢疾、霍亂、流感等疾病流行,沒有坦克支援,在喪失制空權、沒有汽車運輸的情況下,兵敗如山倒,5萬多士兵死在了群山密林中,幾乎武器全丟光了。

古代用這招讓士兵不餓肚子,不懂中國文化的日軍採用,餓死5萬人

印帕爾戰役,是日軍在陸戰中遭受失敗最慘重的一次。日本民眾紛紛譴責,數萬日本士兵就是被愚蠢無能的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坑死的,絕大部分完全是毫無尊嚴餓死的。這是日本陸軍史上第一次師團長級別的公然抗命事件。

1948年牟田口廉也假釋回到日本,後他開了家中華料理店,起名“成吉思汗料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