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顛覆者》:周鴻禕創業之路,360誕生之路

《顛覆者:周鴻禕自傳》 作者:周鴻禕 、 範海濤

該書完整記錄360創始人周鴻禕的成長曆程,一個顛覆式挑戰者二十年的創業歷程。

有個學姐在360工作,聽她的描敘,360的工作氛圍很是歡快和輕鬆,每個月似乎都非常有創意和新意的活動,每每她發朋友圈參與活動集贊,我都會點開看看,加上之前整理了一番3Q大戰的新聞,所以對這本書尤為感興趣。

讀《顛覆者》:周鴻禕創業之路,360誕生之路

《顛覆者:周鴻禕自傳》 封面

雖然對於流傳的360流氓軟件這個看法存疑,但是對周鴻禕這個人卻是沒有什麼反感的看法,摘錄些我所認同的他的看法。

互聯網創業者作為其中一個馬拉松選手,不應該看到現在這幾場比賽就覺得格局已定,階層固化已成定局。總有一天,舊的格局會被打破,會有新入者打破原有的平衡。正如凱文·凱利所說:“巨頭體量越來越大,在短時間內這是自然而有利的.但長期來看,還是會有一些邊緣化的公司顛覆產業。顛覆性技術永遠在發生,而且是從邊緣性的地方出現。這顛覆性技術具有這些特點:質量低.高鳳臉,利潤低,市場小,未被證實的,沒有人願意進入。

我相信,未來屬於那些肯在沒人注意的角落默默耕耘的創新者。

目標真的很重要,畢業半年,工作半年,感覺自己一直在“目標”門前徘徊,始終不能得其門而入。

我一直這麼覺得:作為—個年輕人,真正幸運的並不是在很年輕時就得到了很多財富,而是在成年之前就感覺到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有了目標之後努力才不盲目。在我們那一代,很多人接受的只是來自社會的“飯碗教育”,卻沒有接受過“夢想教育¨。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的人就會影響效率。在這一點上.我是幸運的。

我現在這個公司本質上就是一個小型初創公司,這也讓我有機會可以體會到領導最直接的想法,關於公司走向、工作安排、職員調動,我是從員工的角度看待這些事情的,難免帶著學生意氣不成熟,但老闆是從公司領導者的視角來看的,視角不同,看法不同,不敢苟同。

這讓我想起,2003年我在運營自己創辦的公司3721。當時“非典”襲來,已經沒有人敢坐飛機了。而我卻用逆向思維來進行思考,我想,現在沒有人坐飛機,也就是意味著現在沒人做生意了,而這正是我去全國各地推銷產品、搶佔市場的大好時機。於是我開始戴著防毒面具頻繁地坐飛機,到全國各處去見代理商。有意思的是,國航飛機每次一落地,一首熟悉的樂曲也會隨之響起。

以後我每次聽見這首曲子,總會想起“非典”時的情形。(《水邊的阿狄麗娜》)

紅衣教主的學校生涯,中間有一段寫自己對計算機的熱愛,看完我十分認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本身就不愛編程的我何苦與那些本身對這些感興趣的碼農們一爭高下呢,還是做自己喜歡、力所能及的事情比較自在。

在教改班.大家是憑著硬性指標來到學校的。同學們都是在各自省得過全國物理或者數學競賽的冠軍,有的甚至提前學完了物理和數學的大學課程。更有人本來已經獲得保送資格.卻偏偏要參加高考,用實力證明自己是全省第一,然後才來上的教改班。一種不瘋魔不成活的氛圍瀰漫在教室裡。

我變成一個自我驅動型的人。我學習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和任何人展開競爭,而是為了解決問題。

教主的思維確實超前,並且放在現在也是有加價值的。

現在回想,我當時已經用免費的思維來考慮互聯網的問題了。在當時,我已經思考到了,互聯網的精髓在於獲取海量的用戶。有了用戶,就可以在平臺上思考多種其他的戰略。現在看來,這種思想是比較超前的,也是今天很多互聯網公司創立時採用的策略。但是在90年代的中國,你很難讓別人理解免費的神奇功效。

對我已經認定的事情,別人的評價起不到絲毫的影響。我唯一的目標就是找到能夠認同我產品和理念的人。但是真正找到理解這個產品的人又談何容易。這也是很多創業者在創業初期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說,創業者的孤獨,不僅僅是要忍受創業路上資金的捉襟見肘、尋找投資的種種困難,還要承受大多數人可能根本聽不懂你的創意的現實,一時間,你成了孤獨的星球。

創業者練就的本領是,即使你已經把你的理念重複了一萬次,滅一次重複都像是第一次。這倒也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你本身就和創業這件事談著戀愛,就算重複一萬遍,也不會厭倦.

2000年到2001年,互聯網熱潮之後,迎來了互聯網的寒冬。作為一個互聯網從業者,我見證了大家從玩命燒錢到泡沫破裂的過程。那真是大廈將倒、盛景不復的悽慘。只有有互聯網信仰的人,才能在這片蕭索下活下去。

願天下所有的產品人都能明白這句話,偉大的應用都是極簡的,正所謂大道至簡。

互聯網上的應用,多一步就是99%的損耗。

教主的雅虎工作生涯,只想一心做搜索

Google在中國的策略一直充滿了悖論,它投資了它的競爭對手百度。對於百度這樣的直接競爭對手.你要不然不投資它.要不然就投資大可以控制它。結果Google投了一點點.最後又拋售了股票,總之,這顯示了一家公司在全球都具有優勢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的困境。

經過大學畢業之後的幾次創業失敗,經過了在3721創立期間九死一生的故事,我更對韋爾奇的書《商業的本質》裡所描述的內容感同身受——這是一種很稀缺的優秀品質.我們談論的不是對風險的普通容忍,也不是高於平均水平的容忍.要成為一個企業家,你需要極大的勇氣、瘋狂的激情和超出理性的決心,忍受反覆出現的近乎死亡的體驗。

在外企裡浸潤了一段時間,我終於明白,很多人在跨國公司裡工作,首先想的就是明哲保身。人們彬彬有禮地在郵件裡踢著皮球,用非常禮貌、文雅的英文相互推諉責任。在年終聚會上,大家做出一堆眼花繚亂的PPT來麻醉自己,整個團隊都像是生活在《皇帝的新裝》裡,毫無地氣可言。

在外企裡,大家只要能夠保住自己的位置,儘量少得罪人,就是一種成功。雅虎的外企基因,決定了它在中國市場這種你死我活的氛圍中前行很艱難。尤其是對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品牌的優勢微弱極了,在人們用腳投票的環境裡,產品不好就意味著毀滅。

騰訊,我十分不喜抄襲這件事情(石墨文檔和騰訊文檔),但卻又是中國互聯網現狀,你有好的idea,我有好的team,合作應該是最佳的解決方式,但如果雙方都不肯讓步也沒有合作的想法,剩下的就是最現實的抄襲。

其實,早在2008年,我就開始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騰訊來了怎麼辦?那個時候,360安全衛士的裝機量已經過億,但是我高興不起來。我早就說過,做互聯網的人,一定會遇到三個無法迴避的問題:生、死、騰訊。騰訊就像一個天花板,你怎麼長都要碰上它。它發現你長個兒了,就會自動往下沉,壓縮你的生存空間,再把你壓回小個子。

任何做客戶端的都怕騰訊,主要是怕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被它抄襲,它做得雖然不如你好,但跟你差不多,而且還要搶在你前面去註冊專利;第二個,它的推廣平臺厲害,一天好幾次給用戶推,時間一長安裝最自然就上去了。要是這樣推不成,那就採取“默認勾選”的方式安裝.QQ一升級,莫名其妙就安裝上了。

每每覺得自己眼光不如別人,認為這是天生的,雖然不否定天生這件本身存在的因素,但也請相信“久病成醫”,你也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從與眾不同的視角散發出的觀點也有可能是十分好的意見。

高瞻遠矚不是天生的,每個人的見識都是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我也“短視”過很多次。

暫且沒探究360是否真是流氓軟件,但它為大家打開了免費網絡安全的大門,這件事是值得說道說道的,雖然我同事們一直不屑於我使用360瀏覽器,我只是現階段沒有那麼多需求,簡單能用就行,加之我又是一個懶人,收藏的網頁地址很多,搬運甚是麻煩,也就這麼用著了。


閱於‎2018‎年‎12‎月‎11‎日星期日 下午。下一篇想寫《騰訊傳》,看看兩者之間那場戰爭是怎樣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