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國人不知道的35個歷史冷知識《五》

28、清朝乾隆時期修《四庫全書》,總計存書3457部,79070卷,禁燬6766部,93556卷。

29、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議會通過投票產生的結果,支持戰爭的一方僅獲得9票的優勢。

30、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有人在京城某倉庫意外發現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製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軍的裝備還要先進。

31、清朝的道光皇帝為人十分節儉,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但是打一個補丁卻要花費4兩銀子。

32、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曾以12萬對陣2萬英法聯軍,結果陣亡3萬餘,而對方僅陣亡4人,但病死的卻有幾十人。

33、遼道宗耶律洪基曾寫詩表達了後悔自己生在蠻夷之國和“來世做中國(宋)人”的願望。與之類似的是,宋仁宗慶曆6年,朝鮮國王王顓(zhuan)也寫詩表達了類似的願望。

34、南宋滅亡時,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舉,且倭主不來朝貢,造大船7000艘要攻擊日本,結果船隊被暴風雨所摧毀,日本人從此將此風稱為“神風”。二戰中“神風敢死隊”即出自這個典故。明亡後,朝鮮和日本認為中國已亡,日本從此蔑稱中國為“支那”。明治維新後,自認為華夏正統的日本曾打著“攘夷主義”的旗號發動甲午戰爭。唐宋明時期作為對中國文明衷心傾倒的兩個附屬夷國,日本和朝鮮至今還因宗主國文化淪喪而對中國存有偏見。由於滿清毀書,今天中國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的教授經常前往日本、韓國查閱中國古籍。

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國人不知道的35個歷史冷知識《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