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得暴漲暴跌品種嗎

從這些年來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更多的時候是針對低端新品種展開的某種行情,行情的大小,要看天時地利人和,有的品種的運作時間可能會有好幾年,有的品種可能或有數月,低的時候甚至也就十天半個月,這種情況在新品種中隨處可見,因而風險也就會陡增。

有的投資者認為自己的操作技巧高人一籌,往往會在刀口上舔血,比如說在3300元的高位操作“十八大”評選紀念張;在80元的價位買進“清明上河圖”套票版張,而在其價格僅有10元的時候卻視而不見,怎麼看它都不順眼,價格高的時候又眉飛色舞,將兩者的順序完全顛倒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某些在新品種上屢戰屢敗的投資者,到了一定時間之後,又會對新品種恨之入骨,將新品種說的一無是處,將老品種吹得天花亂墜,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這種思維模式是極其有害的。由於種種原因,新品種往往會成為資金關照的目標,因而價格的震盪幅度就會相對比較大,機會也就會相對多一些;當然,比較高的風險也就會如影隨形了,這種現象按說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不必大驚小怪。

但是,就有某些人視新品種的價格波動為洪水猛獸,將這種行為貶到了極點,而對於自己在操作上的失敗隻字不提,好像自己沒有一點錯誤,錯誤都是炒作或者投機帶來的。

新品種的機會要遠遠大於老品種的這個事實是不會改變的,有的時候還會愈演愈烈,老品種在此時此刻就是一種陪襯,我們不能本末倒置。

對於新品種特別是曾經一飛沖天的新品種,應該常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它們曾經給我們帶來的機會和收益,不能給它們戴上什麼投機或者炒作的大帽子,應該從我們的心靈深處去認識它們的內在價值。


投資的目的就是盈利,而盈利的最大依靠可能就是不斷上市的新品種和那些已經上市的次新新品種,市場上沒有什麼好品種和壞品種之分,只有盈利品種和非盈利品種之別,而盈利品種的最大板塊就存於新品種和次新品種之中。

對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千萬不要糾結於什麼老品種多怎麼怎麼的好,而新品種又是怎樣怎樣的差;市場的熱點是資金選擇的結果,對於資金的這種選擇,我們必須去適應它,而不能與之唱對臺戲,資金選擇的又往往是新品種。

你記得暴漲暴跌品種嗎

“九龍壁”小型張

2013年秋天的時候,“唐詩三百首”套票小版張的價格也就十五六元吧,“宋詞”小版張也就十二三元吧,“甲申猴”小版張、“庚寅虎”大版票、“步輦圖”小型張等品種的價格都處在低位,這些品種都在日後的行情中脫穎而出。

對於這些品種價格的上漲,有的人說是炒作的而果,有的人說是投機所致,也有的人說是運作打開了它們的天窗,其實,何種模式並不是最為關鍵的東西,只要能上漲或者是更為持久的上升,都應該值得大書特書,不要將彼此分得一清二楚的,那樣只會錯失來之不易的機會,因為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上漲或者下跌不是討論不出來的,而是資金選擇的結果。

你記得暴漲暴跌品種嗎

“唐詩三百首”套票版張

雖然不少許多質地優良的低價品種已經到了跌無可跌的時候,但仍有不少投資者給它們潑涼水嘛;而當它們價格高高在上的時候,又在一個勁地吹捧,好像它們的上升之路剛剛啟動;投資者在更多的時候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阿諛奉承,缺乏最起碼的感恩之心。

某些品種的陽光儘管沒有形成普照大地之勢,也就是說,我們沒能從中沾到一點便宜,但是,應該同樣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只有這樣或許才能領悟出更為深層次的東西。

世上沒有絕對的東西,任何事物都是相對存在的,投資市場更是如此。炒作有炒作存在的價值,投機有投機存在的價值,兩者在有的時候可能是豔陽高照,有的時候又有可能是陰雨綿綿。

至於如何能在豔陽高照的時候分得一杯羹,如何在陰雨綿綿的時候避其鋒芒,那就要看投資者自身的素質和操作技巧了,一旦操作失敗了就怨天尤人,就痛斥炒作、投機和泡沫的種種弊端,甚至還要將其打入十八層地獄,這種做法顯然是非常錯誤的。

我們要從自身上找問題,不要抓住市場的漏洞而不放,否則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我們只能適應市場,只能服從於市場,某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改變市場的,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某些品種的價格異動,究竟到底是炒作或者投機行為,這並不是最為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中找到什麼,能從中悟到什麼,能從中學到什麼,可是,這一點往往最容易被投資者所忽視,總是在某些雞毛蒜皮的問題上糾纏不放,與近在咫尺的利潤擦肩而過。 (周鳳遲)


你記得暴漲暴跌品種嗎

JP147“郵展”郵資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