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發教授發表: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

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

——紀念“五四”運動80週年

宋才發

宋才發教授發表: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

宋才發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首任院長、二級教授,廣西民族大學特聘“相思湖講席教授”,貴州民族大學特聘教授、民族法學學科團隊領銜人,博士生導師。

1919年5月4日爆發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迄今已80週年了。為紀念“五四”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於1949年12月正式宣佈: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五四”運動是在當時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積極參加和領導下發動起來的。李大釗、陳獨秀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先驅,在“五四”運動中起了卓越的組織和領導作用。“五四”運動的巨大歷史功跡,集中地體現在它不僅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徹底的反封建文化的革命運動,而且是一次規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列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在思想上和幹部上準備了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又準備了五卅運動和北伐戰爭。”毛澤東曾指出:“五四運動是在當時世界革命號召之下,是在俄國革命號召之下,是在列寧號召之下發生的。五四運動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它表明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它成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宋才發教授發表: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

2006年4月1日,宋才發教授與博士生丁雪峰在北京天壇公園留影


紀念“五四”運動,就要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歷來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同社會主義有機地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鼓舞全國人民實現民族振興的強大動力。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要深入持久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幫助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認清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真理,在全社會發揚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當代大學生是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幫助他們增強愛國主義的憂患意識,鼓勵他們把艱苦奮鬥、講求實幹的精神貫穿到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激勵他們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落實到建設國家、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中去。

紀念“五四”運動,就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能動作用。我們現在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共產主義,應當在全社會提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道德,積極引導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鼓勵支持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道德,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醜、弘揚正氣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履行公民權利與義務、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準。

宋才發教授發表: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

2006年5月1日,宋才發教授與北京高院一級法官劉玉民博士在天津大沽留影


紀念“五四”運動,就要切實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一定要牢記這個歷史的教訓。在當今的世界,科學技術已成為代表一個民族水平的重要標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必須充分估量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質量的巨大影響,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我們一定要通過優先發展教育,繼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吸納全人類共同創造的文化文明,從整體上把國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