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天津站

精衛填海的故事出自《山海經·北山經》,陶淵明有一首《讀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以詠其事,80年代末建成的天津站中央大廳直徑24米的穹頂上,一幅巨大的油畫如同全景式電影鏡頭,展示了“精衛填海”的故事,其中的精衛是裸體,在80年代末的天津,引起極大震撼,自此,“精衛”成為天津最重要的標誌。

1988年前後,天津站改造,名為“天津鐵路樞紐工程”,由鐵三院設計,總體負責人李學靜,建築風格典雅、質樸、凝重。當時市長李瑞環提出:“站房要大體上和海河平行,要使人工雕琢之美和城市自然環境之美形成一個整體。”天津站是他主政天津時期,繼海河公園、文化街、食品街、旅館街、中環線、外環線之後又一標誌性工程。

天津站中央大廳穹頂面積達600平方米,最初準備搞“滿天星”式頂燈。李瑞環市長經過再三考慮,指出自50年代人民大會堂採用“滿天星”之後,各地紛紛效法,已無新意,他認為建築要和繪畫相結合,難得這麼好大一塊天頂,應該作為藝術家們創作的天地,請油畫家們來創作一幅真正的油畫。

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秦徵和他的作品

天津美協主席秦徵當仁不讓。他的創作思路以銜木填海的精衛鳥為主題,精衛也不僅僅是一隻令人垂淚的小鳥,而化身為六位形態各異的全裸女神。可是,在此之前,首都機場以潑水節為題材的大型壁畫問世後,因出現裸體而引起軒然大波,畫家袁運生一會兒為他筆下的人物穿上衣服,一會兒又脫下,煩惱事一直延續了很久……那麼《精衛填海》呢?在每天吞吐量達十萬人次的天津站最醒目的地方畫裸女?這能行嗎?

“我不會畫畫,但我願意為畫家提供條件。”李市長熱情地鼓勵畫家們:“你們不是總想畫大畫嗎?這可是個好機會,上哪兒找這麼大的畫面去?別怕捅漏子,當個大作業去畫!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畫這麼大的畫,是第一次嘛!就是畫的不好,為今後別人再畫趟出一條路子也好!”

秦徵有了主心骨,吃了定心丸。他親自選定自己的得意門生一一王玉琪,吳恩海,王小杰,馬園,高冬,五位天津油畫界年富力強的精英,來共同完成這幅鉅作。王玉琦很快拿出了草稿。為了穩妥,美協專門趕製了一個天津站穹頂模型,供他們畫初稿,畫面中,裸體精衛揹負灼日展開巨翅,與周圍的浮雲和滔天巨浪渾然一體,給人以力與美的感受,充滿浪漫氣息和理想色彩。

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天津站 精衛填海

李瑞環市長趕來現場,把自己過去做木工放大樣的經驗分享給幾位畫家,正巧吳恩海會木工,對“放格”技術心領神會,再加上高超的藝術感覺和繪畫功夫,用了兩天就把平面色圖準確地放大到600平方米的拱形圓頂上。隨後,秦徵帶領五名弟子登上天津站大廳高高的腳手架,兩個月後,這項前所未有的藝術作品呈現在人們眼前。

走進天津站中央大廳,十根花崗岩磨光貼面圓柱,從視覺上給人以力的支撐,白色大理石鑲嵌的回馬廊,把人引入廣闊空間,穹頂上的“精衛填海”,又恍若使人來到高雅的藝術殿堂,感受到一個神奇的神話世界。

大型畫作《精衛填海》帶動了天津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天津站主站房成為藝術展廳,展示了36件美術作品,包括大型磁板彩色壁畫《玉蘭花鳥》《津東第一山》《陽光生命》,浮雕壁畫《盤古開天》,高溫釉裝飾性壁畫《海之曲》。其中最大的《津東第一山》由李長有創作,達113平方米,用傳統金碧山水的畫法將津東盤山、黃崖關長城和翠屏湖自然風光匯成一景。

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天津站 精衛填海

另外還有天津著名書畫家孫其峰的《林中鳥》、蕭朗的《葡萄飛鳥》、溥佐的《松柏》、趙松濤的《長江三峽》、孫克綱的《峨嵋風光》、王頌餘和王學仲的書法、慕凌飛的《虎》、範曾的《哪吒鬧海》、霍春陽的《松梅》,皆屬藝術佳品,全部裝飾在貴賓候車室和大廳等處。

範曾的《哪吒鬧海》長八米,寬四米,畫面上波濤翻滾,礁岩盤盤,小龍被哪吒鬥得氣喘吁吁,不得不爬上岸來。這幅畫傾注了範曾對工程建設者的欽佩和讚美,他在題款中寫道:“哪吒津門傳奇也,雖無徵於天津志書,而津門父老鹹以河西陳塘莊為哪吒出生地。陳塘關民間此附,自古然也。餘喜其傳說之瑰麗,人物之神奇,以三尺童子鬧海降龍,不亦壯哉。爰題七絕一首:津門遠望贊洪波,搏擊平生異趣多,信是哪吒英魄在,與君鬧海莫蹉跎。”當時的天津站,可謂全國最有文化味的火車站。(文:何玉新)

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80年代末天津站改造,中央大廳穹頂裸體壁畫《精衛填海》創作始末

天津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