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不夸张的说,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女孩,

无法抵御Hello Kitty的魅力。

即使你对她无感,

你身边也一定有她的忠实粉丝。


这个集粉色、可爱、萌、少女等等多种代名词于一身的卡通形象,从1974年诞生起,就风靡全球,带动起一场萌系文化,虏获上亿多的疯狂粉丝。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一个带着蝴蝶、甜美软萌的卡通人物为何会有这样的魔力?

丧太久了,需要甜甜的抚慰

回到上世纪90年底。当时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举国上下损失了相当于日本三年GDP的社会财富,房价一下倒退到二十年前。沉重的经济打击,让整个日本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无力感。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此时的日本急需一份舒缓心灵的安抚剂调节情绪,来缓冲节奏快而艰难的城市生活方式,于是一种“卡哇伊”的少女文化被时下的日本年轻人带动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Hello Kitty诞生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大批相应的周边:本子、衣服、钱包甚至还有数码产品。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不仅萌化一大片少女的心,连男性消费者也难逃Hello Kitty的粉色诱惑。你知道吗?世界上拥有最多Hello Kitty周边的人,竟然是位可爱的大叔。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他收藏了上万件Hello Kitty的周边,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梦幻乐园,将萌进行到底

到了1990年,全球第一家Hello Kitty乐园落户东京,对于广大的Hello Kitty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美好的童真世界。

在为粉丝造梦这件事上,东京Hello Kitty乐园做到了极致,事无巨细地打造这一个极致的梦幻乐园。

01.完整的人设规划

三丽鸥的每一个IP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在东京的Hello Kitty乐园里,每天都会有他们上演的主题明星游行。

游行队伍里,可爱的三丽鸥卡通明星们不仅只是唱歌跳舞,还会根据相应设定的性格与游客们进行互动。

除此之外,东京Hello Kitty乐园还有个特别的项目,生日將近的角色会每天轮流出现在园区内智慧树的舞台上,邀请游客们用一个大大拥抱来给即将过生日的角色送上祝福。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一套完整的人设行为规划,让粉丝们在当下的欢乐氛围下相信,此刻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他们喜爱的角色,并且这些角色是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02.致的场景打造

东京Hello Kitty乐园的每一处场景布局也是很用心思的。例如,少女心爆棚的粉色公主房——Kitty女士之家。游客们可以感受和Hello Kitty一样的日常生活,还有超多有意思的互动体验。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蛋黄哥乐园也是一样。全场设计都是以蛋黄哥为主题,设置了众多N种小游戏和拍照场景,让游客一次过足和蛋黄哥亲密接触的瘾。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03.极具地域特色的游玩体验

在游园项目上,东京Hello Kitty乐园还特别注重与本土文化结合。比如穿着浴衣敲响幸福之钟,观看由三丽鸥卡通明星表演的歌舞伎……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游客在这里不仅能与众多三丽鸥卡通明星接触,还能在他们的带领下进一步了解日本的特色文化和体验活动。

从Hello Kitty思考为什么我们抵御不住萌的事物

现在再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爱Hello Kitty,或许就是因为以Hello Kitty为代表的一系列萌元素、萌文化,满足了所有人群渴望感受乐趣和幸福的深层需求,不分国籍种族,不限智力水平。

在日本,还有专门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这种“萌”现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在当下高压力的社会中,各种限制和约束使得人的情爱受到了压抑,这使得他们反而对于刺激的、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加渴望,换言之,“萌”是一种“希望得到刺激和激发的愿望”。

另外,“萌”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性”(sexless)。这里的性不是简单粗暴的性别、性关系和性行为等,而是一种构成文化的重要维度。这对于一直被主流文化所抑制的两性问题来说,无疑具有一种解放的作用——跳出性别的二元结构框架,更容易让人获得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快感。

所以,当你有压力的时候,就来抱一抱可爱的Hello Kitty吧!


被西方译为Cutism的卡哇伊主义对我们意味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