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雅石,足可怡情


一拳雅石,足可怡情

圖丨網絡

雖居城市之煩,其清自若,況即境之清乎?

以清心即清境,清趣之發有不可雲諭者矣。

古人有云:“趣之清者,由心清也,心清斯趣清矣”。雖居於城市之中,若以“心清”自況,則清趣便隨意生髮。得趣不在聲色豪奢,“仁者樂山”,一拳雅石,足可怡情,清思不盡,妙趣無窮,便是小小書齋,也堪為水晶道場,燕閒而坐,頓消心中無限煩慮。

一拳雅石,足可怡情

圖丨淡水間

明人陸紹珩雲,“以松石代珍奇”,此亦是樂事。以佳石寓目,觀其清潤之質,雅潔之色,撫觸把玩,如得遇良友佳人,聲色之外,蘧然得虛清之境,其所得歡愉,如置身煙霞之中,遠非聲色犬馬所能比擬。佳石純出天然,適性而任情,無拘束不造作,以其本色彰顯自然趣味。賞石寄情,所思所想,皆遊於佳石之上,得人生又一樂地。故此,古人有“室無石不雅,居無石不安”之語,可謂恰如其分。

一拳雅石,足可怡情


圖丨幽斎

東晉陶淵明乃高隱名士,所居陋室旁有一大石,陶淵明常在大醉後臥於石上,以醒神思,名之“醒石”。石之所以令人警醒,因其質樸而雅,其性清而剛,其風靜潔,其骨堅貞,如君子之不移。觀石如與君子對語,精神之歡愉不言而喻,又何必執著於純然奢靡的物質享受?玲瓏宛轉握於掌中,清心樂志,神遊物外,此乃審美之極致,意趣之極致,乃曰“天趣”也。

一拳雅石,足可怡情


林語堂說“情趣來自傳統”,又說“我們可以從漂亮的古書裝幀、精美的信箋、古老的瓷器、偉大的繪畫和一切未受現代影響的古玩中看到這些情趣的痕跡。”一拳雅石,我們既鍾情於這樣的澹泊優雅,自可領略利慾之外的無限歡愉。

一拳雅石,足可怡情


圖丨淡水間

《華嚴經》有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而小小的一拳之石中,亦囊括山水之造化萬千,起伏是峰谷連綿,紋理是曲水流動,正如清代畫家惲壽平所言的“一拳石亦有曲處,一勺水亦有深處”。一握佳石,方寸之中,便品得千丈高崖之峻爽,識得萬里長流之渺闊,可療解遠別山水的枯竭孤寂之心。

一拳雅石,足可怡情


宋人李彌遜雅好藏石,曾寫過《五石》之名篇,感嘆一日之中得數拳佳石如小山,賞石如攬四方之勝,“吾將寓形其間,而與之俯仰上下。不知我之在丘壑,丘壑之在我也。”昔日莊周夢蝶,不知是莊周之夢為莊周,還是蝴蝶夢為莊周。而今日我們得以靜觀佳石,俯仰其間,亦忘卻是自身步入石中世界,或是佳石為我們構築出別有洞天。

一拳雅石,足可怡情


齋頭擁片石,便得千巖萬壑之佳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