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分享翡翠的礦床與其成因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濤子,那麼如果不瞭解翡翠的礦床類型和礦物學上的成因,很難真正的認識和區分翡翠。

翡翠的礦床類性

礦床類型是關於翡翠的重要概念,在緬甸翡翠礦區內,分佈著難以計數的大小場口,從地質學角度,可將其礦床分為原生礦床、次生礦床、原生一次生礦床三大類。

本篇分享翡翠的礦床與其成因

說道翡翠的原生礦床:它是完全在自然的地址條件下所形成的,沒有受到過洪水衝擊、雨水沖刷、坡積、河流搬運等外力作用的影響。其產出的玉料(山石)通常有稜有角,沒有皮殼,常被稱為山料,新場玉、新坑或山石。

翡翠的原生礦床主要分佈於那莫場區以及龍肯礦區的西部和北部,翡翠礦體呈對稱條帶狀產出,條帶由硬玉巖、納長石巖。和角閃石巖組成。原生礦床可出產鐵龍生翡翠、花青翡翠、豆種翡翠、紫羅蘭翡翠、磁底或白底青翡翠幹青翡翠等品種原料。

本篇分享翡翠的礦床與其成因

次生礦床:在緬甸的翡翠礦床中,次生礦床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次生礦床是指部分原生礦床因露出表地,受到風化剝蝕、破碎和水流搬運而沉積在河底,堆積於河灘上的卵石狀或礫石狀的翡翠礦石。次生礦床出產的翡翠原料大小不一,沒有稜角或者是稜角不明顯,皮殼薄或是沒有皮殼,在翡翠商界被稱為子料、老料、老坑、老場、水石、水翻石、老種等。

翡翠次生礦床主要分佈在帕敢、大馬坎場區等地及沿烏魯江兩側地帶。緬甸的翡翠次生礦床主要分佈兩類:河漫灘砂礦和高地礫石層砂礦。其中高地礫石層翡翠砂礦具有相當的堆積厚度,礦床通常分成三層:表層常有顏色鮮豔但質地較粗的翡翠品質出現。中層可見質地佳顏色好的翡翠品種出現,但絲條綠、淡豆綠、疙瘩綠的翡翠玉料佔較大比例。下層可找到色綠,水好,結構緻密的優質翡翠。

本篇分享翡翠的礦床與其成因

原生一次生礦床:原生一次生礦床即原生礦床沒有經受足夠強的風化侵蝕或水流衝擊搬運,而處於殘破積層狀態下的翡翠礦床,其間出現的翡翠玉料有一定的稜角但不是很明顯,有皮殼但是很薄,被人們稱為“半山半水石”或“山水流石”。

在原生、次生、原生一次生翡翠礦床中,以次生礦床中出現優質翡翠的概率為多,因此受到人們的重視。那麼為什麼原生礦床出穿的翡翠質地粗糙呢?地質學界和珠寶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水能養玉,有水則翡翠有靈性,有水則透”其原因是次生礦床的翡翠玉料長期受到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浸泡或是沖積,在加上水中微量元素和其他地質作,會發生(水巖反應),促使玉料的結構和構造良性發育,同時會使玉料中的微量裂隙癒合。

不僅翡翠如此,新疆軟玉,俄羅斯貝加爾湖軟玉等玉石,都有這一特點。

【翡翠的成因】

不同成分的岩石結構不同,而能夠形成翡翠的岩石只有兩種,即黃崗巖和閃長巖。這兩種岩石中均含有石英、長石、雲母、角閃石、輝石、橄欖石等。這些是種在高溫高壓或高溫低壓的條件下,能不斷地分解變質,最後度過組合為硬玉。這是翡翠的基本成因。

世界上有許多出產翡翠的國家,形成翡翠的條件不同,因此各地翡翠的成因有各自的特殊性,從緬甸翡翠城礦的地址環境看,緬北地區是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的接合部,隨著青藏高原的不斷隆起,形成獨特的橫斷褶皺地區。緬北翡翠玉礦的老場區,出產的翡翠塊體發育完整,特徵明顯,其誠意是在區域變質作用下,原生的納長石分解過度為心的物種;後江場區的塊體,屬於殘破積礦床物,其成因是花崗岩和輝石類在12~14千帕的壓強下,受納質高熱溶液的作用,發生變質交代而形成的;小場區的塊體成因是岩漿的高壓條件下,入侵到吵基性岩脈中,迫使參與的花崗岩漿變質脫硅形成。

本篇分享翡翠的礦床與其成因

本篇結尾總結:翡翠的形成過程極其複雜,這是礦物學家們長期研究的課題。等待下期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