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紅塵裡的多情男人——納蘭容若

煙火紅塵裡的多情男人——納蘭容若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因此我認為,讀後感是在客觀因素裡產生的主觀判斷,是通過聯想自己的人生產生出的思想蛻變。

這一生或許會讀很多書,但很少有能令你讀完之後久久不能釋懷或忽然就豁然開朗的文章。前不久,我通過團委的流動書屋看到了一本《納蘭容若詞傳》,細細品讀之後,彷彿一下子就回到了幾百年那個煙火紅塵裡。納蘭容若,一個30歲就英年早逝的絕代詞人。之所以稱他為絕代詞人,是因為在他之前有”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的易安居士;還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李後主。而在納蘭公子寫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之後,數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上演了多少轟轟烈烈,悲歡離合,竟無一人可以將愛情詮釋的那麼入木三分,那是滿含悲涼的一種領悟,說不盡的刻骨銘心,是極盡悲傷後無可奈何的絕望。

佛家有云: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愛是三生孽緣還是飛蛾撲火,沒有人知道也不需要知道,這世間的愛,是最容易產生的情愫,卻也是最難得到的安慰。彷彿煙花一瞬,因其短暫而美麗,又如水火交融,因為難耐而痛苦。然而偶然邂逅了,就那麼自然而然地相愛了,在妙處難與君說的玄妙中沉醉了,幾經輾轉,纏綿悱惻,到最後漸漸地習以為常了,就像面對自己那樣慢慢地習慣了對方,海誓山盟也好,生死不渝也罷,到最後誓言變成了失言,沸騰終歸於冷卻。連佛家都有這樣的感慨:如是我聞,愛是恨的來處。


煙火紅塵裡的多情男人——納蘭容若

有人說:結婚是因為互相誤解,而離婚卻是因為相互瞭解。多少人在時光裡慢慢地轉變了,人本身就是善變的載體,愛是互相產生的,如果善變在雙方的心底深處流轉,那麼結局通常是勞燕分飛,西風凋碧樹。到最後,徒留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感嘆。

其實故人心易變,只不過是得到後不懂得珍惜罷了。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消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這是納蘭的一闋描寫相思的詞,看得出來,得不到的總是讓人祈望,那是一種遺憾終生的殤,留給世人“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懸念。納蘭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一生富貴,一生多情,可能因其多情,造成了多情反被多情誤的尷尬境地。

安妮寶貝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佔有,不要渴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到意義,那是註定要落空的事情。而應該是,我們兩個人,並排站在一起,看看這個落寞的人間。然而這樣的愛情是不會發生的,愛是付出也是佔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只有在心中有了希望的時候,才能風一更,雪一更,無論鄉關迢遙,只盼相逢。


煙火紅塵裡的多情男人——納蘭容若

一生何其短,除去懵懂無知的年少和垂暮病榻的煎熬,這一生留給愛情的時間有多少?愛情也是有生命的,是需要用珍惜來維繫的。像納蘭深愛的表妹那樣有緣無分空痴想,還是令納蘭遺憾的沈宛那樣有分無緣暗淒涼呢?也別怪命運多舛,如果一個早一步,一個留一步,結局可能不會是那樣的悲情,所以這都是不懂珍惜的代價。

看過很多煙火人間的悲歡離合之後才發現,平淡如水的生活也是很難得到的,雖然生活很多年後會沒有激情,卻容易產生口角,所以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句簡單的話,並沒有人真正明白其中的含義。

兩個相愛的人,要懂得珍惜,所謂珍惜便是一種改變,是為了適應對方改變自己,那種改變就是付出。懂得珍惜便要懂得彼此遷就,有人說,要適應這個社會就要學會遷就,那麼對於愛情為什麼就不能遷就呢?愛情如果真的那麼重要,為什麼要肆意踐踏?也許,真正的愛情就是幾經風雨之後,相互攙扶的勇氣,沒有了轟轟烈烈,但終能至死不渝的決心。

始終在羨慕那樣的場景,兩個人不離不棄,每逢吵鬧都能及時在情緒中淡化,陪著彼此,過煙火紅塵,萬家燈火的簡單生活。忙的時候相互問候,忙完了相互體貼,在閒暇的時候相擁走在夕陽裡,在溫馨的時候一起端一杯酒,沉醉在溫情的細語裡,早上醒來,青春不再年少,但有人延續我們青春的腳步,我們應該告訴他,要珍惜生命賜給我們內心的那個房間。那個房間很小,那裡只能住得下一個人,所以要珍惜那個人。因為除了那個人,那個房間將永遠不會有愛情。


煙火紅塵裡的多情男人——納蘭容若

恨相逢,紅塵瑣事織心結,憶不起流年如夢。多少情斷恩怨中?朝朝暮暮,蒼茫天地尋無路。

嘆別離,幾番緣起緣又滅,憑誰憶痴心枉送。回頭嗚咽秋風冷,如泣如訴,茫然此生難回顧。

盼相聚,又怕糾纏留心悸,問此生誰來捉弄?往事無非一場空,庸庸碌碌,萬念心河情難渡。

祈心願,連理枝頭鳳雙棲,戀紅塵華胥有夢。星月無邊楊柳風,如花似玉,愛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煙火紅塵》,為納蘭容若也為這淒涼的愛情做一個紀念。富貴如納蘭公子,一生多情卻一生為情所困。如果我們能用感恩去對待人生,用珍惜去對待愛情,我想,我們不會再有近來怕說當時事,夢裡雲歸何處尋的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