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助和冷漠比槍案本身更可怕

作者鄭自清系中國知名時事評論員

曾經徐純合襲警被民警當場擊斃事件,倍受社會關注,喧囂的輿論鋪天蓋地。但大都圍繞“因為啥、為什麼、誰對誰錯”等話題議論紛紛。比如徐純合為什麼堵安檢口,警察為何要一槍擊斃徐純合,以及要求公開事件視頻”等等。對此事,央視及相關專家曾在槍案視頻公開後同時出聲,才使民眾消除疑惑。

事件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事件連帶效似乎遠沒完結,由因槍案引發連帶事件仍引起民眾深深的思考:慶安縣常務副縣長董國生倒賣教師編制,涉嫌腐敗被查;慶安站派出所上級機關哈爾濱鐵路公安處1名負責人,在上海奉賢海濱國家森林公園遊玩,涉嫌違反“八項規定”,且對槍案隔空指示“立即封鎖網上消息”;實名舉報慶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主要官員,涉嫌在重大交通事故中嚴重違規辦案等等。

無助和冷漠比槍案本身更可怕

槍擊案還會引發其他什麼事件,目前不得而知。但讓民眾知道的是慶安站派出所警察擊斃徐純合這一聲槍響,“擊斷了慶安縣官員一直奮力拉扯的遮擋慶安官場亂象幕布的幕繩”,不乏“意外”收穫。

然而,槍聲叫慶安縣官場腐敗現形,將貪腐官員的畫皮剝開了,或許是“壞事中的好事”。這既不意外,又不奇怪;不奇怪是說反腐常態化,搞腐敗的人早晚會落入法網;不意外是指時下一些地方貪腐大有人在,一個縣出幾起貪腐案件沒有什麼了不起,依法從嚴懲處就是了。

那麼,在槍案發生“全程視頻”中,呈現出行人視而不見,或見而不怪,始終未見“勸、幫、解”聲音和仗義之舉,才是最奇怪和意外的。而至今的議論之聲,除了對事件本身以及因此引發其它事件刨根問底外,社會輿論卻忽略了對當時周圍人行為的“報道”,尤其缺少對與已無關、麻木不仁社會現狀的評說指責才是最可怕的。

無助和冷漠比槍案本身更可怕

正因如此,筆者生髮遲來之問:一問,節假日鐵路車站值班警力怎會如此勢單力薄?5月2日在小長假之中,按常理正值人們出行高峰,應加強值班警力,至少2人以上才是。視頻中從徐純合堵安檢通道、民警李樂斌與其拉扯,至徐追踢警務室門、兇殘推母摔女、再到後來奪搶防暴棍襲擊李樂斌等舉動。足有5分鐘左右時間,始終未見其它警員現身,不能使人想到安排值班之大意。二問,為何車站當班工作人員,見到本站民警與旅客打起來,竟無一人站出來幫助平息事態發展?從時間和站內工作業務性質看,應該有人能停出手,有時間離開崗位到現場幫助警察平息事態,而視頻中卻沒有看到車站任何工作人員出面制止上,真叫人心痛。三問,光天化日,公眾場所,徐純合併非渾身汙垢,更不是手持利器、兇悍無比的暴徒,怎麼竟無民眾俠義相助?假如當時有人將他們隔開拉散,也不會釀成如此悲劇。可是視頻中也未見“壯士”出手,民眾義勇之舉和社會應有正能量哪兒去了?這不能不令人遺憾!

由此可見,輿論對慶安槍擊案不應只侷限於警察開槍是否合法、適當,是否經得起調查,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是否不應該選擇敷衍、迴避態度;更不能把矛頭轉向由此事件帶出多少官場腐敗,調查會不會向事實真相靠攏或就事論事等等問題上。即使事件中有些疑團,隨著時間推移公眾自會做出理性判斷。即便是調查過程複雜曲折,結論總會姍姍來遲,民眾大可不必為此浪費太多精力。

無助和冷漠比槍案本身更可怕

說到這裡,不禁讓人想起很多案子,一個弱女子,在長途客運車廂裡遭歹徒施暴侮辱,撕心裂肺呼救無人相助;有人在大街鬧市被喪失理智者,手持刀棒追趕得四處逃竄無人敢攔勸等。這些案子與此次慶安車站民警“孤立無援”事件驚人相似。諸和此類悲劇發生,除一方喪心病狂失去控制外,難道不該追究我們這個社會的責任?試想,人們遇到類似事件,倘若都袖手旁觀,正義得不到聲援,非正義得不到遏制,雙方情緒又難以自行冷靜,結果勢必此活彼死,至少會兩敗俱傷。

顯然,慶安槍擊案悲劇,已遠不止當事雙方原因那麼簡單,應把更多責任歸咎社會教育引導失誤上;如果每位民眾都不是麻木不仁的看客,在現場積極發揮“調停”作用,悲劇肯定不會發生。因而,輿論除關注槍案本身之外,更應發揮喚醒民眾良知、激發民眾懲惡揚善、見義勇為的社會正向引導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