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最嚴司法保護 揚州“十項措施”服務新興科創名城建設

今天(4月24日),揚州市委政法委員會、揚州中院聯合發佈了《關於實行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依法服務新興科創名城建設的十項措施》,通過設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繫點”、加強地方特色品牌知識產權保護、“掛鉤聯繫”企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求等措施,進一步服務揚州新興科創名城建設。

堅持最嚴司法保護 揚州“十項措施”服務新興科創名城建設


堅持最嚴司法保護 揚州“十項措施”服務新興科創名城建設

高新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繫點揭牌。

“十項措施”具體為:

一、開展“知識產權法官進駐園區”活動。以“法官進網格”工作機制為載體,推動相關人民法院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航空產業園、食品產業園等高新科技產業聚集區,設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繫點”,為全市重大項目、區域內的創新主體等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促進創新主體提升知識產權管理、運用和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二、服務地方特色品牌建設。聚焦“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等品牌,加強與名校名所、專門機構、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的聯繫,對揚州地區的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業、傳統文化產業等開展調研和走訪,對地方特色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對策建議。充分考量歷史發展過程、當事人使用狀況以及現行法律規定等因素,依法保護本地品牌、老字號、地理標誌和特色產業的合法權益。

三、回應企業創新創業司法需求。選取部分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建立掛鉤聯繫,及時瞭解和回應企業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的需求。圍繞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要求,通過以案說法、專題講座、法律諮詢、聯合培訓等形式,引導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

四、及時預警知識產權風險。充分利用人民法院的辦案信息系統等智慧法院平臺,圍繞新興科創名城建設的重點任務,加強司法大數據、典型案件、動態信息的分析和研判,及時形成風險預警報告,主動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企業提出司法建議。向企業發佈知識產權風險提示,引導企業防範知識產權風險。

五、發揮訴調對接機制的作用。按照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推動審判機關與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部門、行業協會、專業性調解組織的協調對接,注重發揮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工作人員在化解知識產權涉訴矛盾糾紛中的積極作用。探索建立調解前置程序,引導當事人通過調解、和解的方式解決矛盾糾紛,促進各類知識產權涉訴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六、加強執法辦案的銜接與協調。按照市產權保護聯席會議安排,推動建立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辦理情況,研究和解決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中存在的問題,規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偵查、批捕、公訴、審判等工作。加強人民法院與版權、市場監督管理、海關等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部門的信息共享、行動協調和工作銜接,暢通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共同開展好打擊侵權假冒專項活動。

七、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完善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強化立案、審判、執行環節的協調配合。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做到“簡案快審、難案精審、類案專審”。提高知識產權案件簡易程序適用比例,對於事實較為清楚、法律關係較為明確的一審案件,探索試行“要素式”裁判文書,提高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質效。

八、破解知識產權維權難題。對於涉及新興科創名城建設的知識產權案件,開設專項審理綠色通道,組建由院長、庭長參加的法官團隊,實行快立、快審、快執。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以及犯罪行為的司法懲處、打擊力度,完善和優化證據規則,最大限度降低維權成本,顯著提高侵權成本,有效遏制侵權行為,破解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問題。

九、完善知識產權案件裁判規則。加強條線業務指導,強化專題指導、類案指導以及重大案件溝通機制建設。及時掌握全市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動態,定期收集、整理知識產權審判中疑難複雜問題,總結知識產權審判經驗,及時統一裁判規則。針對商標權、著作權侵權糾紛和不正當競爭糾紛等案件,研究制定案件審理指南。

十、培育知識產權法治文化。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強化與公眾的互動,擴大“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系列宣傳活動的覆蓋面,提升公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適時向社會公佈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發佈典型案例,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觀摩知識產權案件庭審,探索開展知識產權審判進校園、入園區活動,向社會公眾全面宣傳介紹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情況,為新興科創名城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社會氛圍。


堅持最嚴司法保護 揚州“十項措施”服務新興科創名城建設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