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聚碳酸酯

化學和物理特性
PC是一種非晶體工程材料,具有特別好的抗衝擊強度、熱穩定性、光澤度、抑制細菌特性、阻燃特性以及抗汙染性。PC的缺口伊估德衝擊強度(otched Izod impact stregth)非常高,並且收縮率很低,一般為0.1%~0.2%。


PC有很好的機械特性,但流動特性較差,因此這種材料的注塑過程較困難。在選用何種品質的 PC材料時,要以產品的最終期望為基準。如果塑件要求有較高的抗衝擊性,那麼就使用低流動率的PC材料;反之,可以使用高流動率的PC材料,這樣可以優化注塑過程。
典型用途
電氣和商業設備(計算機元件、連接器等),器具(食品加工機、電冰箱抽屜等),交通運輸行業(車輛的前後燈、儀表板等)。

注塑模工藝條件:

乾燥處理:PC材料具有吸溼性,加工前的乾燥很重要。建議乾燥條件為100℃到200℃,3~4小時。加工前的溼度必須小於0.02%。

熔化溫度:260~340℃。

模具溫度:70~120℃。

注射壓力:儘可能地使用高注射壓力。

注射速度:對於較小的澆口使用低速注射,對其它類型的澆口使用高速注射。

PC--------防彈玻璃膠。聚碳酸脂 價格最貴120元/斤
@ 塑膠主要性能:


a) 高透明度(接近PMMA), 非結晶體, 耐熱性優異;
b) 成型收縮率小(0.5-0.7%), 高度的尺寸穩定性, 膠件精度高;
c) 衝擊強度高居熱塑膠之冠, 蠕變小, 剛硬而有韌性;
d) 耐疲勞強度差, 耐磨性不好, 對缺口敏感, 而應力開裂性差.
@ 注塑工藝要點:
a) 高溫下PC對微量水份即敏感, 必須充分乾燥原料, 使含水量降低到0.02%以下, 乾燥條件: 100-120℃, 時間12小時以上;
b) PC對溫度很敏感, 熔體粘度隨溫度升高而明顯下降. 料筒溫度:250-320℃, (不超過350℃), 適當提高後料筒溫度對塑化有利;
c) 模溫控制: 85-120℃,模溫宜高以減少模溫及料溫的差異從而降低膠件內應力,
*** 模溫高雖然降低了內應力, 但過高會易粘模, 且使成型週期長;
d) 流動性差, 需用高壓注射, 但需顧及膠件殘留大的內應力(可能導至開裂), 注射速度: 壁厚取中速, 壁薄取高速;
e) 必要時內應力退火:烘爐溫度125-135℃, 時間2Hrs,自然冷卻到常溫;
f) 模具方面要求較高;
*** 設計盡可能粗而短` 彎曲位少的流道, 用圓形截面分流道及流道研磨 拋光等為使降低熔料的流動阻力;
*** 注射澆口可採用任何形式的澆口, 但入水位直徑不小於1.5mm;
*** 材料硬, 易損傷模具, 型腔` 型芯經淬火處理或鍍硬(Cr).

g) 啤塑後處理: 用PE料過機.
h) PC料分子鍵長, 阻礙大分子流動時取向和結晶, 而在外力強.
@ 共混改性塑膠:
a) PC + ABS→隨著ABS的增加, 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成型溫度有所下降, 流動
性變好, 內應力有改善, 但機械強度隨之下降;
b) PC + POM→可直接任何比例混和, 其中比例在PC


PC 聚碳酸酯

OM=50-70:50-30在很大
程度上保持了PC優良的機械性能, 而且應力開裂能力顯著提高;
c) PC + PE→目的是降低熔`粘度, 提高流動性, 也可使PC的衝擊強度` 拉伸強
度` 斷裂強度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d) PC + PMMA→可使膠件呈現珠光效果.
@ 常用原料舉例:
a) Panlite PC 1250Y (帝人化成株式會社。日本)
b) Saicoroy PC 800 (宇部。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