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时期是如何成就电影音乐第一次高潮的?


说起电影音乐,很多人会想到《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其实中国电影也有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音乐,尤其是左翼时期电影,让中国电影音乐达到了第一次高潮。那么左翼时期是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电影音乐又有什么特点呢?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副教授,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理论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宣华老师,将为我们详细讲解左翼时期的电影音乐。

左翼时期是如何成就电影音乐第一次高潮的?

杨宣华老师

中国左翼时期电影运动

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救亡的呼声日趋强烈。在党的建议和筹划下,上海先后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社会科学家联盟、教育家联盟等,这些联盟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宣传抗日救亡的阵地。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简称“左联”,逐渐渗透到电影界。在“左联”的领导下,夏衍、阿英、王尘无、司徒慧敏、石凌鹤成立党的电影小组,有意识用电影的影响力传播进步思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二十多部电影应运而生,中国电影从此有了自己的声音,也让中国电影音乐迎来了第一次高潮。


左翼时期是如何成就电影音乐第一次高潮的?

中国左翼时期电影音乐最主要特征

1932年-1937年这五年期间产生的大量进步的电影音乐,促使很多年轻人拿起刀枪去参军,加入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一般称为左翼时期。

其实不难发现,左翼时期电影音乐大多以歌曲为主,而非乐器。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 硬件上来说,中国的乐器还没有改善,配合还没有建立在科学方法上。
  • 左翼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只有极少数家庭能培养孩子学习乐器,大多数人的音乐素养还是比较初级的。
  • 歌曲主要是建立在语言文字上面,歌曲远比乐器在表达上更具指向性。

这样的条件和现状,使左翼时期电影音乐主要以歌曲为主要载体。这一时期主要的电影音乐有《马路天使》里面的《四季歌》、《天涯歌女》;《夜奔》里面的《一条心》;《自由神》里面的《自由神之歌》等。


左翼时期是如何成就电影音乐第一次高潮的?


中国左翼电影代表作《风云儿女》及《义勇军进行曲》

1934年,左翼电影工作者建立了自己的电通影片公司,由夏衍、田汉领导电影创作,摄制了电影《风云儿女》。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聂耳和田汉,虽然相差14岁,但音乐让两个人成了最默契的词曲搭档。

聂耳电影歌曲创作特征打破传统诗歌的对称性,是非方整性曲体结构,多变的句式,灵活的节奏,让歌曲听起来更加鼓舞人心。在田汉被迫入狱之后,当夏衍问聂耳能否为其作曲时,聂耳丝毫没有犹豫。

《义勇军进行曲》的三版歌词


左翼时期是如何成就电影音乐第一次高潮的?

田汉第一版歌词


左翼时期是如何成就电影音乐第一次高潮的?

集体填词的第二版歌词


左翼时期是如何成就电影音乐第一次高潮的?

聂耳修改田汉的歌词并为之谱曲成就了今天的国歌


左翼时期的电影音乐不仅鼓舞着左翼时期的电影观众,还激励着全国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保卫国土的完整。如今源于左翼时期电影音乐的国歌,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肩负使命,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