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館藏洪武釉裡紅

故宮釉裡紅纏枝牡丹紋執壺


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釉裡紅纏枝牡丹紋執壺,高32釐米,口徑7.3釐米,足徑11釐米。

  壺唇口,細頸,斜肩,碩腹,圈足。壺身作玉壺春瓶式,壺體一側置彎曲細長的壺流,並以一雲板形飾件與壺身相連,另一側置曲柄,連接於頸腹之間,柄上端置一小系。壺通體繪釉裡紅紋飾,唇口繪回紋一週,頸部分層繪焦葉紋、回紋、纏枝靈芝紋各一週,腹部滿繪纏枝牡丹紋,壺流亦滿飾纏枝花卉,壺柄繪有纏枝梔子花等紋飾,近足處為一週變形蓮瓣紋,足外牆繪卷草紋。足內滿施白釉,無款。

  此壺造型優美,紋飾線條流暢,一氣呵成。在裝飾風格上一改元代紋飾繁密的特點,佈局漸趨疏朗,採用分層裝飾的手法,繪畫粗獷而不失工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明洪武時期的釉裡紅瓷器多為大盤、大碗、大罐、玉壺春瓶、梅瓶、執壺等大件器物,紋飾以各種纏枝、折枝和串枝花卉為主,此外還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龍鳳等紋飾。此時期的釉裡紅髮色不甚鮮豔,多為紅中偏灰黑的色調,此壺髮色較為鮮豔純正,是一件難得的珍品。


館藏洪武釉裡紅

故宮釉裡紅折枝牡丹紋花口盤


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年代:明洪武年間 高8.6cm,口徑45cm,足徑22.1cm。

   盤菱花形口折沿,瓣形的弧壁與花口對應,圈足呈梯形,細砂底,泛火石紅色。盤胎體厚重。圖案採用釉裡紅線繪裝飾技法,顏色鮮亮。盤心為主題紋飾,內繪折枝牡丹紋,盤心與內壁轉折處繪兩兩對稱的花卉圖案,裝飾繁縟,勾繪嫻熟。 

明洪武釉裡紅器裝飾以植物題材為主,其植物種類之繁多,內容之新奇,是以前各時期所無法比擬的。這件洪武釉裡紅大盤紋飾富麗多彩,釉面髮色純正鮮豔,較好地體現了明初釉裡紅的燒製成就,在品種、數量都不甚多的明初釉裡紅器中堪稱珍品。


館藏洪武釉裡紅

故宮歲寒三友玉壺春瓶


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雖然影像資料只有寥寥幾張,但驚鴻一瞥還是告訴我們,洪武的釉裡紅就有燒得那麼好的,銅紅釉的釉下表現堪稱完美,毫無瑕疵。

或許這就是燒釉裡紅瓷器的御窯廠苦苦追尋的品質。或許這是洪武后期的御窯廠作品,或許是偶得,不管什麼原因,它都是完美的。

看圖像,這個玉壺春瓶一派大新氣象,為何如此新呢?皆因為它是出土器物,你知道從哪些細節看得出來它是出土器物嗎?往下看,你就知道了。雖然這個玉壺春如此完美,但它可不是傳世器物。或許它出土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沒有官方的資料可以顯示它的出身,出自哪裡。

只要看一眼那梅花,絕非等閒之輩的手筆。型美、釉美、色美、畫美,一切都大美!

明代

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明洪武朝釉裡紅瓷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實物遺存量上比較,甚至比青花瓷還多。洪武釉裡紅的胎骨有粗松和緻密兩類。粗松的一種手感稍輕,瓷化程度差。緻密的一種斷面細膩、緊密,白中略灰。

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據理化測試,釉層氧化鈣的含量比青花瓷高,含鉀量較低,屬鈣鹼質,高溫燒成時粘度變化不會太大,較少流釉。釉面具明代青花器的特點,釉質肥厚、滋潤,釉色發青白。釉層有兩種:一種肥厚瑩亮如堆脂,乳白色,有冰裂狀或長條狀開片;另一種肥潤緻密,釉表有極細微橘皮紋,白中含青或青灰。普遍見縮釉點或縮釉線,露胎處見窯紅。


清代

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釉裡紅工藝明代後期幾乎失傳,到了清康熙、雍正、乾隆時,官窯很注重釉裡紅技術的恢復,這三朝官窯中都有上乘的釉裡紅作品。和明代相比,清代釉裡紅呈色有了改進,呈色紅中透紫,既無元明釉裡紅的紅豔,也無因燒製不好而出現的灰黑或燒飛。

館藏釉裡紅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千窯一寶釉裡紅

同時,清代的釉裡紅呈色已能分出濃淡色階,這是又一個重要進步。清康熙時期釉裡紅的製作取得了僅次於青花瓷的卓越成就,基本上能掌握高溫釉下銅紅彩料的髮色效果,釉裡紅髮色比明代有所提高。呈色穩定,鮮豔明麗,紋飾精緻,線條細勁清晰,與青花配合濃淡相宜,和諧悅目,康熙早期釉裡紅的色調將深濃與淺淡兩種,深濃者有凝厚感,淺淡者呈粉色。

細筆線條的描繪細緻清晰,有的清新,有的深沉。平塗繪就的釉裡紅三果,三魚可達明代宣德時期的水平。這時期的青花釉裡紅瓷器主要為官窯燒製,且燒造較為成功。傳世品有青花釉裡紅搖鈴尊、青花釉裡紅魚藻缸、青花釉裡紅山水紋盤等,均為康熙時期代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