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原油”崩盤——一場對全球散戶的精準收割

近日媒體報道稱,部分中國銀行原油寶投資者不僅本金虧完,還可能倒欠銀行200%的本金,引發廣泛關注。


而事實上,在今年原油價格不斷下跌的背景下,不光抄底原油的中國投資者越來越多,在交易工具更多的海外市場尤甚。

所有人如今都面臨著同樣的疑問,國際油價跌至個位數還沒見底,現在連0都不是底了,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在認知被接連刷新的背後,實際上是全球散戶集體遭到空頭收割,而其中關鍵除了原油市場基本面持續惡化,還有一般投資者根本無從知曉的複雜金融交易規則

在近日不斷刷屏的全球最大原油ETF身上,這些呈現的淋漓盡致。

在WTI期貨到期以實物交割的規則下,美國原油存儲空間的匱乏,讓近月合約面臨必然遭到拋售的死局,這也讓空頭迎來千載難逢的饕餮盛宴

繼5月合約歷史性跌至負值之後,6月合約成了空頭的下一個絞殺目標。那些不明白交易規則加速湧入抄底的散戶,也成了待宰的“肥羊”。

疫情帶來的需求衝擊一日不緩解,原油庫存危機一日不好轉,散戶在貪婪的機構面前就毫無招架之力。

收割才剛剛開始。

01

刷新認知

在國際油價持續數月下行,尤其是近期接連暴跌後,抱著“別人恐慌我貪婪”心理的大量散戶,似乎看到了“發財”機會。

對於他們而言,最簡單的參與方式,就是既方便買入,平時波動又不大的原油基金。

在美國,這以United States Oil Fund LP (代碼:USO)最為知名,這是目前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一隻跟蹤WTI原油期貨價格的ETF。

然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們所持有ETF的底層資產價格不僅可以跌到0,甚至還能跌到負值。

這一切都在短短數天之內發生:


本週一,WTI 5月合約收報-37.63美元/桶,為歷史首次跌入負值。
隨著5月合約在週二到期,恐慌下跌很快蔓延到6月合約。週二WTI 6月合約三次暫停交易,一度跌逾67%創盤中新低。

02
幻想賺兩倍


油價的下行,伴隨著散戶的不斷抄底。而在近期史無前例的快速暴跌中,抄底速度也水漲船高。


在今年1月底,USO的資產規模還僅為20億美元。但截至上週五,USO的資產規模已經膨脹至43億美元。


而其中絕大部分新增資金,正是來自於上週,當週USO資金流入高達16億美元,為這隻ETF自2006年成立以來單週最高紀錄。


4月21日,由於單位淨值暴跌25%,該基金規模驟降至29億美元。但從份額來看,4月21日還出現了淨流入。


這些資金來自什麼樣的投資者?


這些人大量對市場根本不熟悉的普通散戶。有媒體報道舉的例子,鮮明展現了這一投資者構成。


在密蘇里州的某一處農場,一位從事貨運代理工作,同時還兼顧玉米和大豆種植的Adam Masten,就因為注意到數月來油價連續下行,因而覺得這種跌勢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就拿出2000美元投入原油相關期權以及看漲原油的ETF。


Masten表示,他此前從未碰過原油交易,近期注意到關於原油需求低、供應高,以及存儲空間吃緊等的報道,但是覺得油價不可能一直處於這樣的低位。


在他看來,如果油價能重回40美元/桶,也就是3月初的水平,他就能賺一倍,如果回到50美元/桶,他就能賺兩倍。


“我可能入場有點早,但是隻要需求回來了,USO也會漲回來的。”他表示。


03

生死逃亡


對於USO這類原油ETF來說,它們更像是國內常見的掛鉤原油或者黃金價格的“紙原油”和“紙黃金”。


USO主要持有WTI近月期貨合約,在合約交割日到來之前,會按照既定計劃換倉,不會真正持有到期然後進行實物交割


在負油價零油價的情況下可以閉著眼撿錢的,只有那些可以找到庫存和運輸途徑的大型美國公司。


這一點與布倫特原油完全不同,它是以現金結算,而WTI原油期貨則是以實貨結算。


在庫存空間不足,沒有人願意當多頭的情況下,ETF原油基金就天然容易被“逼倉”——無法出脫手上的頭寸,這成了USO的先天缺陷。


對於週二剛剛到期的WTI 5月合約,USO按既定計劃應該於4月13日之前將倉位全部轉移至6月合約。而對於6月合約,USO則需要在5月5日和5月8日之間,將倉位全部轉移至7月合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5月合約已經到期終止,但其暴跌的影響卻持續了下來。週二WTI 6月合約三次暫停交易,一度跌逾67%創盤中新低。


截至週一,USO持有的WTI 6月合約相當於1.37億桶原油,在芝商所集團旗下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全部WTI 6月未平倉合約金額中,佔比約為24%。

在週二美股盤前,USO曾暫停交易,恢復交易之初跌幅為24.5%。美股盤中USO跌幅達到38%,隨後再度暫停交易。最終,USO週二收跌25.07%,收報2.81美元,創歷史新低。


如果WTI 6月合約重演5月合約的悲劇,那麼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USO甚至還沒來及換倉到更遠月份的合約,其持倉資產淨值就已經跌到了0。


值得注意的是,在面臨存亡危機之際,USO已經在展開自救,即便遠期合約升水嚴重,儘早以更高的成本換倉到遠月合約也成了當務之急。


在週二遞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該ETF管理人表示,由於原油市場出現極端狀況,因此對其持倉進行調整,逐漸退出對WTI 6月合約的持有,轉而投資於到期時間更遠的合約,甚至還會考慮其他類型的能源衍生品。


USO表示,目前55%的資產為WTI 7月合約,5%的資產為WTI 8月合約。週二當天,USO已經拋售了部分WTI 6月合約。


此外,USO還表示自4月22日起,它可以任何比例投向任何月份的上述原油期貨合約,或投資於其招股說明書中描述的任何其他允許投資,而無需進一步披露。


這一舉動可能將令得它的組合行蹤一定程度上被隱藏,並降低被狙殺的可能。


不過因為受制於契約,USO只能專注在WTI原油期貨中短期合約上。


更糟糕的還有,即便不考慮基金契約要求,USO的持倉目前很可能佔到相關原油期貨品種的相當比例,如大規模的拋售某合約,也很容易引發相關品種暴跌。


此時空頭已完全佔據優勢,而USO的處境已經相當危險。

“紙原油”崩盤——一場對全球散戶的精準收割

USO基金已經竭盡全力的做調整,這些行動不僅將關係它自己的命運,也將關係到投資它的投資者和其他FOF基金的命運。

“紙原油”崩盤——一場對全球散戶的精準收割

微信號“資事堂”根據一季報信息不完全統計現實,目前至少有6只國內的QDII產品持有USO,其中三隻基金持有USO的佔淨值比超過18%。


“紙原油”崩盤——一場對全球散戶的精準收割


04


扭曲的市場


散戶的瘋狂,已經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而原油ETF本身的設計問題,也成了本次恐慌出現的根源。


因為持續飆升的資金湧入,USO預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的份額已經全部用光沒有剩餘份額也意味著,它將無法繼續增加對WTI原油期貨的資金流入


週二,USO已申請新增發行40億份新份額。不過這還要等待監管批准,在這之前,USO將會和一般的封閉式基金類似,將很難繼續反應底層資產,也就是WTI原油期貨的價格變動。


這意味著什麼?


通常情況下,ETF發行人會向所謂的“授權參與方”(authorized participants)提供份額,後者作為中間人賣出ETF,同時購入底層資產,這中間的價差構成他們的無風險套利


在這個過程中,ETF的價格就和其資產淨值保持同步。


但是,在“授權參與方”沒有額度發行新的ETF份額時,這個套利機會就被打斷了。


因為市場對這種ETF的需求依然高企,因此二級市場上ETF自身價格可能會得到支撐。但是因為無法發行新份額,“授權參與方”這種做市商就沒法繼續購入原油期貨用來交換ETF份額。


這也就意味著,底層資產,也就是WTI原油期貨依然面臨下行壓力。而如果WTI繼續走低,那麼即便ETF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有一定的支撐,也一樣會受到牽連。不過總體上,因為與底層資產價格的脫離,這一ETF很可能出現較大溢價。


這種結構也被不少分析師詬病,認為正是由於這類ETF的存在,導致原油市場價格與基本面進一步偏離。


RNC Genter資產管理公司CEO Dan Genter表示,原油ETF不會參與實際交割,它們引發的市場扭曲是目前最大的問題。他稱:


之所以出現恐慌,是因為有人投資了這種商品,但是最後卻不要交割,他們也沒有交割的空間。於是,突然之間,你

05


05


空頭的活靶子


從ETF的運行機制來看,USO近期暴跌背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根本不知曉的複雜機制,讓散戶成了空頭的活靶子。


早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美國資管公司Bogan Associates分析師就曾撰文指出這種機制的缺陷。


他當時提到,ETF被大量散戶以及一些機構投資者當做低成本和高流動性的投資工具,在這一點上,ETF做到了。


但與此同時,在對沖基金以及其他一些希望對沖整體市場風險的投資者那裡,ETF也是極為流行的對沖工具


對於這些人,ETF的吸引力就在於,他們可以很簡單的就能用它來做空整個市場,來進行對沖。比如在做空標普500指數時,不需要對500只股票全部逐個做空。


正因如此,ETF就成了做空者廣泛使用的對沖工具。而很多ETF在設計之初,就故意在提供這種便利以吸引空頭。


對於做空ETF的人來說,實際上他們製造出一種再抵押的效果,憑空發行大量根本沒有底層資產對應的ETF份額,讓接盤者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陷入其中。


他當時報告寫道:


儘管ETF持有人認為,他們持有的份額代表著對相應指數中底層資產的所有權,但這些底層資產卻並非真正存在。


因為某些ETF會存在大量的空頭倉位,於是就在底層資產相對應的ETF實際持有人之外,憑空創造出了大量新的“持有人”。


你可能會問,這怎麼可能?


ETF自身的認購和贖回機制意味著,空頭在做空某隻ETF時,根本不用擔心借不到做空標的的問題。他們在未來總能通過購入ETF份額,來平掉空倉。


從本質上看,對於ETF進行裸做空,似乎根本就是無風險的,因為做空者總是可以在未來通過認購來平倉。


這也導致對於一些ETF來說,與他們的剩餘份額相比,未平倉空頭倉位異常的高。對於每一份被做空的ETF,就會產生一個新的與之對應的“持有人”。

這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做空者,ETF發行方發行的每一份ETF都會有底層資產對應,這些資產也都和ETF持有人持有的份額相對應。


而做空者的加入讓整個體系變得複雜,他們可以在現在時點憑空賣出ETF份額,未來以低價買入平倉,從而獲取利潤。而由此產生的ETF份額,是沒有底層資產支持的。


但是對於購買ETF的散戶來說,他們無從分辨所購入的ETF到底是來自發行方,還是來自做空者。因而,這些ETF有沒有底層資產支持,也就無從分辨。


這就讓整個市場存在相當大的交易對手方風險,因為空頭憑空創造了ETF份額,一旦出現贖回潮,ETF發行方根本滿足不了贖回需求,進而“擠兌”就會出現。


這種複雜機制對於散戶來說是相當殘酷的,正如專門做ETF資產組合管理的Astoria Portfolio Advisors的創始人所言:


散戶購買原油ETF認為是在抄底原油,認為原油ETF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跟隨油價回升,但他們並不清楚原油ETF的運作機制和價格背後的複雜驅動機制。

說到底,空頭們此次之所以能夠大肆收割散戶,本質上還是因為專業機構和小白散戶之間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對稱。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機構們利用對規則和金融工具的熟悉,將“人傻錢多”的散戶按到砧板上放血。這樣的故事在金融市場一遍又一遍上演。


但和金融市場截然不同的是,在商業消費領域,用良好的品牌和聲譽打破信息不對稱,公開透明童叟無欺,才是優秀企業制勝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