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老師,我非常焦慮”


最近,一些考研學生反映自己壓力很大,非常焦慮。

甚至有人附上了三甲醫院開具的抑鬱症診斷報告。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可想而知,這一屆學生究竟有多煎熬?

而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受疫情影響,2020年研究生複試時間和具體安排遲遲沒有明確消息。

大量考生在前路迷茫中煎熬。

甚至有考生提議,取消2020年研究生考試的複試安排。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教育部的官方發文讓很多考生的心碎了一地。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對於辛苦備考一年的學子,2020年的春季本該是個收穫希望的日子,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將無數學子拉進了“黑天鵝”的漩渦裡。

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這屆考生到底有多難?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復學複試之路,有苦有淚有堅持”


前有杭州三年級的小神獸們返校,頭戴“一米帽”火遍全網。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充滿創意搞笑的背後盡是疫情影響的結果。

後有,漯河高中學生返校感動眾人,老師親手寫信送給400名高中生,也從側面反映了青春期學生們的心理情況急需安撫。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大學同樣如此。

一個大二男生就曾跨越4510公里歷時47小時返校,並稱:

再苦再累都要求學。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就在今天,#高曉松回信大學生稱我和你一樣焦慮#的話題,也衝上熱搜。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因為疫情對未來感到迷茫,害怕找不到工作,現在看來,已是大部分學生的常態。

但我更想提的是,2020年的考研生,複試才是難上加難。

我表妹就是考研大軍中的一員 。

家庭條件一般的她,高考發揮失常進入某二本類院校。

2019下半年,實習期結束後,開始準備考研。

早晨6點不到就去自習室佔位,中午累了桌子上趴著眯一會就好,晚上10點自習室熄燈後,就在走廊裡苦讀。

南方夏天溼熱,即使噴了驅蚊水,小姑娘還是會被蚊子咬的滿身包。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皇天不負苦心人,筆試成績公佈,她殺進某名校的複試榜單。

即使如此勵志的人,最近也焦慮到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頭髮大把大把的掉。

我問原因,她無奈回應:

“我們彷彿被高校遺忘了。”

表妹說,能堅持到複試的孩子,都忍受了不為人知的艱辛歷程,但是已經馬上5月份了,關於複試到底是線上還是線下還沒有定論,最新的意見是讓報考院校自行安排。

可是,考什麼、怎麼備考一概不知;

如果院校要求線上面試,這裡面的公平性怎麼保障?

戴上微型藍牙耳機的,分分鐘滅掉我們這些費勁啃書的老實孩子;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我聽完後竟不知道該說什麼。

世上沒有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這屆考研學子的確很難。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報道:

2020年研究生考試,已經有342萬考生報名,與去年相比暴增50多萬。

2018年考研人數佔比29%,2019年人數佔比34.8%, 2020年比例跳升到40%。

然而,扎心的不光是考研人數的激增,競爭的白熱。

還有,這幫孩子們還要面臨著史上最難就業季。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就業季的真相,異常扎心”


前幾天由於求職簡歷太多,導致BOSS直聘App癱瘓的新聞刷屏。

今年很多500強企業取消校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更是生存艱難。

“更加嚴峻”來形容今年的就業形勢,一點也不為過。

到底有多嚴峻?

我們來看一下官方數據:

一季度GDP下降6.8%,放到全年來說影響大概-1.5%左右。

北大光華學院研究中心發文:2020年第一季度,企業招聘同比下降27%。

這是名副其實的史上最難就業季。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而且今年第一季度,新潮傳媒、OYO、碧桂園、華夏幸福等一批公司,已經被證實進行了一系列的裁員和縮編。

還記得2019年秋天,各大互聯網公司裁員的消息鬧的沸沸揚揚。

萬萬沒想到,這一年過去了,到了2020年,大家談論的話題兜兜轉轉繞了一圈,又回到了裁員。

今年的874萬應屆畢業生,去年的秋招遇上了互聯網裁員大蕭條,春招又趕上了新冠病毒。

儘管美的、網易、字節跳動、蘇寧等公司開始了線上春招面試,但是因為線上招聘史無前例,導致了面試過程反反覆覆,offer遲遲不發的窘境。

還有些企業,年前發的offer年後就倒閉了。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家長們擔心,學子們憂心。

未來不一定可期的真相,也讓很多人連帶著扎心。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焦慮無用,要保持正向的心態”


考生面臨著內憂的迷茫和外患的嚴峻,緊張、焦慮甚至抑鬱的確都讓人產生共情。

但是,消極情緒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顯而易見。

焦慮、擔憂更是一隻黑洞裡的手,只會將我們拖進無盡的泥潭。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其實我們焦慮的事情大多數都不會發生!回想下你焦慮不安的事情發生了嗎?沒有吧!都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卡耐基也在《影響力》中寫道:

人們擔憂的事情80%到最後都沒有發生。但是人們總是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擔憂,為此焦慮煩躁,憂心忡忡,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把這些時間和精力都用來改變現狀上,事情發展的走向更有可能向積極的方向改變!

回到我表妹,她擔心複試網絡面試,有人用藍牙耳機作弊,是否存在這種情況呢?

我們不知道。

但是無論考試形式如何變動,複試對專業能力的篩選標準一定不會變。

過硬的專業表現,無論線下面試還是線上面試,都是老師考核的唯一標準。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你擔憂的未必是一定會發生的,相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反而會是人生的加速器,助力你向上走。

複試時間未定,意味著更多的備考時間和機會;

具體流程未知,意味著面試技巧中還有改善的可能。

這些“未定未知”代表不確定的變動,而變化中衍生出的希望,不就是年輕人身上最讓人羨慕的魅力?

人生中,未知與變動才是常態,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安穩的躺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接受現實,用正向心態去擁抱變化,對考生來說是治癒焦慮最好的方式。

畢竟正能量一書中這樣寫:

正向心態,能帶來非凡的成功。

一個始終正向思考的人,身上也總是自帶一股力量。

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也勢必是通往積極的方向。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堅持下去,你想要的都會來”


但說到底,考研這件事,除了要有良好的心態外,堅持做自己喜歡事情的信念也很重要。

複試推遲歸推遲,但再晚的開始都不晚。

就怕,你被焦慮影響到害怕開始。

害怕開始,就是自動繳械投降。

然而長路漫漫,人生選擇還有很多面,慢慢來,只要堅持,總會越來越精彩。

去年很火的導演餃子就是如此。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便再苦再難也從沒放棄。

剛開始做動畫的那段時間,他宅在家裡3年,每月僅靠家裡給的1000元生活費度日。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當時沒有人相信一個非科班、無人脈、無資源的醫科生能做好動畫。

然而,現實總是讓人驚喜。

餃子用這3年的時間,一個人一支部隊的製作出了被網友稱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在國內外獲得27個專業大賽的30多個獎項。

這些榮譽肯定了餃子的努力,也堅定了餃子在動畫上走下去的信心。

2019年夏天,這個學醫出身,半路出家去做了動畫的鬼才導演,再度交出蟄伏十年後的驚世之作《哪吒》。

餃子也憑藉《哪吒》,一舉躋身華語電影一線大導之列。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還有著名的摩西奶奶,在美國是婦孺皆知的一個老太太,一個從來沒有進過美術學校的農村女子,用畫筆創造出一種別樣的豐富人生。

她登上過《時代》、《生活》雜誌的封面,作品被大都會博物館和白宮收藏。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摩西奶奶逝世之後,美國郵政特地為她發行郵票。

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摩西奶奶70多歲才拿起畫筆,最終留下1000多幅油畫作品,20多幅還是在100歲後創作的。

她說: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其實,說餃子和摩西奶奶,只是想告訴學子們,人生不一定就必須按部就班的生活,未來也會給你提供很多的選擇,考研雖是重要的,但也不必太過焦慮。

你要走的路,千變萬化,但不變的是要保持對生活的希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刻表,在命運的時區裡,走著屬於自己的路。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作家馮唐的九字箴言是:

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而不著急,就是以平靜的心看待人生的起落,默默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是一種安於時區的坦然。

對於這些焦慮的學子們,我想送給你們自己喜歡的一段話: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當命運為你關上一扇門,另一扇就會打開。

所以,放輕鬆。

路是直的,彎的,取決於行走它的人。

你沒有落後,亦沒有領先。

因為,在你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是剛剛好的安排。

疫情過後:你根本不知道,中國這2億人到底有多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