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農民如同候鳥奔波養家苦樂不均,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兩棲”農民如同候鳥奔波養家苦樂不均,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農民,是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行業,回顧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幾十年來中國經濟逐漸步入發達國家水平,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都有世界為之矚目的提升。無論是在高精尖的工業發展中,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都已成為被世界認可的國際標籤,在中國的農業發展中,變化也是相當的巨大,而在農業的發展中不得不說的就是“農民的轉型”問題。農民自古以來都是隻有一項工作,那就是耕種土地,以此獲得利潤維持生存,現如今,“農民”這一行業也隨著中國社會形式的發展,有了多重身份。我們叫他“兩棲農民”“兩棲農民”如同候鳥一樣飛來飛去,天南海北的奔波養家,辛苦自不必說,內心的酸甜苦辣又有幾人懂得?

“兩棲農民”有人叫他們“農民工”我覺得這一稱呼不夠貼切,而“兩棲農民”這一稱呼似乎更加的能夠表現出城鄉農民兩地穿梭的特性。他們來往於城市和鄉村之間,農忙時變身為勤勞可敬的農民,而在農閒時,成為城市建設者中必不可少的一員。他們即用自己的雙手為城市建設奉獻著,同時也在為全國人民的衣食住行而辛苦勞作。他們如同候鳥一樣往來於城鄉,形成了一種普遍存在的潮流,也正是“兩棲農民”的誕生才為未來“職業農民”的專業化奠定了基礎。

“兩棲”農民如同候鳥奔波養家苦樂不均,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兩棲農民”的出現是農村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諸如農村人才短缺、勞動力短缺、家庭不穩定、老人無人贍養、孩子上學無人看護、農民家庭生活成本增加等等諸多問題。

有的在城市買房,白天回農村生產 ;

有的農忙時從事農業生產,農閒時長期城市務工;

有的夫妻兩地分居,丈夫城市打工,妻子在家照顧父母兒女;

有的妻子在城市陪讀,照顧孩子,丈夫在農村種地照顧父母;

“我太難了”!“兩棲農民”的生活時空與時間都在受到壓縮,他們疲於奔命,農村也因此誕生了很多的“空心房”和“空殼村”

“兩棲”農民如同候鳥奔波養家苦樂不均,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那麼如何來平衡“兩棲農民”所面臨的困難呢?

要與時俱進地拿出新辦法、新舉措,切實規劃好農村工作,解決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問題,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讓“兩棲”農民享受更多城鄉發展成果。

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城鄉“兩棲”農民的後顧之憂。隨著人口的大量外流,不少農村成為“空殼村”,留守的多是老人。老年人的贍養問題,不僅是家庭問題,也成為影響穩定、和諧的社會問題。基層幹部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減小個人承擔比例,解決後顧之憂。

二是給予“兩棲”農民更多關注和幫扶。一些地方幹部建議,調動所在社區、高校等力量,重點關注這一群體。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對這一群體的心理疏導,解決實際生活困難,豐富他們的業餘文化生活,防止“兩棲”生活引發離婚現象增多等更多社會問題。同時,加大教育投入,減輕這部分人教育支出負擔。

三是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壯大縣域經濟,為“兩棲”農民提供更多收入來源。小編建議,可依託地區綠色農業優勢,打造生態高效安全農業經濟帶。大力扶持特色優勢加工業,重點扶持具備一定規模、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產業鏈長、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加工製造產業項目。同時依託各地自然景觀、文化遺產、民族風情等旅遊資源,大力開發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遊項目,給“兩棲”農民提供更多在縣城就業的機會。

“兩棲”農民如同候鳥奔波養家苦樂不均,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民安方可國強!中國農村人口多達七億人,佔總人口50%以上,那麼,切實的關注和關心農民的生活和生產,才能夠讓更多的農民朋友找回“社會主義幸福感”!老有所養,幼有所顧,親有所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