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義的追問——《活著》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

生命意義的追問——《活著》

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生命意義的追問——《活著》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

生命意義的追問——《活著》

餘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生命意義的追問——《活著》

《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比如善良的家珍,堅定的陪在福貴身邊,最後卻被生命的苦痛壓得活不下去;比如福貴懂事的女兒,難產而死;比如福貴樂於助人的兒子,獻血卻生生被吸完血;比如福貴小小的外孫,最後卻被撐死······

只剩下他一個孤零零的老頭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相伴,並且是那樣樂觀豁達的活著,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小說通過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複,更加彰顯了活著的意義和難能可貴。

生命意義的追問——《活著》

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生命意義的追問——《活著》

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希望每位朋友都可以好好地活著,努力的活著,有希望的活著,開心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