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黑龙江4岁女童却被继母打进ICU

您知道吗?每年的4月30日(也就是昨天)都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被称为“无巴掌日”,最早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发起,旨在宣传正面管教方法,倡导儿童人权。


“国际不打小孩日”有一个口号:“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国际不打小孩日,黑龙江4岁女童却被继母打进ICU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看重家庭文化的国家,不知道您家里是否有家训?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孩子犯了错,就要家法伺候。


我想,在“家法伺候”上贾宝玉和贾环是最有说话权的。因为只要父亲贾政一回家,那就是他们兄弟俩的“灾难日”。而贾环见了父亲,更是“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


现如今,或轻或重的体罚,被许多家长当做管教孩子的一种方法,但承受这一切后,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会受到严重的创伤,甚至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产生暴力倾向等恶劣影响。


国际不打小孩日,黑龙江4岁女童却被继母打进ICU


打孩子几乎是每对父母的必经之路,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其实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然而,也就是在昨天,我看到一则新闻:黑龙江4岁女童疑遭继母殴打致颅内出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顿时火冒三丈,气得发抖。


4月29日,据三江公安微警务微信公号通报:因4岁女儿于某茜多动、淘气,有时大小便不能自理,继母曲某某为发泄心中不满先后多次用拳头殴打、用开水烫、抓住被害人头发向墙上撞等方式伤害于某茜,曾致颅内出血。


国际不打小孩日,黑龙江4岁女童却被继母打进ICU


共同生活期间,生父于某龙对于某茜管教时,也曾用手、数据线、笤帚殴打于某茜。目前犯罪嫌疑人曲某某、于某龙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于某茜13号曾因骨折住院,22号出院,23号早上7点多又被打,再次送回医院。


针对于某茜的伤情,4月29日,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说,“受伤女童今天早上转到该院治疗,现在还在ICU,状况不好,特别重,有生命危险。”该工作人员称,现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已组织全院专家进行会诊,对该受伤女童进行全力救治。


国际不打小孩日,黑龙江4岁女童却被继母打进ICU


多么可怜的孩子


简直人神共愤!


真是应了那句话“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希望这个孩子能被抢救过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小的孩子就像是一棵幼小的树苗,它需要不时地修剪,当有长歪的倾向时,需要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才能使其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


自古圣贤尚不可做到完美至极,更何况是孩子呢?是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国际不打小孩日,黑龙江4岁女童却被继母打进ICU


那当孩子“犯错”后,父母该怎么教育呢?


01 清楚表达你的立场


当孩子做出不恰当举动时,父母需要简洁有力地表达立场和态度,同时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调整或改变,而不是无尽的责骂。


02 给予孩子不同的选择


当我们试图干预孩子的不恰当举动时,与其总是强调“你不可以这么做”“你必须那样做”,倒不如给孩子提供其它合理的选择,并帮孩子分析这样做的后果。这样,孩子就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个体,从而也更愿意尊重父母的引导。


国际不打小孩日,黑龙江4岁女童却被继母打进ICU


03 让孩子体验自身行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感受自身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样,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调整那些不当的行为。当然,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危害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


04 引导孩子弥补自己的过失


当孩子犯了错误,或是冒犯到我们,父母还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导孩子;耐心的与孩子交谈。


最后,愿天下所有家长对待孩子,能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指责;多听听孩子的心声,用宽容和耐心去陪伴孩子慢慢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