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原題:我的中考經歷

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1987年6月初中畢業時全班合影留念。

1987年6月我初中即將畢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第一次面臨選擇,還是頗費周折。

當然,第一選擇肯定是考鐵飯碗的中專中師。那時的中師中專,考上了就是躍出農(龍)門,從此不再像父母一樣背天曬熱、面朝黃土背朝天了,這是對當時的貧苦農家子弟的極度誘惑。

所以當我們初三開始入學時,一下子班上就多了十幾二十名復讀生,那些復讀生,光是讀初三,有的讀兩年,有的讀三年,最長的好像讀了四年,可見當時考中師中專的難度。

初一初二時,我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初三第一次考試,就把我考懵了。我和班上成績最好的華傑(現在重慶工商大學擔任宣傳部長)、黃紅軍(後考入內江師專物理系)、陳偉(具體讀的什麼大學不太記得了)蔣麗幾個應屆生,在復讀的十多名往屆生中,成績一比,居然都墊底。

我一下喪失了信心,看來要想端上鐵飯碗,不補個一年兩年初三,應屆就想考上,確實比登天還難。好朋友華傑和我同桌,也看到了壓力,我們商量聯手應對,他文科好,語言表達能力強,可數學一直較差;我的化學剛開始沒怎麼上道,於是我們開誠佈公,相互彌補。

我們兩還有個巧合,要中考前,我給他說:"管他的,再苦幾天,中考過後我就該過生了!"那時過生,不外乎是過生的當天,母親把平時拿到集市上換油鹽錢的雞蛋煮一個,算是生日的慰勞!華傑也高興的說:"我還是!"結果我們一論,都是71年農曆5月16,你說巧不巧!

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2017年7月,初中畢業30年,我和華傑(右)母校合影。

我們還虛心的向補習的老大哥請教,尤其是張玉彬,他是85年初中畢業,學習一直優秀,86年中考聽說就考上了,面試時遭刷下來了,今年又和我們這些小屁孩一起衝刺,肯定內心是看不起我們幾個應屆生的。我看過他的上課情況,尤其是數理化,老師講的時候,他基本都是埋著頭自己研究自己的。

我和華傑曾問過他書上的數學題,他很不屑一顧,覺得這題也太小兒科了嘛!趁他課間外出休息的時候,我悄悄的翻了一下他的學習筆記本,哇,厚厚的一本,全是深難度的習題,輔助線一般都好幾條。怪不得,人家全在研究難題怪題,怎麼會把課本上那幾道放在眼裡?和我們補習的這一年,他又考上了中專,只是後來招生政策要卡歲數,年滿十八歲就一律不招,又把他卡下去了。

十年寒窗頭懸樑、錐刺股的艱辛,當時可想而知,對他的打擊是多麼大呀!但天無絕人之路,如今他早已當上了老闆,開起了奔馳,事業有成!前幾年我都還笑他,幸虧當年中專沒收他,不然說不定就和我們一樣,如今還在溫飽線上掙扎呢!

班上還有個復讀的理科怪才蔣國全,數理化基本滿分,就是語文太差,他人很謙和,我們時常向他請教;華傑和復讀的蔣朝兵關係很好,屬於哥們那類,但他不算拔尖,剛開始學化學時,我就百思不得其解,為啥他一眼就能看出這兩類物質發不發生化學反應,應該生成什麼!

最初學化學時,那幾個化學反應式我和華傑都是死記硬背的,朝兵很熱心,就常給我們幾個初學化學者講方法(後來學了酸鹼鹽的知識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發生化學反應是有規律的);而他的哥哥蔣朝青,居然也和我們同班,應該是那一二十個復讀生中資歷最老的一個,也是和張玉彬、蔣國全一樣,天天鑽研難題、怪題、偏題才提得起精神的高手,當時要考政治,我們當時想考一下他,就從政治書上找了幾個問題,他也懶得回答,直接就說在書上××頁,可見當年這批學長的功力!

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當年儒雅帥氣的學霸張玉彬,連續兩年考上中專而命運捉弄了他


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憑著聰明與刻苦,如今張玉彬家庭幸福、事業有成

由於我們幾個應屆生的持之以恆和踏實認真的鑽勁,越到畢業時,與那些學長的差距越小。我們班初二曾換了三個數學老師,先是鄧少安老師,後又請了個代課的施亮老師,最後沒法了班主任吳家祿老師本身教初三初二的物理,看到我們班造孽,才主動把我們班的數學接過來上完,全班總體基礎極差。

後來聽當時教數學的袁德忠老師說:"早就曉得這一級的學生兩極分化嚴重,不看到你幾個苗子,我才不得來接你們這個班呢!"袁老師和吳家祿老師(可惜吳老師在我們讀初三時調到平泉高中了)是當年高中讀了考的師範,那級別可不是後幾級初中考師範的學生可比的。他知識豐富,講課生動,深入淺出,尤其是吹牛,聽得你耳朵立起。

我曾記得一次週末補課,下午半天是補數學,袁老師看大家比較疲倦,就開始跟大家講點好笑的,結果一說開,一下午神吹海侃,不管是張玉彬等平時埋頭苦研的,還是平時尖屁股、一點都坐不住的,大家都伸頸、側目,時而神情凝重,時而頷首微笑,大家都心無旁騖,專心聽袁老師海侃。

由於是週末,上課的鈴聲老師自己掌握,結果直到室外昏黑,一個同學猛然小聲說"糟了,天都快黑了!",大家才猛然醒悟,一下午居然大家連解手都沒去一下!雖然耽誤了一下午時間,但袁老師的講話能力讓所有同學折服,怪不得後來他到鄉鎮當書記、到市發改局當紀檢組長!

中考前,要填報志願了,當時有幾種填報法,中專、中師、中專中師兼報普高,我當時是一門心思想選有飯碗的,但中專的分數歷年都比中師高,雖然我那時靦腆、內向,今天來看,確實不適合做靠嘴巴吃飯的老師,我的同學鍾文、毛二、躍良、光文等,嘴巴那可是有一套!但當時的初衷就是管他三七二十一,目的就是端鐵飯碗。

那時的農村,家裡有一個人在城裡當工人,是很讓全村人羨慕的事,我也很嚮往當工人,但中專分數比中師高,看復讀的學長都入不了圍,我也就知難而退了;華傑、黃紅軍等幾個同學都兼報了普高,我的家庭挺困難的,父親也不贊成我讀高中。當時也有小道消息,害怕下一年取消復讀,為了穩妥起見,萬一考不上中師,考個高中應該小菜一碟,至少還有書讀,於是我也報了中師兼報高中的志願。

內心深處,還是想即使第一年沒衝上,來年再復讀,如果政策允許,我也準備像學長們一樣,不上中師中專誓不罷休!考慮到當時對往屆生有年齡要求,我當時5月份已滿16歲,如果復讀的話,只有一年的機會,怎麼也得多預備一年嘛!那個年代也沒有身份證,全憑自己第一年畢業生登記表的年齡,於是,我本身是1971年的,為了給自己留個充足的衝刺中師中專的復讀時間,乾脆將自己的年齡改小了一歲。

如今,要想早點退休的時候,又懊悔那個時候為啥不把年齡改大一歲!參加工作後,中間我也試圖把自己的年齡改回去,但木已成舟,改不回去了!因為前幾年教育系統也對教師的年齡做過全面的清理,不依身份證,也不依你填報的,一律以你初、高中畢業生登記表為準,我也看了我的畢業生登記表的複印件,自己填的,後悔也沒有用!那就堅持吧。

當時的中考,平泉區的學生統一到平泉參加考試。說實話,除了偶爾去周邊親戚走人戶,我根本沒出過平泉的範圍,更別說在外住了。所以,第一次離家,又和那麼多人一起,住在平泉供銷社旅館。

第一晚上,我是努力想休息好,爭取第二天有個好的狀態,但越急越睡不著,輾轉反側,越睡反而越清醒。聽著周邊的同學鼾聲此起彼伏,我心想:"完了,今晚睡不著,明天怎麼上考場?"關係到我的前途命運,內心那個焦急,可想而知!要到天快亮了,我才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下。

第一科考語文,本身我的語文還不錯,加上試題總體難度不大,考了下來,頭晚上失眠居然沒啥影響;第二天晚上,我從同學那裡,勻了兩顆據說是可以治失眠的藥服了,比頭天好多了。

最煎熬的要數最後一科考英語了。當時考中師中專的,只考5科——語文、數學、政治、物理、化學,兼報了普高的才要多考一科英語。

在華傑他們幾個的攛掇下,我也報了普高。因為我們村周邊也有幾個例子,好幾個讀了高中都沒考上大學,那個時候考大學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花費又高,父親肯定不會要我讀高中。雖然報了,但我的心思還是在衝中師中專上。英語科的考場上,我才是倍感煎熬。

16歲的年紀,突然開始嚴肅的思考自己的人生了!

在眾多學科中,我的英語一直是強項。當然,初一剛接觸英語時,我也一臉茫然,教我們的是年青漂亮的李菊老師,她待人和藹,很關心我。

我記得一次吃午飯時,那時的食堂,學生自己帶米到學校蒸飯,食堂也不賣菜。我那天忘了帶筷子,端了飯盒出來後,李老師的家就在食堂門口幾步遠。我怯生生的問李老師借雙筷子,李老師很熱情,拿了筷子,又把剛炒好的菜趕了一些給我。在我的心裡,很是感激李老師,暗暗發誓要學好英語!無奈李老師教的一落口,我又記不住讀什麼了,只得悄悄的在下面標註漢字,可能初學英語的都有這一招。

從上一級降班(那個時候降班很常見,現在不允許了)的幹雪英、甘紅光、文學菊等是李老師的貼心豆瓣,天天就負責教全班同學誦讀,我好羨慕呀,你看人家讀得好流暢!直到後來學了音標,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跟拼讀漢字是一回事。於是我認真學習、識記,就是冬天寒冬臘月在油菜地裡扯草,我都邊讀邊扯。音標掌握牢靠了,這一下再也不用老師課堂上教單詞了。

我每天上學或放學,邊走邊記單詞,有時同路上學放學的鐘文、毛二、黃紅軍等,怕他們笑我假洋盤,我又想出一招,在出門時,手上寫幾個單詞,路上既不耽誤與同學吹牛,還能記幾個單詞。就這樣,老師今天上到10課,我的單詞至少都記到12課了;另外再認真記好語法筆記,我覺得比起語文、數學這些千變萬化的難題,英語好學多了。

初一初二的英語,我都是在這樣認真學習中過來的,到初二結束時,班上那個時候能認真學英語的真的就10個人都不到。初三雖然來了一二十個高手,但絕大部分是奔著考中師中專的,所以基本不學英語,上課他們不是研究數理化,就是趁著這科不考,和大部分不學的同學小聲的談笑、吹牛,再或是閉目休息養神,養精蓄銳,下節課又戰。所以,我的英語霸主的地位基本無法撼動。

但初三學著學著,知道了端鐵飯碗的中師中專不考這科,只有高中才考,我又不想讀高中,心裡真是很不是滋味——自己喜歡英語,而且基礎又那麼牢靠,如今花時間學了又沒用,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很惆悵!要是考中師中專也考英語該多好呀!我憑這科的優勢,絕對要領先好多人。

但我無法改變現實,所以初三後期,我基本只在李老師上英語課的時候才學習,課下不花時間在英語上。即使是那樣,基本每次李老師沒時間批改試卷的時候,都是叫我把試卷拿到她那兒去,她批改後,貼在教室前方,叫同學們照著我的試卷自行改正。我天生靦腆,自己內心的苦悶又不好跟同學和李老師說。後來在志願上雖然也填報了普高,但這不是我的真實想法。

一晃就到了最後一科考英語的時候了,題很簡單,要說可能40分鐘就能完成,至少可以考95分。但考場上我遲遲不敢下手,到底是交白卷呢還是認真答完呢?

因為在臨近中考那段時間,又聽學長們說,如果你報了普高,上了分數線,錄取了你,你不去讀的話,第二年取消你報考中師中專的資格。如果我認真答了,考高中應該沒有問題,但我志在中師中專,如果今年沒考上,高中錄取了我,我就沒有資格復讀了!

如果不答題,自己辛苦三年學習的英語,最後0分,我又實在是不甘心。考場上我真是左右為難,足足有半個小時我都沒有下到筆。最後一想,乾脆就把選擇題做了,好像是35分,不至於交白卷,我的另一個想法是,我的英語考35分,應該是考不上高中的。

就在這樣的煎熬中,等到了考試結束。由於是最後一科,平泉住了三天了,大家都放飛似的徹底放鬆了,急急忙忙在老師組織下趕車回學校,我也不好意思給老師或同學說我的英語只做了選擇題。

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當年教我們數學的袁德忠老師和英語的李菊老師(中)參加同學會,重回母校。


大概十來天后,到學校領中考成績,我5科考了465(當時都是100,平均每科93),只比中師錄取線高了1分。英語只考了35,聽黃紅軍的父親說(他們比我先到學校看成績),李老師看到我的英語才35分,怎麼都不相信,還說一定要幫我去查分數。最後聽說我是怕被高中錄取而不敢做時,很是後悔和惋惜。

我們班當時中專考上了張玉彬和華秀芳,他們兩人好像都是超齡,最後沒有走成,只有蔣朝義考上了"瀘州化工學校",如今在什邡一家化工廠當生產廠長;中師只考上了我一個,高中考上了華傑、黃紅軍、陳偉、蔣麗等幾個,他們都在平泉讀的高中。

對於一個偏遠農村學校,當時我們班能在中考交出這樣喜人的答卷,應該說創造了學校的輝煌,真的辛苦默默付出的陳純懷、張聲亮、袁德忠、鍾友彬、樊學欽、李菊老師了!

分數上了線並不代表就一定能錄取,還要參加體檢和麵試。當時平泉區組織了一個面試集中培訓班,全區有十一二個上了線,另加幾個考民師班的(民辦教師考中師的),他們年齡比我們大多了,一般都是三十多歲成了家的。

於是這十多個人,集中在平泉中心校,訓練音樂、美術、體育和進行簡單的面試培訓。那個年代,藝體老師本身缺乏,學校也都追求升學率,簡譜一點不會,老師現教;圖畫平時全是隨意照著畫,根本不知道透視、比例、明暗等;體育要考引體向上和擲實心球,這個以前練過,稍微好些。

一週的集訓,每個同學卯足幹勁,生怕臨到中師的大門又被刷下來。晚上大家都住在學校提供的宿舍裡練習書畫和音樂,一早又起來鍛鍊身體了。那一個星期,充實而又忙碌,確實也對藝體有了初步的知識。

為了增加面試上線的成功率,學校的副校長蔣秀實還抽空帶我到了簡陽師範,他有一個朋友在負責美術方面的面試。我第一次走進了令無數考生嚮往的理想殿堂。當然,跟現在簡陽中學河東校區相比較,師範校那時小多了。但進門成排的巨大的梧桐樹,花草成蔭,校內的文化氛圍,都深深吸引了我。蔣校長見到了他的朋友,為了避嫌,這位老師沒見我,只是囑咐我好好準備。

然後是體檢和麵試。在這之前,我還從來沒到過簡陽。我哥哥把我帶到一個親戚家暫住,應該在今天簡陽的北門市場那裡,聽說他們是交通局的。

農村娃第一次進城,我看了鍋裡的飯,城裡人都很斯文,一人一小碗,如果我敞開吃,怕我一個人都能解決了!但又不好說,親戚問吃飽沒有,我只能說吃飽了。

早上親戚把我領到面試的陽安中學,面試結束後,我出了校門,卻找不到親戚的家了。正當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的時候,我發現陽安中學門口有條鐵路,我突然醒悟過來,我在親戚家陽臺上不是看到了鐵路嗎?我何不順著鐵路走。於是,我下到鐵路邊,順著鐵路走,走到立交道口,終於找到親戚家的路了!

在焦急和忐忑中,終於等來了錄取通知書!成功上岸,我躊躇滿志,準備開啟新的學習生活!

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2017年7月,初中畢業30週年,在幾位熱心同學的組織下,師生團聚,個個笑靨如花!就連遠在北京的華志英(前排左二)也千里迢迢乘飛機專門回鄉參加同學會!)


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吳學謙:四川省簡陽市飛龍鄉人,出生於1971年5月,1990年中師畢業,自考漢語言文學專科、本科,熱愛寫作,偶有發表文章,從2002年開始擔任校長,期間由於工作較忙,停筆多年,現辭去領導職務,又重新拾筆,自娛自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