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火線入黨”的青年身上,擁有這些特質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記者樊攀 陳鍾昊 王君璐)有一種榮譽,叫“火線入黨”!

截至4月30日,北京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共有322人“火線入黨”,其中“80後”164人,“90後”108人。我們從中選擇了3位青年:北京大興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一級警員周皓、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師林釵華和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生產技術組組長甘泉勝。希望通過了解他們的抗疫故事,感受這些“火線入黨”青年身上的可貴品質。

責任感

1月26日,一架載有兩名高燒38.5℃的旅客的航班從大興機場入境。周皓需要登上飛機,為擬採取隔離措施的旅客辦理入境手續,“當時沒有那麼多顧慮,就想著往前衝。”

那群“火线入党”的青年身上,拥有这些特质

1月26日,周皓(中)和同事在北京大興機場登機口。(受訪者供圖)

“受疫情影響,入境手續辦理時間會比平時長。”周皓說,身穿密不透氣的防護服,在安撫乘客的同時,還需嚴格完成入境把關審核工作。幸好,兩名旅客經過醫學篩查,排除染疫嫌疑。

3萬多步,是甘泉勝在雷神山醫院建設時期,每天手機記下來的步數。2月3日,甘泉勝簡單收拾幾件衣服和電腦後,就踏上了前往武漢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征程。為了趕工期,他曾三天兩夜沒好好休息,“累了眯一個小時左右,再去幹活兒”。

56篇心理科普文章累計近300萬次閱讀量,主編5萬餘字防疫心理支持讀本……美國普渡大學諮詢心理學博士畢業的林釵華,在北師大組建防疫心理援助團隊後,接受了一項並不擅長的任務——防疫心理科普宣傳。“我們能提供的心理輔導數量是非常有限的,但通過普及一些心理健康知識,能讓大家通過自學,學會簡單的自我疏導。”她解釋道。

使命感

前段時間,林釵華收到了一封十年前來北京旅遊時寫的“慢郵”信件,當時她還就讀工科專業,滿腔熱血地提醒十年後的自己,不要忘了在幫助別人同時找到自己的價值。

那群“火线入党”的青年身上,拥有这些特质

2月17日,林釵華在家中線上辦公。(受訪者供圖)

林釵華從小在父母的安排下唸書、考大學,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她仍清楚地記得,汶川地震時電視裡的救援場景,“救援人員滿手鮮血的畫面一直都在我的腦海裡。”從那時起,林釵華“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大學畢業後,林釵華選擇攻讀心理學碩士,“我希望讓來訪者看到他們身上原本擁有的力量,讓他們在經歷過一些困難後,重新發光。”

同樣從迷茫中找到目標的還有周皓,剛入警時,他感覺邊檢警察是一份枯燥的職業,只是核對出入境人員的信息,但後來逐漸感受到“我們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程度,關係著每一位旅客對我們國家的印象”。

在進入中建二局前,甘泉勝曾在空軍部隊服役2年,2019年又被選為國慶大閱兵預備役部隊方隊成員。

在部隊時,他曾在冬天做俯臥撐到汗水溼透衣衫。在閱兵訓練場上,不管刺刀上掛著的磚頭、水壺有多重,腿上綁著沙袋有多沉,他從未放棄。強烈的使命感,讓甘泉勝做出奔赴一線的決定。

感染力

甘泉勝的入黨宣誓是在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上完成的,在一個簡陋的活動板房裡,他對著黨旗許下了莊重的誓言。“那一刻我感到特別神聖。”

大興機場邊檢站有導師機制,促進青年迅速成長,實現職業精神和工作經驗的傳承。工作3年的周皓成為最年輕的一位“師傅”,今年1月,剛工作不久的路一闊跟著周皓登上了1月26日的那趟入境航班。“這次的經歷讓我有了更多成長,如果以後還有更多艱鉅的任務,我希望能像師傅一樣冷靜。”路一闊說。

對於林釵華來講,作為青年教師,她慶幸能感染更多的學生:“我希望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一起成長。”

甘泉勝說,他參與修建的病區交接給了遼寧醫療隊,後來每次有遼寧醫療隊的消息時,他都會多關注一下,當有一天聽到那個病區清零時,內心十分激動。因為,春天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