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暮春已至,初夏将临。善解人意的娱圈率先为我们带来了甘甜可口的大大大大瓜。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周扬青与罗志祥这瓜想必无需赘述,大家早已都啃得门儿清。

提到罗志祥,条条下意识里想到的还是《海派甜心》里的痴情富二代林达浪,以及《篮球火》里的鬼才PG元大鹰。

两部剧,一部青春虐恋,另一部热血中二。

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们也是青春与回忆。


如今,卑恋达浪已不在,大鹰比肩张大帅。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对此,大块朵颐的吃瓜群众们也不忘发表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见。

其中,有一条评论格外引起了条条的注意。评论是这样写道的:“人设崩时,没有一炮是无辜的”。

这条评论改编自“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哇,这话简直是文艺与哲思交相辉映啊。

如此宝藏的话也因此被撒种于各大事件。

比如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中,这句话大多用来表示两种意思。

其一为“悲剧中每一个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比如雪莉事件中的网络施暴者们。

其二为“被害者被害,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原因”,即所谓的“受害者有罪论”,俗称“苍蝇不叮无缝蛋”。

但其实,这两种用法都不准确。

关于这句话的出处,有两种观点。

一说是出自伏尔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另一说是出自波兰犹太裔诗人斯坦尼斯拉夫·莱克(Stanisław·Jerzy·Lec)的格言集《思绪纷乱》(More Unkempt Thoughts)。

维基百科也可为佐证。


维基百科链接:http://www.wikiwand.com/en/Stanis%C5%82aw_Jerzy_Lec

在《思绪纷乱》中,斯坦尼斯拉夫他回忆了一桩往事。

二战时,德军入侵波兰,有着犹太血统的斯坦尼斯拉夫逃往罗马尼亚保命。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但倒霉的是,这位犹太裔诗人逃跑未遂而中道被抓,而后被押乌克兰纳粹集中营并被处死刑。


而处刑的方法也有点意思 ,几个纳粹兵押着斯坦尼斯拉夫到了一片小树林,让他自己给自己挖个长眠的坑,然后留下一个兵看着他,其他人恰饭去了。

这斯坦尼斯拉夫寻思着,这会儿不跑还等啥时候啊。于是,他拿着那挖坑的铁锹,反杀了看押他的兵,赶紧溜了。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回忆此事时,斯坦尼斯拉夫表示,无论是集中营的看守兵,还是纳粹毒气淋浴的执行者,这些人都觉得自己做的是本职工作,而且这么多人都跟着一起做,自己肯定是没罪的。

于是,斯坦尼斯拉夫说出了一句话:


Żadenpłatek śniegu nie czuje się odpowiedzialny za lawinę.

这句话被认为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初形。

先不论这句话最初是出自伏尔泰还是斯坦尼斯拉夫。但有一点大家是达成共识的,即这句话的英文译本为:


No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

snowflake: n. 雪花

avalanche: n. 雪崩

responsible: adj. 有责任的

所以这句话从字面上的译文应该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相比,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一个”feel”的翻译。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包含了对”feel”的翻译,表达出的是雪花对于自己构成雪崩的自我罪恶感的认知。

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则是从雪崩事件的旁观者的角度,对雪花的行为进行定义。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而相比较而言,前者也的确比后者更好地表达出了斯坦尼斯拉夫笔下纳粹士兵的“从罪心理”与“平庸之恶”。

因此,不难看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是一种谬译。

倘若我们可以把这一谬译看作是一种意译,但仍必须承认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把这种意译进行了谬用。

在流量为王时代,为了所谓的流量,我们,又何尝不是引发雪崩的雪花呢?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真的是这样嘛?


(本文属笔者个人观点,如有知识错误,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