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四十餘載,栽種一千五百多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山西平順縣境內有這麼三個鄉,其中是苗莊鄉、北社鄉、東青北鄉。就這麼三個鄉現如今擁有4萬餘畝挺拔密集的復墾參天大樹,正在鬱鬱蔥蔥融入崇山峻嶺,挺立在四周。40年之前,這裡曾是滿山光禿淒涼,令人望而卻步。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讓這裡發生如此大的鉅變,正是40多年植樹不輟的李蘇平。李蘇平出生於1954年,家住平順縣苗莊鄉嶺底村。自上世紀80年代承包荒山以來,他日夜操勞,辛勤栽培,讓曾經的荒山禿嶺、塵土飛揚變成現在的“綠色遍地”。同時他也先後榮獲“長治市勞動模範”“山西省勞動模範”“全國綠化獎章”等榮譽稱號,並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全國植樹造林大會。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咬定青山不放鬆 誓讓“黃龍”變“綠龍”時間追溯到1975年,當年,嶺底村要推薦一位到西北林業大學學習的村民,“當時,老支書找到他說:“村裡人都沒什麼文化,就你上過學,你去學習吧,記住要好好學習,回來造福家鄉!”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蘇平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1978年,經過李蘇平自己的努力,他畢業被分配到平順一中任教,兩年波瀾不驚的任教生涯一晃而逝。1980年學校放寒假,李蘇平回到村裡,老支書再次找到他說:“這次是省林業廳有一個培訓,還是你去學習吧”李蘇平就這樣又一次帶著全村人的希望奔赴省城學習。僅僅短暫7天的培訓,竟然點燃了李蘇平植綠護綠的熱情和決心。到家當天,他就站在村頭,望著成片的荒山禿嶺,李蘇平心想,是父老鄉親給自己的機會,是黨和政府培養了他,不能辜負老支書及父老鄉親們的期望。為了改變家鄉的生態環境,解決好鄉親們地少及生活溫飽問題,李蘇平毅然辭去了公職回到家鄉。1982年,為響應國家“黃龍變綠龍”的號召,李蘇平在村裡承包了5000畝荒山,開始了把荒山變綠洲的漫長征程一把鍬,一把鋤,一隻桶...... 三人一組,五人一組,你挖坑,我扶樹,你填土,我澆水...... 李蘇平帶領鄉親們從山腳下揹著勾毛衣針粗細的小樹苗到四十五度的陡坡上,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晃堅守了幾十年......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剛開始僱的30多個村民,每人每天3元錢的工資,家裡的幾百元積蓄沒幾天就被他用完了。多虧了家人對他的支持,要不然根本堅持不下來。”說起往事,李蘇平對家人充滿了愧疚感。時光大約到了1986年,李蘇平承包的5000畝荒山達到了85%的綠化標準。2002年,在平順縣委、縣政府組織的“四荒”公開拍賣中,李蘇平投資150多萬元,在苗莊鄉、北社鄉、東青北鄉,30多個行政村,依法竟買了近5萬畝“四荒”使用權,並由縣農經局予以鑑證備案,李蘇平更是吃下了政策定心丸……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綠色夢想,這一次,他組織村民成立了3個植樹造林隊,3個護林隊,在太行之巔營造一片又一片綠色之地。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平順境內濁漳河、十字河、虹霓河等河流,都流經該縣境的邊緣地帶,且都在相對高差數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溝谷底空自流淌,歷來不肯光顧千山萬嶺上的瘠薄農田。因此,缺水是植樹最大的困難。“當時,他們最期盼的就是下雨,可最怕的也是雨。”因為雨水會讓這些剛剛種下的小樹苗成活幾率更大,可種樹途中遇雨,卻又是讓李蘇平和隊員最擔驚受怕的。“山路遇雨,泥濘溼滑,不僅行道難,而且稍有不慎就會摔倒甚至是磕碰著。”李蘇平告訴記者,好幾次遇到下雨天,他們都在山上搭個臨時帳篷過夜。 如今,造林隊員們回憶起曾經上山植樹的日子、一起躲雨的時光,彷彿就在昨天,也成為埋藏在林業隊員們6最深處的回憶。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開春到封凍,李蘇平和隊員們常年在山上植樹,一干就是幾十年。現如今,當年只有筷子粗、一尺高的小樹苗,現已長成參天大樹。望著坡度接近60度的茂密樹林,誰都無法想象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十多年前,這些村民是如何僅憑鐵鍬、鋤頭和水桶這些簡單的工具,實現了1500萬顆的綠色夢想。李蘇平的植樹護林隊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把隊員們憂“家人”。

護林隊隊員北社鄉掌裡村閆花青是名低保戶,父母年事已高,他還沒有成家。2003年,閆花青在山上看護樹林時不小心摔斷了腿,李蘇平揹著他走了2公里山路,下山後在村裡找了輛三輪車把他送到平順縣醫院。吃飯買藥、端茶倒水,伺候了半個多月,後來又找人看護50多天,直到他完全康復健康。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山西平順:四十餘載,栽種千萬顆樹木,李蘇平—幹石山上築“綠”

東青北鄉東青北村宋長有是植樹一隊隊員,女兒宋江花在平順一中上學,2010年,因經濟原因宋長有勸女兒輟學,李蘇平知道後,第一時間找到了宋長有,對他說:“現在的社會,不讓姑娘上學怎麼能行,學費我出,以後你姑娘就是我姑娘,有困難找我!”當時,感動的宋長有熱淚盈眶。從宋江華高一到大學畢業,李蘇平每年都會按時把學費送到她手中。如今已參加工作的宋江華,時常給李蘇平打電話噓寒問暖,每次提出要看望李蘇平,他都婉言謝絕。在李蘇平在植樹看護隊裡,有許多適婚年齡的男女青年,李蘇平就琢磨,都是老實憨厚的山裡人,相互介紹認識下,或許能成就一段姻緣,李蘇平就給大家當起了“紅娘”。

“要不是李老,我真就沒有今天!”如今,膝下兒女承歡的宋長平逢人邊誇李蘇平。2005年,植樹二隊隊隊員北社鄉北社村宋長平迎來了自己的大喜日子,在李蘇平的牽線搭橋下,他和植樹隊三隊隊員北社鄉河北村楊愛華喜結連理,成了植樹隊裡的一段佳話。同年,植樹一隊隊員郭先保,也在李蘇平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的終身大事。“這麼多年,申紀蘭大姐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我,她對我說的一句話我時刻記在心裡,‘不是西溝離不開我,是我離不開西溝。’假若離開父老鄉親,我什麼都幹不成。”幾十年來,李蘇平對隊員們不僅是物質上的關懷,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在李蘇平的影響下,大家都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植樹造林的勁頭更足了!

生態改善民生事 最是恆久見真功,春天滿山披綠,夏天綠樹成蔭,秋天層林盡染,冬天白雪皚皚。經過李蘇平及植樹隊員們40年不懈奮鬥植綠,如今連綿群山,實現了從荒山到青山的鉅變。李蘇平還十分熱衷於環保公益活動,當得知長治環保志願者協會建立“環保公益林基地”時,立即主動無償向該協會轉讓1000餘畝林地並提供公益林種植、管護方面的技術指導服務。從荒山變青山,彰顯了李蘇平艱苦奮鬥、不負使命的擔當精神。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生命的象徵。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在山上種活一棵樹,李蘇平矢志不渝,攻堅克難,“背土上山、背水上山、背樹上山”,精心呵護每一棵樹苗成長。如果沒有對綠色的執著追求,沒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果。如今,600多萬株松樹蒼翠欲滴,600多萬株柏樹巍峨挺拔,400多萬株山桃枝繁葉茂.....

曾經荒涼貧瘠的幹石山,如今生長著黃芩、苦參、連翹、黨參、生地、桔梗等幾十種中草藥,野豬、山羊、野兔、獾等十幾種野生動物在群山間撒歡奔跑。村民從山裡採摘中藥材、松菇、松籽、松花粉等林產品,每年的經濟效益達2億元。“建設綠色家園是人們共同的夢想。對於生態脆弱地區,只要科學定位,久久為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我們就一定能推窗見景,開門見綠,享受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福祉。”李蘇平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