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期權星球專欄 — 權面

解讀 —

市場變化解讀 收益風險歸因分析

交易結構介紹


來源:期權星球(ID:vix-777)


市場終於在一片糾結中度過了貫穿整個四月的震盪反彈行情,行情在糾結中上漲,眼睜睜看著周圍好幾個空翻多的……


在4月的最後一天,我們來聊聊這一個月以來橫豎都躺贏的期權策略:賣出跨式,或叫雙賣策略。


賣出跨式是如何構成的:同時賣出相同數量和行權日的的認購認沽。


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而更加實用的是賣出寬跨式:同時賣出相同數量和行權日的虛值認購認沽。


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簡單理解:只要合約到期時標的仍在上下兩個盈虧平衡點框定的範圍內,策略即存在盈利,最大盈利就是賣沽賣購兩條腿收的權利金之和。


賣跨策略就像一座“五指山”,畫地為牢,把標的這隻“孫猴子”壓在裡面,只要這“孫猴子”不跑出來,那這山還能成為一個“風景名勝”,我們可以坐收“景區門票”(權利金),可謂風光無限;而這“孫猴子”一旦跑出來了,那這“五指山”可就成了妥妥的負資產,風險無限咯。


上面的這些,應該就是每一本期權教科書都會寫的內容,由於其盈虧圖是圍繞兩個字畫出來的——“到期”,也就是說要等到期權合約到期時,標的價格塵埃落定,你才能知道你賺了還是虧了,可以說只是一個策略運行到終點時的時間切片,所以是無法反饋這個策略在存續期內的盈虧信息的。在實際的交易中,除了策略的基礎概念,你更應該關注的是存續期內組合策略的盈虧變化。


在過去的這一個月,如果你在4月1日滬深300ETF3.7元時分別賣出一張300ETF4月3.9購和4月3.5沽,並持有到期,我們來看看直到4月22日,策略組合在存續期內的盈利變化:


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我們結合下圖波動率指數和標的K線來看:


4月1-2日,300ETF雖然漲幅達到1.3%左右,但得益於波動率的快速下降,賣購這條腿並沒有明顯虧損,而賣沽這條腿蹦躂起來貢獻了相當的盈利。


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4月2-3日,300ETF有所回調,同時波動率企穩,由於策略組合的Delta略微為正,所以隨行情回調;


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4月3-13日,波動率繼續快速下降,大大加速了賣跨收益的積累,到13日,策略盈利已達到645元/張,相當於策略最大盈利的88%,而此時距離行權日還有9天,可以算是已經完成“收割”任務,之後不管是從容地換倉還是平倉休息,或者有把握的話等手裡的期權合約“慢慢變老”,拿掉剩餘的時間價值,都可以算是“躺贏”成功。


如果我們當時對於市場的判斷更加悲觀,賣購的這條腿換成了3.8購,那麼結果是怎樣的呢?


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我們可以看到由於3.8購合約有著更大的Delta,對標的變化的敏感度更高,所以在4月7日300ETF跳空高開之後,3.8購這一腿是拖累了整體盈利的上漲的。


而到了策略存續後期,300ETF上漲至3.8附近時,3.8購變為平值期權,Delta值進一步上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4月13日之後每一次標的上漲下跌都會讓策略組合的整體盈利大幅波動。


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再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當初賣成了3.7購,配合3.5沽做成的賣跨策略到了行權日就沒賺多少錢了,但居然收益還是正的,要不怎麼說賣跨躺贏呢?(前提是行權前就平倉了結了哈,拖到行權就說不準了)


綜上,對於賣出認購、認沽來說,波動率降低,時間價值減少都會使賣出的合約價格降低,有利於賣方更快地產生利潤,是期權賣方“躺贏”的“左青龍右白虎”,結合起來對於賣跨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以上的回顧中,我們還頻繁提到了Delta值,這是在期權定價中用於衡量合約價格隨標的價格變化敏感度的希臘字母,需要補課的朋友請參考:Delta在交易中有什麼用?什麼是Detla中性策略和對沖?


在期權交易中,你的心裡得隨時有桿秤,關注希臘字母的變化,比如在上面的賣跨交易中,3.8購+3.5沽的組合到了後期負Delta很大,你可能得考慮是否需要調整合約使之成為Delta中性。成熟的期權交易者除了在開倉時注重合約的選擇外,需要隨時對其組合進行“校準”,就像汽車故障跑偏後,我們去做四輪定位一樣。


另外既然說到了組合策略,那就得提醒一句,組合保證金這個工具可別忘記好好地利用起來,可以有效地提高資金利用率噢。


賣跨憑什麼能躺贏?


當然,懸在期權賣方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保證金風險,也是需要在交易的過程中隨時關注的,感興趣可以翻以前的就不再這裡贅述了,所以說要“躺贏”其實也不簡單吶……


畢竟如果連這些都不懂,那你憑什麼能躺贏?


五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