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歸去,陶淵明退隱的東晉到底有多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作為古代隱士第一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背景讓他決然離去,再也不出世呢?

晉朝作為三國戰亂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在諸多非歷史研究者中存在感很低,甚至連只有半壁江山的宋都不如。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不如歸去,陶淵明退隱的東晉到底有多亂

一般提起晉朝,我們能記得是八王之亂、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霍亂朝綱的賈南風、五胡亂華、衣冠南渡

而這一切的背後,是在《楚喬傳》中的大背景——門閥。

士族做大之後形成的門閥世家有多恐怖,《楚喬傳》展示出來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權力的掌控加上門閥的勾連,像陶淵明這種想要從政的人只能選擇走一條路——加入桓玄幕。

西晉也好,東晉也罷,他們跟東晉之後的南北朝一樣動盪不安,政治黑暗,地主莊園經濟讓土地掠奪成為常態,階級矛盾激化。

不如歸去,陶淵明退隱的東晉到底有多亂

而且陶淵明所處的時代,士族文人之間玄學風氣極盛,而信仰佛教和黃老學說的更多,生活糜爛,意志頹廢。

在這樣一個戰亂頻發,思想混亂的時代,類似於陶淵明這種對自我認知比較高的人,志向註定得不到實現,個人力量不足以改變社會的情況下陶淵明們不得已選擇了退隱。

可以說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不多的長期混亂的時代,無論是之前的大漢還是之後的隋唐在實現大一統之後都會一段時間來休養生息,而一個王朝從開始休養生息再到盛極而衰進入平緩期,最終因為各種社會矛盾的堆積衰落,一般來說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如歸去,陶淵明退隱的東晉到底有多亂

但是晉朝走的並不是這條路,從建立的那天起就直接進入了後期,這根皇家司馬家不如關係,但核心在小編看來晉朝趕上了士族的衰落期。

士族從東周起,歷經秦漢不斷興盛,到晉朝之後盛極而衰,沉痾難返。偏偏主導晉朝的就是士族形成的世家門閥。所以晉朝的軌跡不得不隨著實際統治者世家門閥衰落。

這是一個悲哀的時代,也是陶淵明所處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