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騷”韻

宋詞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

宋之“騷”韻


“騷”乃古文人墨客特有,亦有曹孟德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之慨;青蓮居士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之豪與無奈。再或是蘇東坡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之哲理。

其鄙人以為,其“騷”宋詞當之以最。陸蒲之曾說:“雅正為尚,仍詩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詞”。宋詞之“騷”正是詞逐漸向詩靠攏的一個過程,努力跨越“言志”與“言情”界限的過程。亦或是堪堪幾筆描繪出不同之景、之意、之境。

宋之“騷”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的“以詩入詞”,把詞家的“言情”與詩人的“言志”很好結合起來,文章道德與兒女私情並見乎詞,在詞中樹堂堂之陣,立正正之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易安居士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極富藝術感染力。可為妙哉,妙哉。

宋之“騷”韻


宋詞題材從集中於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與“豔情”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而轉換將豔情的表述蓄化、朦朧化,似有興寄,讓接受者產生無限言外託喻之想。且將字面、句子、聲韻皆加以鍛鍊,使其具有典麗高雅之風貌,。“去俗復雅”的過程正是宋詞之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