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我才第一次見到母親...

兒時最討厭的一首歌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沒有之一。

長大後最怕聽到的一首歌,也是她。

滿懷感激卻又無法言喻的矛盾心情,是釋然也是愧疚。

------2019年5月10日,隨筆


十六歲,我才第一次見到母親...

過去

一直覺得自己如“孤兒”般長大

未曾知事的時候,父親過世了,長這麼大沒有見過他的樣子,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有。

在我不到3歲的時候,被姑姑帶到了另一個城市生活。

據他們說,母親丟下我,一個人走了。

所以,從小心裡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童年雖沒有受多少苦,但是一直很自卑,那時候有一首歌《我想有個家》,在我三年級的時候聽著聽著,就會流淚。

後來特別抗拒一首歌,就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我覺得自己就是歌詞裡面的小草。

在從小缺乏母愛,父愛的家庭中成長,多少有些叛逆和性格缺陷。初中的時候被學習開除了,家裡為了讓我換個環境,回到了老家去上學,

從一個城市的寄宿換到了另一個城市。

是的,那時候一直覺得自己是寄人籬下的感覺,回到親戚家裡總是感覺很不自在,後來乾脆直接住校了。也就是在我初三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了我的母親。

記得,那天我在上課,這時老師來班上找我,說有人找我。出去後,我叔叔過來給我說,你媽來看你了。如五雷轟頂般的消息,讓我措不及防,不知所措...

我下意識的轉頭就走了,我不見...態度堅決的朝著相反的方向而去,任誰也說不動我...

後來叔叔見勸不動我,就獨自去學校門口找我的母親,我心裡特別的亂,不知道在幹什麼,只是知道朝離學校門口遠的地方走,眼睛已溼潤,牙齒在用力撕咬著,是怨恨?是驚喜?我不知道...

只是後來我自己從教學樓後面偷偷的繞過去,從遠處看了她一眼,瘦弱的身影看的令人心疼...那時我依然不明白,她為什麼會丟下我。

就這樣的第一次見面,讓我知道了母親的存在...

一直到我即將踏入大學的門檻,我也沒有正式的與她見面...期間也是幾次的探望,我也是猶豫中沒有見,內心特別的糾結和矛盾。

也就是在高考結束後,即將去外地城市上學的時候,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想見到她。

想起了多次來找我的小姨,就給她打了一個電話。

在一個城市的公園見到的,我與她長得很像,都說兒像母有福氣,也不知道我的福氣在哪裡?3個多小時的交流,看的出母親對我的愧疚,當然也瞭解到了上一輩人是非曲折,我明白了母親當初不是丟下我走了,那一刻內心有了些許釋然...

我沒有喊出口“媽媽”,到今天也沒有喊出口...

我也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從心裡上放下了當年的怨恨,也經常帶孩子去她那裡走一走,詢問一下她的身體情況。

母親也有了自己新的家庭,也有了其他二個孩子,但是每次在我的生日,她都會在遠方做一桌子好吃的,為我祝福,她總是說欠我太多...

其實,到今天。我覺得沒有虧欠,只有感恩。感恩她孕育了我,這比天大。

也感謝姑姑的悉心撫養,養育之情也如母親。

彷佛我有二個母親一般,在這樣的日子願她們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