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 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呂后, 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呂雉,呂后。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與皇太后,世人將她與武則天合稱為“呂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她是如何從賢妻良母變為一代心狠手辣,殺人無數的悍婦。

嫁給渣男,顛沛流離

呂后, 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在呂家搬至沛縣的喬遷宴上,當時只是亭長的劉邦(相當於現在的鄉長)前來參加,卻沒帶一毛賀禮。要知道當時呂公和沛縣縣令私交甚好,所以縣令手下的官員都想要巴結他。呂公本來想要把劉邦趕走,但是見到其本人時,發現其面相不凡,日後必成大事,所以當即決定把女兒呂雉嫁其做妻。然而此時的劉邦就已經有了一個未婚先育的兒子劉肥,孩子的母親曹氏是與劉邦未婚搭夥過日子的一個村婦。婚後,呂雉為劉邦誕下一兒一女,分別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長公主,對劉肥也是照顧有加。劉邦卻整天不著家,在外周旋公務,還經常做一些不著調的事情,所以整個家庭都是呂雉在承擔,養兒育女,自力更生。後來,楚軍與漢軍戰於睢水,漢軍失敗,呂后等人被俘。被俘期間,劉邦身邊卻出現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整日歌舞相伴,早已忘記自己被囚楚牢的糟糠之妻。後來,楚漢議和,呂后等人被放回。歸來後一切物是人非,從此賢妻良母不再存在。

誅戮功臣,殘殺戚夫人

呂后, 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我為你操勞半生,養兒育女;我因你淪為階下囚,你卻在我被囚期間另結新歡,醉生夢死,這一切我都可以接受,但是你卻想廢我兒子太子之位,立戚夫人之子,這我絕不能原諒!千年後,有人為戚夫人說話,說她天真單純,怕劉邦死後自己無靠山,所以才想要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以保全性命。我想這種說法沒有一個女人可以接受,在女人眼裡,戚夫人的角色就是當今的小三。所以呂后迴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鞏固自己的權利,她和蕭何聯手鏟除韓信,以此震懾其他曾經的功臣。韓信曾經被蕭何極力推薦給劉邦,最後卻也死於蕭何的圈套,所以今天我們聽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來源於此。後來,呂后協助劉邦鎮壓叛軍,打擊各方勢力,在推進漢朝統一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劉邦死後,呂后兒子劉盈稱帝,呂后為皇太后。這時呂后心中積攢的恨都要發洩出來,所以她馬上囚禁戚夫人,讓她戴上項圈,穿上囚服,每天舂米做苦役。然而真正給戚夫人招來殺身之禍的是她自己編唱的一首歌曲。一天,戚夫人做苦工時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這首歌傳到呂后耳中,其大怒,先命人毒死了戚夫人的兒子,再讓人砍掉戚夫人雙手雙腳,剜其雙目,燻聾雙耳,毒藥毒啞,投擲於茅廁中。這就是呂后發明的“人彘”之刑,殘忍無比,有違人道。後來,呂后讓劉盈前來觀看棄於茅廁的戚夫人,劉盈痛哭,被母親的慘無人寰所驚嚇,從此鬱鬱寡歡,患上了憂鬱症,最終英年早逝,享年23歲。

臨朝稱制

呂后, 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劉盈死後,其子嗣尚幼。呂后擔憂朝中老臣有惻隱之心,所以讓呂家人進宮擔任朝廷要職,自己“臨朝稱制”,也就是慈禧太后那時的“垂簾聽政”。這樣說來,呂后才是歷史上太后干政第一人。為了繼續強化自己的統治勢力,呂后先後殺掉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並加封自己的哥哥和侄兒為王,開啟了外戚干政的先例,企圖打造呂氏皇族。政治計劃沒有全部完成時,呂后駕崩。其死後,劉氏皇族和呂氏外戚族展開了血戰,最終劉氏皇族取勝,劉家的漢室江山繼續往下傳遞。

一個女人,一生操碎了心,也傷透了心,所以她決定變得狠心,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讓自己在這亂世,在皇權鬥爭中活下來,走下去。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這個女人的一生走的太不容易 ......

謝謝大家的關注,小編將持續更新,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