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一、避開陷阱是狩獵的前提

野獸落入陷阱,是因為它們置身陷阱而不知。人被同夥算計,是因為他們身處險境而不覺。那些深受錢財所害的人,一切皆因“欲”字起,一切又因“貪”字終。

有一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想要塊地。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走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就是你的了。然而,太陽落山了地主仍沒有走回來,因為他走得太遠,累死在路上了。

這是個典型的因貪財而喪命的故事,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並不多見,然而那些只看見眼前利益而不去考慮身後災禍的人,在我們生活中還少嗎?如果說生活處處是陷阱, 確實有點危言聳聽,然而,許多利益的誘惑,不是正在起著陷阱的作用嗎?陷阱有人為的、有自然的,有他人設的、有自己促成的,只有我們抵禦住各種利益的誘惑,才能避免落入各類陷阱。

戰國時代,吳王準備攻打楚國。有位年輕的侍衛想婉轉勸諫,便連續幾個早上在後花園轉來轉去,衣服讓露水全部沾溼。吳王便問其故,他回答說:“我在觀察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樹上有隻蟬,它高居歡唱,喝著露水,卻不知螳螂正躲在後面打著它的主意。螳螂弓著腰,舉雙臂,正準備捕蟬,卻沒料到黃雀正悄悄站在它身後嚥著口水。黃雀伸長脖子去啄螳螂,卻不知道有人正站在樹下,舉著彈弓在瞄準它。這三種小動物,都只看見眼前的利益,卻不知潛伏在身後的禍患。”吳王聽後笑道:“很有道理。”於是決定立即罷兵。

“有利”往往兆示著“不利”, 成功常常隱藏著失敗,一種傾向往往掩蓋著另一種相反的傾向。我們在謀利之時,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切不可因貪小利而吃大虧,貪眼前之利而貽身後之患,狩獵不成反而落入陷阱。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二、才華展現莫錯過良機

雨天聚水容易,才華展現切莫錯過良機。一群人站在岸邊想過河,一條小船劃了過來,有人走了上去,又有一條小船划過來,又有人走了上去。最後只剩下一個人了,最後一條小船,艄公請他上船,那人卻說:“我在等待著大船,像我這樣胸懷大目標的大人物怎能和那些人一樣坐小船過河呢?”時光如梭,轉眼就是一年,那人仍舊在那裡擺著大架式,他和他的“大目標”依然等在岸上。終於有一天,一條很壯觀的大船駛來。他急忙走上船去,看見從船上走下很多乘客。他認出,這些乘客都是當年乘小船過河的人,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說明他們這一年來在河對岸的收穫不小。

大是由小積聚而成,一味地舍小求大、好高騖遠,到頭來只能是兩手空空。機遇不等人,小利益也並非天天都在找你。況且如果沒有把握小利益的經驗和能力,當大利益突然出現時,誰敢斷定它就非你莫屬?因此,正是對機遇的把握使得成功者與平庸者拉開了距離。

成功者和平庸者都曾有過宏偉的志向,但成功者注重把它付諸行動,平庸者注重把它珍藏於想象。

成功者和平庸者都在不懈努力,但成功者在努力地創造成功的機遇,平庸者則在努力地尋找失敗的理由。

遠大志向固然是大有成就的前提,若不能根據自身條件和客觀環境的變化進行不斷調整,我們就會一事無成。“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如果在不知是“花不開”的地方栽花,我們可以原諒自己的無知,但是,當明明已經看到“柳成蔭”的結果,卻非要砍掉柳樹去栽花,我們就不能再為自己的愚蠢尋找任何開脫的理由。

我們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 時勢為偉大的成功者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對他們造就了制約空間。“識時務”就是要正視社會的需要,根據人民的願望制定計劃、構思理想。只有符合時勢發展規律的計劃才會圓滿實施。只有自己的宏偉藍圖得以實施,你才能無愧“俊傑”的稱號。

領袖之所以成為領袖,不是因為他有三頭六臂,而是因為他代表了大眾,因此才會獲取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戴,將他宏偉的計劃進行到底,否則就會以失敗而告終。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繫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三、調節好財富的出口,方能噴射出快樂之花

船舶停在港灣,其活動受到約束。湖泊與江河相連,江水盛則入於湖泊,江水少則湖泊注入江,湖泊之水起著調節與節制的作用。

如同船兒航行太久了需要回到港灣休整,人拼搏時間長了也需要通過娛樂使身心得以放鬆。然而,無節制的娛樂效果卻恰恰相反,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凡事都要講究個“節”字。

古代有位國王,喜愛上了一位美人。這是一位罕見的冷美人,平時總是一臉的嚴肅。國王為了博得冷美人一笑,可謂費盡心機。當得知美人聽到瓷器落地的聲音就笑時,便把宮中貴重的瓷器都搬來讓美人肆意拋摔;當得知撕裂綢緞的聲音能夠奏效,便從各地找來上等綢緞供美人撕扯。不久這些辦法也都失去作用,最後他不顧失信於天下之大忌,竟然用“烽火戲諸侯”的方式,博得美人一笑,最終落了個國破人亡的下場,成為千古笑柄。

財富如水,只有調節好出口,才能噴射出快樂的水花,使我們的心田得到滋潤;如果不加限制,任憑其隨意流淌或找不到適當出口,便會釀成水患,哪裡還有什麼快樂可言。

有一個富翁揹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覓到快樂的蹤跡,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休息。一個農夫揹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可為何沒有快樂呢?”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擦著汗水說:“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開悟:“自己揹負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他人暗算,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決定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不久他便嚐到了快樂的滋味。

一個窮人能理解富人因擁有帶來的煩惱,而富人卻很難理解窮人所擁有的那些快樂。因為擁有不僅是對物質而言,快樂並非只有一個標準。於是,窮人一心想變成富人,當他擁有更多財富時,卻發覺煩惱並未因此減少。富人不想為財富所困,當他變成窮人時,卻感到快樂反而因此增加。人生之追求,目的無非有二:一是得到想要的,二是享受擁有的。我們中的許多人,總是看中前者而忽視後者,為了達到第一個目的,我們總是肩背重重的行囊,使人生之旅充滿了艱辛。其實可以享受的東西很多,放下就是快樂, 只要輕鬆感知一下四周,我們就會發現:幸福就在眼前。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四、成功是一種境界

沒有誰不想成功,沒有誰不想做一個成功者,然而影響成功的因素又是那麼多,只要有一方面沒有做好便會與“成功”失之交臂,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那個著名的“木桶理論”。一個由長短不齊的木條組合而成的木桶,其容水量不取決最長的那根木條,也不取決於其平均值,而是最短的那根木條的長度。我們能否取得成功,或者說取得成就的大小,不取決我們的優勢、長處,而決定於我們的弱勢、短處。要想取得成功或更大成就,就必須努力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和能量層次,“水漲船高”, 只有這樣那根最短的木條才會增長。如何知道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量層次到達了預計高度,我們只能用“境界”一詞來概括。

有人去廣州一家外企應聘,對於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種種場景考試,這人的表現都讓主考官頗為滿意。最後,主考官突然指著面前的杯子說:“假如我是客人,請示範一下倒茶的姿勢,我想看看你是如何沏茶的。”這人便小心翼翼地按標準禮儀衝好茶,然後一言不發地將茶杯放在主考官面前。正當這人為自己演繹得精湛暗喜時,主考官突然很詫異但嚴肅地問:“你為什麼不說請喝茶? ”這人被怔住了。

事後,這人自我分析認為:因為緊張,因為過於注重過程,居然忘記了最基本、平常的禮貌用語,是自己的不夠從容丟掉了這次機遇。其實,沒有達到主考官要求的“服務境界”才是這人失敗的真正原因。

看來,達不到一定境界就無法取得成功。其實,境界本身就是一種成功。財富多少算經商的成功,數字說明不了問題,你有1000萬,我有1100萬,他有更多,然而,當達到了一種境界時,你突然獲得一種滿足,這就是成功的標誌。明白了“成功境界”的人,才能真正取得人生的成功,到達了“成功境界”的人才能擁有成功的人生。“境界”之內涵真是隻能意會、無法言傳。

孔子到楚國去,經過一片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在粘蟬,粘起來就像拾取一樣容易。孔子說:“你是有技巧呢?還是有道術?”回答說:“我有道術。經過五六個月訓練,在竿頭上壘兩個泥丸而不掉下來,那麼粘蟬失手的機會就很小;壘三個泥丸而不掉下來,那麼粘蟬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壘五個泥丸而不掉下來,粘蟬就好比拾取一樣。我心安身靜,猶如木樁;我手臂執竿,如同枯枝;雖然天地廣大,萬物眾多,我只盯著蟬翼,心無二念,不因萬物而分散我對蟬翼的注意,這樣一來怎麼會得不到呢?”事後孔子對弟子說:“專心致志,聚精會神,不就是指這位駝背老人而言嗎?”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五、有真善美屯儲在心,才算真正的富有

除財富的聚集之外,人生還有一種特殊的屯積,這就是生命能量的儲蓄。銀行的存摺能反映出財富儲蓄的狀況,“心的存摺”呈現的是生命能量的高低。學會用真善美在心的存摺上儲蓄,滴水匯成江河,寸土堆積成山,即便某一天你兩手空空,心的存摺馬上就會使你變得非常富有。

一位小姐在自助快餐廳的餐桌上與一位長者相遇,她擔心老人找不到餐具,便起身幫他拿了一份。老人臨走時遞上一張名片說:“如果以後有需要,請與我聯絡。”這位小姐一看,原來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長。一年後,這位小姐自己開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惟一的客戶突然不要她的產品了。無奈之下想到了那位日本老人,她決定碰碰運氣。沒想到,老人接到電話便帶人來臺灣,在看了她們公司加工的樣品之後,當場就下了足夠她做一年的大訂單。這位小姐在詢問老人為何如此信任她時,老人拿出一本《人心的貯存》, 說:“當初你在芝加哥給我小小的幫助時,你並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回報。就像我在書中所寫:“人心就像一本存摺,只有打開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摺正是用一點一滴的善去積累的。”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六、血汗付出使水增值,愛心投入使錢無價

吃水不忘掘井人,如果知道這井水來之不易,感知到水中蘊含的那份真情,我們就會珍惜每一滴水。如果我們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感知到每一分錢凝聚的汗水,我們就會早些做到自尊、自立。因此,賦予情感,錢財管理才會事半功倍。

在美國,有個11歲的小男孩踢足球,不慎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讓他賠償12. 5美元。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個不小的數目。孩子的父親讓他承認了錯誤,替他拿出12. 5美元,並說:“這錢是借給你的,一年後你要還給我。”沒辦法,男孩開始給人打工,經過半年艱苦的工作,他終於掙到了 12. 5美元,把錢交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他回憶這件事時說:“當時我對父親這一做法非常不滿,認為他太無親情。現在想起來,他的做法太正確了,讓我從小就懂得自立的責任,在辛勤勞動中領悟生活的道理,明白日後的竟爭。”

通過12. 5美元的借與還,里根的父親把人間最濃的父子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確實值得我們做家長的在錢財管理方面好好學習。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七、大智若愚才能減少成功的阻力

輪船觸礁多發生在偏離固定航線之後,尤其是在被新的彼岸吸引之時。有道是眼見為實,我們常常過分相信我們的眼睛,而忽略隱藏在表象下面的諸多因素。地上的路是人走出來的,水中的航線也是船開出來的,就像新水域的探索要注意船的速度和水域氣象一樣,在用智方面一定要注意節度,以免給自己今後的行動帶來人為的阻力。

晉文公和楚國在城濮打仗,楚國的兵力比晉國的雄厚。文公問狐偃道:“楚國兵多,而我們少,怎樣才能打勝仗呢?”狐偃回答說:“我聽說講究禮節的人,不怕麻煩;善於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用欺詐的方法好了”文公把這話告訴了季雍,季雍當然不贊成,可是在當時的情勢下,別無他法,也不得不同意,但說:“把池塘裡的水抽乾了來捉魚,怎麼會捉不到呢?但明年就沒有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木燒光了打野獸,怎麼會打不到呢?但明年就沒有野獸可打了。現在雖然可以勉強使用欺詐的方法,可是以後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的計策!”

“兵不厭詐”, 是說兩軍對壘時戰術上可以使用欺詐的辦法迷惑敵人,並不是指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欺騙,季雍之所以不贊成用“欺詐的方法”,是因為他的目光長遠,明白“欺詐不長久”的道理。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來不顯示自己的智慧,更不可能經常使用容易被識破的“欺詐之術”。

郁離子說:“老虎的力氣,比起人來不是大一倍啊。老虎有鋒利的爪牙而人卻沒有,又加倍了它的力氣了,那麼人被老虎吃掉也就不足怪了。但老虎吃人不常見,而老虎的皮人卻常常睡坐在上面,這是為什麼?因為老虎用力氣,人用智謀;老虎自己只能用它的爪牙,而人能使用器物。所以力氣的作用是一,而智謀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是一,而器物的作用是百,用一敵百,雖然兇猛,但不一定勝。所以人被老虎吃掉的原因,是因為有智謀和器物而不能使用它。因此,天下那些只知用力氣而不知用智謀,以及只是用自己的力量而不善於用別人力量的人,都屬於老虎這一類,老虎被人捕獲而它的皮被人睡坐,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

郁離子又說:“人有智而能自視如愚的,天下不多見。天下少有不自以為有智的人,而不知自己能,別人也能啊。有人用智謀而偶然獲得了成功,就認為唯獨自己能,於是無處不用。等到長久了,即使確實要誠心去行事,人們也認為是在用智了,能沒有窮盡嗎?因此有智而能自以為愚,那麼天下的智沒有能超過的了。······人有作為不可測知的,自以為不可測知的,而不知道自己已被人所測知,所以智者不自認為有智,而後人們就不和他爭智。辭掉那虛名,接受那實質,這才是天下大智的人啊!”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八、利益聯盟必將隨著利益的消失而瓦解

俗話說: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同盟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之上,朋友之交的維持必然依賴相同的收益。世間沒有絕對純淨的水,無私的奉獻只存在於父母對兒女的撫愛。共同受益是同盟的基礎,懂得奉獻才會擁有朋友,學會謙讓才能使友誼長久。

古時候,有位善捕鳥的人。一天,他在湖邊張開羅網,撒上食餌,便躲在葦叢中等待。不一會兒,成群的鳥雀都飛來搶食,捕鳥人一拉網繩,所有的鳥兒便墮入網中。正待他上前按住,忽然整個羅網撲騰騰朝前跳動起來,隨即便騰空而起,原來其中有隻大鳥張開翅膀,所有的的鳥雀都奮力齊飛。捕鳥人便跟在後面緊追。許多行人都笑他太傻,他卻說:“日暮的時候,這些鳥都要各自回巢,方向一亂,鳥網就會掉落地上。”果然,夕陽西沉,整個鳥網便當空落下,捕鳥人連忙撲上去,把所有精疲力盡的鳥兒都抓住了。起初,鳥網在天上飛,乃鳥雀逃生的共同目標之所為。後來,鳥網落在地上,乃鳥雀齊飛的聯盟被破壞之結果。時勢造英雄,誰能描繪出時勢的最佳藍圖,將大家所需利益集於一個目標之上,誰就能將當代精英聚於麾下,成為所向披靡的英雄。

聚集眾人,目標很重要,因為目標是共同利益的凝聚。什麼樣的目標聚集什麼樣的人,聚集人的類別決定統領方式的類型。如果不能對被聚集的人做到妥善管理,輕者聚而不久即散,重者因此釀成災禍。對此劉伯溫在《郁離子》中早有明示:“道義可招引賢士,食糧可引來百姓,深池可引來魚蝦,沼澤可引來野獸,森林可引來百鳥,臭腐可引來蒼蠅,錢利可招引商人。所以善於招引物類的人,各自用他們所喜好的東西招引他們,那樣天下就沒有不可招引來的了。所以不怕他們有不到來的,就怕他們有感到不安的地方。能招引來但不能使他們安心,不如不招引他們,否則就會被他們傷害。”如果不能維護好共同利益的存在,一旦聯盟破裂,其後果要比聯盟形成之前更加令人痛心疾首。

【“財富管理”大屯集】——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30)

丁俊貴

2020年4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