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最美的风景,在初见时惊鸿一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每次旅游,最开心的时刻,不是徜徉在山水间,不是登凌绝顶之时,更不是离别时的最后回眸,而是刚到目的地的那个夜晚。总是兴奋异常,半夜睡不着觉。于是湿情——“诗情”大发:烦心归何处,双耳觅清流。夜眠无多梦,身在仙山游。《夜宿庐山》

我住在会议旧址边上的小旅馆,阁楼榻榻米,夜晚可以看见星空,关灯可听溪流。第一晚,太兴奋,凌晨4点醒来偶得几句小诗:小楼清苑枕溪流,山风探窗晨霭柔。暖灯朦胧梦方醒,夜半双星插窗斗。——《庐山小楼听溪》我这几句蹩脚章句,只能算触景生情,发发感慨,算不算什么好诗。

庐山留下过历代文人1万多首诗词,除了我们熟悉的李白,苏东坡,粗粗看来,最喜欢的还是朱元璋写的这首:

庐山诗 [明] 朱元璋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其中“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气势横贯宇宙,真不愧帝王气象。这首诗词,不比李白那样夸张,也不似苏东坡那般哲理,却是用十分写实的笔法,把庐山真实的景观,像写实风景一般呈现,而“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十分准确地表现了庐山宏大的气势,横贯东南,把庐山作为南方山岭的特点表现恰到好处。最后一句“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更是成为庐山地接导游的必备词。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朱元璋游庐山是认真的。兴许,这位一辈子勤政的皇帝,和我们一样只是路过抽空上庐山玩玩,才有“美景一时观不尽”之感慨。

上庐山到底看什么?

真的很难说。跟导游也好,自己规划也罢,玩一天下来,庐山兴许会让你失望。尤其是西线,基本没有什么大器的风景:花径——还不如杭州的西溪花朝节好看吧。仙人洞——真的很小哇。最搞笑的是大天池——是天池寺门前的2*6㎡的一口泉水。像古时候,客家人造房子预留的天井大小。龙首崖——就是一处悬崖,要跑到山谷才能看到所谓的龙首。要我说,龙首崖看的不是龙首,而是对面的群山,是为数不多可以远眺庐山真面目的地方,也是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的视角。

西线不好,那就看东线吧

年轻人出游,基本不用跟导游。一到酒店,前台小姐姐,就送给我们一张地图,并根据我们2天的时间,规划好了浏览路线。只可惜,小姐姐高估了我们的体力,东线第一个风景,推荐我们去看“三叠泉”。

东线所有观光车上,都有一句口号“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怀着兴奋的心情一早出发,凭观光车卡,可以随便坐车去三叠泉。庐山的旅游车安排,的确是国内一流,调度快,一票通,70元可以玩七天,随便坐车。

照片中看到的三叠泉,都是仰望的视角。我以为要爬山上去看。实际却是,我们先从山顶下车,然后坐一段轨道缆车(50元),然后在步行1千多级台阶,走到谷底看三叠泉。OMG!!!看完三叠泉,沿河谷往下走,就出了旅游区,走到九江去了。所以,看三叠泉前,还得买一张返程卡(2元一张),看完再爬行1千多级台阶,回到庐山景区。这一趟,就耗尽了我3天的体能。阿弥陀佛!实在不划算。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最佳路线应该是:先看五老峰,爬完五老峰,一路下行,就到了三叠泉。看完三叠泉,返程路过含潘口,一路很平,凉风习习,远眺鄱阳湖,心旷神怡。

目前,庐山可看的名胜也就是这些了。其他美景,需要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因为,庐山可游览的面积太大了,一个人的体力,很多美景压根看不到。比如,我想去看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东边,快到山脚下。一趟一天来回都不够。也难怪朱元璋发出“美景一时看不尽”之感慨。也难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庐山真的太大了,想跳出去看真面目,也做不到。而庐山最美的云雾,要缝阵雨之后,或早上多云雾的天气才能看到。这就要看缘分啦。

庐山的云雾茶,似乎不好卖。

庐山地气好,植被丰富,地势高,又没有什么污染,云雾茶品质肯定不错。只可惜不会宣传。市场经济时代,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太多。以龙井茶为例,杭州的大部分龙井茶其实是临安,富阳等周边地区产的,不是真龙井,很多商家卖的还是陈年老龙井茶。虽然如此,但凡外地人来杭州,总要带几罐假龙井回家喝喝。我就不信,庐山的云雾茶,会比假龙井差。

一品黄山,天高云淡。这句slogan很妙地把黄山烟,抽出了神游天地外的心境。

庐山云雾茶,却没有好的卖点。景区的大爷向我推荐说:50元三罐,要不要,很便宜的!

在市场竞争中,便宜从来都不是卖点,只这是促销手段。卖点才值钱,促销手段只会让商品,越来越贬值。

我对老婆说,庐山的云雾茶应该写一句slogan为:天下第二好茶。

这样不管谁,听到这句话,都会买几罐回家尝尝。哈哈!

云雾茶归根结底,没有在消费者心智中,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心智定位。

云雾茶,和庐山的诗意有天然之合。“诗和灵感的天然之作”也许这个定位更适合云雾茶。

slogan可以写作“冲泡诗意生活”——庐山云雾茶。

古人喜欢到处乱题诗,我不敢脏了人家墙壁,却喜欢到处给人想广告语,哈哈!

从会议旧址,看庐山最好的市场定位

昨天说,庐山适合恋爱。其实,庐山更适合开会。从经济开发角度看,庐山没把自己定位成“会议旅游名山”实在可惜。在四大名山中,庐山天作之合适合长期度假。山上一切尽可自给自足,打造成会议名山再好不过。

庐山脚下十分钟可上高速,浙江,上海到庐山开车也不过6小时。现在又通高铁。如果庐山定位为“会议旅游名山”,当地政府再上下动员一下中央组织部,把G20,各国经济论坛啥的搬到庐山开几次,这个江湖地位立马就确立了。

无论民国时代,还是新中国时代,都在庐山开过著名的大会。这次有幸住在会议旧址旁边。庐山大厦,原先是蒋先生训练军官的地方,后来又在那里发表了著名的“庐山抗日宣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历史的强音,余音在耳,振聋发聩,看着庐山大厦令人心潮澎湃。毛主席也喜欢庐山,许多地方都有他的合影。人民歌剧院就在边上,著名的庐山会议,也就是彭德怀进万言书的那段历史。

我是江西人。但我不喜欢“江西老表”这个标签。老表给人的印象是——卷着裤腿,刚从水田里上来,脚上还沾着泥巴——很朴实,但也很笨拙。江西不只是老表。历朝历代江西都人才辈出。江西吉安,更有庐陵一时盛汉唐。江西赣州宁都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却在康熙年间,康熙征召“博学鸿词科”的名单中,便有宁都人,魏禧。

从安徽到九江,交界隧道,江西界隧道一侧明显灯光更暗——没钱,舍不得开灯。江西这么多年,经济一直落后周边省份,广东,浙江自然没法比,安徽,湖南,湖北也赶不上。混到如今连贵州都不如。贵州,一个比江西还山的地方,却结合自身优势,搞起了大数据经济!迸发经济新活力,实在令人钦佩。反观江西天天宣传——风景这边独好——只是银子少!

不要怨天不赏饭吃,分明是自己不争气。

浙江的乌镇,可以搞“世界互联网大会”——还是永久会址。一个古镇,为什么可以搞这么时兴的产业?关键是于打开思路。思路被山封住了,经济就搞不活。浙江人的思维,像乌镇的水一样,条条航道都相通,相连。江西人的思路,却像山一样,每一座都互相阻隔。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庐山最坑的一个景点叫大口瀑布。我们分明买了景点160的门票,去看大口瀑布,首先要花50元坐缆车,然后到了大口瀑布才知道要再买32元的门票。而大口瀑布的景观压根不值32。地方小,景点小,可观览的地方少。这一趟82元,十足是个大坑。这就是江西人小心眼的地方。脑筋打不开,喜欢赚小便宜。另一个很糟糕的现象是,在景点的最佳拍摄位置,景区竟然包租给私人,搞现场拍照合影。景点在大家的,凭什么在最美的位置,占一块用于搞私人营业?

所以,我说,江西人的思维就像山,每一座都互相阻隔。

您越是这样搞,游客越讨厌,口碑越差,以后来的人越少。游客体验差,对周边旅游商品,和其他旅游服务,就越不感冒,你推销啥,人家都不买。恨不得早点下山走人。

寂寞无人处,有最好的爱国教育

爱国就去买华为手机。

我既有iPhone,也有华为手机,但跟爱国无关。

去过很多历史纪念馆。没有一处令人满意。我会认真看那些介绍文字,看历史文物,但激荡的心情,在片言只语前,显得太单薄。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庐山抗战。多么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处活历史。偌大的纪念馆,里面的展览却空空荡荡,几个KT板,几个液晶屏幕,几把生锈的刺刀就是全部的内容。多少伟大的历史时刻在这里发生,这几栋建筑,见证了多么伟大而振奋人心的历史,却一笔带过,空空如也。全国抗战宣言在这发表,国共合作在这促谈,万家岭大劫,几乎团灭日军3个师,歼灭日军16000多人,庐山抗日孤军在这誓死保卫,日军在庐山洞里杀害50多么村民!这一切除了几句印刷模糊的文字,再无更多介绍。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游客没有几位能耐心看懂文字,这里却成了民国建筑风情观光景点。大家只知道这里的建筑很漂亮。

门前的四个血红大字,却令我震撼“必恭敬止”。我对老婆说,如果让我来策划这个纪念馆。首先,所有游客,到这里,必须先,入门三鞠躬,再面对抗战英雄名字,默哀1分钟。然后进馆游览,用声音循环播放“抗战宣言”。把当年国共,以恩来为代表的谈判场景,可以用泥塑场景还原,或用全息投影还原。再向社会征集当年发生在庐山的抗战文物。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游庐山,到底看什么?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石刻上的文字:寇犯中国,九江相继失陷,余奉命率部,固守庐山,顾此白山黑水,悠然生敬,因题四字,合取诗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之义,愿此志与名山同垂不朽云耳。八一三周年纪念日新建,胡家位敬题。

备注:胡家位是庐山守军的指挥者之一、江西保安第十一团团长,江西新建人。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舅舅是国民党上将、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作为军人,胡家位当然知道孤军守山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他想调换一个位置,并不是什么难事,但他更知道,什么是一个军人的职责和使命。在纪念上海“八一三”抗击日军周年之际,在炮火纷飞的庐山,胡家位题下这幅石刻,表明自己要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恭敬之情化为杀敌的动力和勇气。

在游客匆忙的脚步中,这块碑刻,显得寂寞无人问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